APP下载

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的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观察

2021-10-28顾盟盟吴依晴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服药有效率依从性

顾盟盟 吴依晴

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自己,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目前认知行为治疗已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它是改变患者对疾病认知的重要方式,能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使其自觉采纳健康的行为方式,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动态血压可以评估一个人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血压,排除白大衣效应,可以测量全天血压水平,包括清晨、睡眠过程中血压,发现隐蔽性高血压。相较于诊室血压,动态血压能够更准确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1-2]。本研究通过比较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对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9年8月至12月山东省青岛疗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86例,用随机抽取方式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65~83岁,平均年龄(72.2±1.2)岁。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63~85岁,平均年龄(73±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第9版《内科学》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神志清楚,理解力正常;自愿接受评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60岁;神志不清;继发性高血压;重大疾病急性期患者;拒绝接受评定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降压等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药物治疗、并发症预防及护理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内容包括①疾病认知教育:积极改善患者意识形态,进行高血压病相关知识教育,提高对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认知。②松弛疗法:通过稳定缓慢的深呼吸、想象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调节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③行为训练: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宜的运动。两组疗程均设定为4周。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观察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症状改善情况。

1.4 疗效判断标准 血压控制有效率[2-3]: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监测结果提示昼夜血压非正常数值读数下降至正常>90%为显效;50%~90%为有效;50%以下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服药依从性:依照Morisky推荐的问题量表[4]评价,是否有忘记服药经历;是否有时候不注意服药;是否由于感觉自我症状改善停止服药;是否因自觉症状暂时加重停止服药。当答案“是”个数≥1个,则为依从性不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动态血压监测,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74%,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结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 两组患者依照Morisky推荐的问题量表评价。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0.70%,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为60.4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大幅提升,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我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有收缩压明显增高、舒张压降低、血压波动幅度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增加了老年人脑卒中、心血管事件、肾衰、主动脉及外周动脉疾病风险,是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5-6],而如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每年将减少80.3万例心脑血管病事件[7]。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增龄和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等方面,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高钠低钾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和缺乏体力活动等[8]。除遗传、年龄等不可控因素外,提升老年人对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认知并进行正确管理,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手段,也是血压控制达标的基础。研究表明,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健康知识水平,进而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其针对疾病进行合理的自我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相关死亡的有效途径[9-11]。

本研究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静息状态和活动时的血压情况进行准确记录,有效地检出血压升高的情况,同时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统计。通过对血压控制率、服药依从性的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6.74%,研究组的服药依从性90.70%,对照组的服药依从性60.47%。研究组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和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提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考虑与以下因素相关:①通过疾病认知教育,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认识血压控制达标的必要性,从而自觉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并按时服药,有效提升了服药的依从性。②通过松弛疗法,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波动,达到控制血压的效果[12]。③合理的个性化的有氧运动方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血压控制[13]。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有效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率,从而有效减少靶器官的损害,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服药有效率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学服务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门诊治疗过敏性鼻炎治疗依从性的分析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服药不能猛仰头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很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