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超稠油油藏采出砂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2021-10-26吕柏林邢向荣樊靖文胡鹏程

特种油气藏 2021年4期
关键词:孔道稠油油层

吕柏林,邢向荣,樊靖文,胡鹏程,马 鹏,杨 春

(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2.克拉玛依国勘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新疆 克拉玛依 834099)

0 引 言

中国陆上稠油油藏多数为陆相沉积,地质条件复杂,以多层互层状组合为主,储集层以碎屑岩为主,具有高孔、高渗、胶结疏松的特征。常采用注蒸汽热采方式开发稠油油藏,但存在2个问题:一是非均质性严重,动用程度低,中低渗层动用状况差,高渗层汽窜干扰严重;二是胶结疏松的砂岩稠油油藏具有砂粒松散、稠油携砂能力强的特点,导致产出砂量较多。经统计,90%以上的汽窜井均伴随出砂,由于采出砂的特殊性质,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成本高。相关学者对油田采出砂处理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国外主要采用清洗法处理采出砂[1];中国相关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为干燥焚烧法、生物降解法、坑内密封法、固化法等[2],均因技术不成熟或存在环保隐患而停用,目前仅有回注法仍在应用。

采出砂的处理、回注调剖是稠油热采增产的新技术,其难点在于对耐温性、固化强度要求高。因此,针对新疆超稠油油藏,经过大量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研究,利用采出砂自主研制了新型KWF复合堵剂,并对该堵剂主要性能进行了实验评价。

1 研究区概况

新疆风城油田为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流相沉积,油层埋深为200~429 m,有效厚度为7.6~20.0 m,孔隙度为27%~30%,渗透率为527~3 450 mD,50 ℃原油黏度为12 896~20 563 mPa·s,地层条件下原油黏度为10×104~100×104mPa·s。其中,Z32、Z18井区为主力开发区块。开发初期,2个井区均采用蒸汽吞吐热采方式。2013年,Z32井区开始进行转蒸汽驱试验,目前有78个井组转驱。2019年,Z18井区进行综合调整,目前有25个井组转驱。截至2020年年底,采出程度达17%,综合油汽比为0.107。

目前,研究区存在以下问题。

(1) 井间干扰严重,受影响油井比例大。风城超稠油油藏埋深浅、物性好、非均质性强。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蒸汽易沿高渗层发生汽窜。截至2020年年底,Z32井区856口井发生汽窜干扰6858井次,占总井数的89%;Z18井区2 279口发生汽窜干扰19 246井次,占总井数的85%。

(2) 出砂严重,检泵频率高,生产效率低。截至2020年年底,Z32井区累计出砂836口井,占该区总井数的83%,井底砂面高度大于30 m、修井冲砂次数大于2次的严重出砂井共443口,出砂关停井65口,低能生产井12口;Z18井区累计出砂2 432口井,占该区总井数的87%,严重出砂井1 425口,出砂关停井156口,低能生产井35口。油井出砂造成井下泵卡,影响正常生产,需要检泵,严重时需要冲砂。一般检泵需要2~3 d,冲砂需要5 d,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

(3) 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低。直井受笼统注汽、储层纵向渗透率差异大、射孔跨度大以及蒸汽超覆等因素影响,纵向动用程度低,且各层动用差异不断加剧。通过对吸汽剖面、产液剖面分析可知,油层上部动用程度(96.9%)高于下部(55.7%),剩余油主要分布于油层下部。因此,亟需改善下部油层动用状况,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2 采出砂调剖体系

2.1 采出砂调剖体系的提出

稠油油藏调剖技术通过调整油井吸汽剖面来改善开发效果[3-5]。目前常用的稠油高温调剖体系包括橡胶颗粒型调剖剂、高温凝胶+耐高温无机颗粒体系、氮气泡沫暂堵体系、热(可逆)凝胶调剖体系等,这些体系中化学药剂占比较高,成本高昂,推广应用范围有限,因此,需要探索其他调剖体系。新疆风城油田目前已进入注蒸汽开发后期,油井大量出砂,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向采出砂中添加化学剂使之成为一种调剖体系,对环境保护和油田开发均具有积极意义。

超稠油油田采出砂主要由稠油、水、降解有机物、泥和超细砂等混合组成。通过分析化验可知,采出砂存储池中含水为60%~70%,含油为10%~15%,泥砂含量为15%~30%。固相中粒径小于100 μm的占80%以上,主要为10~50 μm,平均为48 μm。而油藏储层的平均孔径为200 μm,大于采出砂颗粒的粒径[6],特别是汽窜大孔道有些孔径已经达到毫米级,采出砂进入大孔道基本无障碍。因此,利用采出砂调剖具有可行性。

2.2 采出砂调剖体系研究思路及原理

存储池中含水为70%的采出砂本身不具备流动性,必须添加一定量的水才能使其流动起来,但会导致采出砂的稳定性变差,静置半个小时即分层,不利于泵注,达不到调剖体系的要求。因此,选取膨润土作为分散剂,使稀释后的采出砂依然不沉降,便于泵送。泵送进入油藏的采出砂在高温高速蒸汽的驱使下应滞留在大孔道中,否则调剖依然无效,因此,添加固化剂可使采出砂在油藏中凝固,并与地层胶结,达到调剖的目的。此外,采出砂调剖体系的凝固时间不可控,给调剖施工带来安全隐患,需添加促凝剂来控制体系的凝固时间。最终,确定采出砂调剖体系的基本配方为采出砂+水+分散剂+固化剂+促凝剂。

采出砂调剖作用机理主要为固体矿物颗粒的物理堵塞作用。当采出砂分散体系注入地层孔隙通道,由于相似相容原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乳化油可以吸附在地层岩石的亲油表面,而分离出的无机矿物则桥接聚集形成团粒结构,堵塞渗流大孔道,降低大孔道渗透率,改善吸汽剖面,使后续注入汽流转向,动用未波及储层,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动用程度,达到增油降水的目的。

2.3 采出砂调剖配方

经过大量实验筛选研究[7-9],自主研制出新型KWF复合堵剂,其配方为:40.0%油田采出砂+3.0%~4.0%无机盐类固化剂+0.6%膨润土分散剂+0.2%片碱促凝剂+油田采出水。该体系密度为1.15~1.35 g/cm3,表观黏度约为50 mPa·s。该体系具有以下优势:①采出砂处理过程安全环保,过程可控;②调剖封堵体系采用油田污水进行配制,解决了部分污水处理问题;③可以进行区域整体调剖,封堵大孔道或汽窜通道;④采出砂来自地层,与油层配伍性好;⑤主体原料为油田产出物,成本较低。

3 采出砂调剖体系性能评价

3.1 凝固时间

设定温度为100℃,仅改变促凝剂的质量,记录体系的凝固时间(表1)[10]。由表1可知,凝固时间随着促凝剂质量的减少而增大,表明该体系凝固时间可控,可通过调整促凝剂的用量来改变凝固时间,避免封堵时间过早或过晚。

表1 油田采出砂调剖剂胶结凝固实验数据

3.2 耐温性评价

稠油热采油藏温度较高,对体系的耐温性要求高,风城油田现场要求耐温应达到350 ℃。通过实验测得促凝剂质量浓度为0.4%时,不同温度下采出砂体系的凝固时间(图1)。由图1可知,该体系凝固时间随温度升高缓慢降低,在高温情况下未出现较大幅度变化,表明该体系温度敏感性低,可确保现场顺利施工[11]。

图1 不同温度下调剖体系凝固时间

将相同配比的KWF复合堵剂分别注入5个物性相近的人造岩心,测试其不同温度环境下封堵前后的渗透率、封堵率和突破压力,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温度下的岩心封堵率实验结果

由表2可知:不同温度下,调剖堵剂的封堵率均达到85.0%以上,封堵效果好,突破压力均达到6.0 MPa以上,封堵强度高。综合结果表明,该体系的耐温性能好,能够满足热采要求。

3.3 封堵效果

设定蒸汽出口温度为200 ℃,注入速度为5 L/h,将相同配比的6份KWF复合堵剂注入6组物性相近的人造大孔道岩心,测试其不同注入量下封堵前后的渗透率,计算封堵率(表3)。由表3可知,随着注入量的增大,封堵效果越来越好。

表3 不同渗透率下岩心封堵率实验数据

3.4 油层保护效果

设定蒸汽出口温度为200 ℃,注入速度为5 L/h,将相同配比的KWF复合堵剂分别注入3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双管并联岩心,测试封堵前后的岩心渗透率,计算其封堵率(表4)[12]。由表4可知,采出砂调剖体系基本只进入大孔道,同时大孔道封堵率较高,表明复合堵剂可有效保护油层。

表4 不同渗透率级差下岩心封堵率实验数据

综合上述实验可知,采出砂调剖体系是通过以流体状态进入大孔道,在大孔道中凝固并与地层胶结在一起来达到封堵大孔道的目的,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初始黏度低于150 mPa·s,泵入性能好,可实现深部调剖;②沉降时间大于4 h,悬浮性能好;③胶结凝固时间可控制在3~300 h,保证施工安全;④耐温大于350 ℃,满足热采注入生产要求;⑤封堵率大于85.0%,封堵效果好。

4 实例应用

4.1 措施设计

2019年,在Z32井区直井汽驱区域和Z18井区蒸汽吞吐区域,选取采出程度大于30%、井间汽窜严重的40口井,实施采出砂调剖措施。注入体系设计为前置段塞、封堵段塞、后置段塞、顶替段塞(表5)。

表5 采出砂调剖措施井注入参数

4.2 实施效果

2019年4月,在施工难度较小的Z32井区直井汽驱区域中的6口井开展试验,分析评价后,对该井区30口井及Z18井区4口井进行批量施工(表6)。截至2019年12月底,措施井见产26口。措施前日产液平均为11.0 m3/d,日产油平均为0.37 t/d,措施后生产天数平均为71 d,日产液平均为84.8 m3/d,日产油平均为15.50 t/d,阶段增油1 057 t。

表6 采出砂调剖措施井实际注入参数统计

此外,施工较早、见产时间较长的F00002井注入调剖体系18 d,施工压力为3.0 MPa,注入总量2 285 m3,其中注入标准砂1 088 m3。措施前日产液为7.5 m3/d,日产油为0.3 t/d,含水为96.0%;措施后生产152 d,日产液为16.3m3/d,日产油为6.1 t/d,含水为62.9%,累计增油875 t。

5 结 论

(1) 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埋深浅、物性好、非均质性强。随着注蒸汽开采时间的增长,80%的注采井沿高渗层发生汽窜,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低,下部动用程度仅为55.7%。

(2) 基于室内实验,自主研制出了基于采出砂的新型KWF复合堵剂,采出砂来自地层,又回注地层,与油层有良好配伍性,既解决了联合站处理问题,又降低了稠油热采开发成本。该体系具有固化时间可调(3~300 h)、抗压大于6 MPa、耐温大于350 ℃、封堵率大于85.0%的特点,能满足超稠油油藏调剖的需求。

(3) 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在注入高渗汽窜通道后可与地层岩石胶结,可有效封堵大孔道,提高单井产油量,阶段累计增油达1 057 t。采出砂调剖技术既解决了采出砂的联合站处理问题,又降低了稠油热采开发成本,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孔道稠油油层
我国首个海上特超稠油储量规模化开发油田投产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正六边形和四边形孔道DPF性能的仿真试验研究
稠油降粘的有效方法探讨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稠油热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民国孔道的理解维度与儒学的发展理路
锦45块老区边部潜力再评价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
基于FLUENT的预应力孔道压浆机理与缺陷分析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