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应用于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老年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10-28李巍巍范国晖陈宗然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氧量左室血浆

李巍巍 范国晖 陈宗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用PCI术治疗[1],但术后极易出现一系列的后遗症,因此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非常重要,而以往常规康复对于某些严重的后遗症几乎无改善作用。有研究发现[2]基于心肺运动功能测试(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预后有显著的效果,故本文旨在探讨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对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老年患者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129例急性STEMI行急诊PCI 术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对照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66~79岁,平均年龄(70.92±5.2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5.35±2.18)kg/m2。观察组65例,男41例,女24例;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0.95±5.2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5.34±2.16)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EMI诊断标准[3];年龄大于60岁;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订相关协议。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者;对本研究所用干预方案不耐受者;依从性差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予术后常规康复:患者术后48 h开始进行简单的四肢伸展运动,运动过程保持心率稳定,之后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简单的走动,运动强度要适宜。观察组予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心肺运动试验:患者以60 r/min的速度进行脚踏车热身运动3 min,之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使患者在10 min时达到自身最大运动能力。有氧运动:运动前先热身5 min,选择患者喜欢的有氧运动依据CPET测试中的峰值摄氧量确定患者的运动强度,保持患者在正常心率下运动30 min,之后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加运动强度,运动10 min。抗阻训练:根据患者喜欢的抗阻运动先从低强度运动开始,再依据CPET测试中的峰值摄氧量确定患者的进一步运动强度,整个过程10 min。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每项运动间隔10 min,3次/周,均连续训练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 心功能 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4.2 运动耐力 采用心肺运动测量仪测量所有患者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代谢当量、摄氧量增加/功率增加(ΔVO2/ΔWR)。

1.4.3 血浆相关因子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1)、核因子κB(NF-κB)、血浆肌钙蛋白(cTnI)、钠尿肽(BNP)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用SPSS 22.0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干预后LVESD、LVEDD值均降低,LVEF值均升高,但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00 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左室射血分数;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LVESD(mm) LVEDD(mm) LVEF(%)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4 14.23±1.04 11.28±1.56* 46.42±4.15 39.12±3.29* 45.32±4.15 52.34±5.46*观察组 65 14.21±1.02 8.66±1.34* 46.45±4.19 30.16±2.46* 45.33±4.18 61.45±6.02*t值 0.110 3 7.614 1 0.056 8 8.452 9 0.164 1 6.870 5 P值 0.912 4 <0.000 1 9.971 2 <0.000 1 0.869 9 <0.000 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两组干预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代谢当量、ΔVO2/ΔWR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力比较(±s)

注:ΔVO2/ΔWR=摄氧量增加/功率增加;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浆相关因子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后sICAM-1、NF-κB、cTnI、BNP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00 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浆相关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浆相关因子水平比较(±s)

注:s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BNF-κB=核因子κB,cTnI=血浆肌钙蛋白,BNP=钠尿肽;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sICAM-1(μg/mL) BNF-κB(U/L) cTnI(ng/mL) BNP(pg/mL)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64 159.31±10.04 117.08±10.26* 5.44±1.22 3.36±1.02* 69.98±2.04 61.16±1.12* 1.05±0.16 1.56±0.23*观察组 65 159.21±10.02 79.66±2.34* 5.42±1.20 2.09±0.41* 69.04±2.08 53.02±1.45* 1.06±0.15 1.99±0.41*t值 0.110 3 12.614 1 0.093 9 7.250 1 0.164 1 6.870 5 0.054 2 8.470 1 P值 0.912 4 <0.000 1 0.925 4 <0.000 1 0.869 9 <0.000 1 0.956 8 <0.000 1组别 例数

3 讨论

STEMI多发于老年人[4],目前主要使用急性PCI术治疗STEMI,但手术后患者易出现心力衰竭等心脏问题[5]。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LVESD、LVEDD值均降低,LVEF值均升高,但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干预方式更好。常规康复训练仅能促使轻症患者心脏功能慢慢改善,对于一些严重心律失常、突发心绞痛的患者并无显著的改善作用。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对改善心脏疾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作用,该方案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进行一定的了解,为每个患者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能够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还可以降低PCI术后患者运动中心脏事件的发生风险,使心脏功能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7]。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峰值代谢当量、ΔVO2/ΔWR均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干预方式更好。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为长期的持续过程,能事先掌握每个患者可接受的运动强度,从而进行训练,避免了患者在训练过程中超出自身运动能力而出现的不良事故[8]。且有氧运动训练能够提高患者的心脏储备功能,从而促进了自身身体状态的调节能力,提升了运动能力;抗阻训练通过循环往复的动作能使患者肌肉的力量增加,提高了肌肉对运动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强了患者的运动耐力。故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9]。

本文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血浆sICAM-1、NF-κB、cTnI、BNP水平均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的干预方式更好。常规康复训练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血液循环,但对于心肌坏死严重的患者几乎无作用。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方案事先掌握了每个患者的心脏功能,能够根据患者自身素质循序渐进地恢复患者的心功能,进而使心脏血液再灌注。且有氧运动能够促进患者体内血液循环,预防血液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心肌坏死,降低体内的应激反应,进而使血浆中黏附因子sICAM-1及炎症因子NF-κB降低;抗阻训练对控制血压、血糖和胆固醇等有明显的好处,能够促使胆固醇在血浆中的含量降低,进而减少心肌损伤,降低cTnI、BNP水平[10]。

综上所述,基于CPET制定的心脏康复能显著改善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后老年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降低血浆相关因子水平。

猜你喜欢

氧量左室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
660MW机组锅炉氧量测点安装位置对正确测量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