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前言

2021-10-26陈蒲清权锡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活字佛祖禅宗

陈蒲清 权锡焕

(1.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2.韩国祥明大学,韩国 首尔 100-744)

一 中韩禅宗文化交流的结晶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中韩禅宗文化交流的结晶。

禅宗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佛学宗派,也是对韩国和整个东亚地区最有影响的佛学宗派。白云景闲则是中韩禅宗文化交流的推动者,其著作《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中韩禅宗文化交流的结晶。

禅宗的“禅”是梵语“禅那”的音译,意思是禅定,即通过静坐、专注一境而获得智慧,觉悟宇宙的真谛。它是佛教最重要的修习方法,称为“定慧双修”“息妄显真”。相传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弟子摩诃迦叶破颜微笑,心领神会,释迦牟尼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付嘱摩诃迦叶。”于是摩诃迦叶就成为禅宗初祖。“禅宗”是跟“教宗”相对的称呼。大乘佛教的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等派别,各自依据佛所说的经典而立宗,称为“教宗”;禅宗则是教外别传,直接传承佛的心法,以心性为本源,主张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故又称“佛心宗”、“无门宗”。在印度传至菩提达摩,为第二十八祖。《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木雕版第二十八祖作“菩提达摩”,《五灯会元》作“菩提达磨”。

菩提达摩来中国传法,在南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到达中国广州,次年到达金陵,跟梁武帝相会。因为机缘不合,达摩便渡江北上,入嵩山少林寺修习禅定,面壁九年,奠定了中国禅宗,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初祖。达摩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弘忍传六祖惠能。六祖惠能(638-713),得五祖衣钵后南下,在韶州(今广东韶关)的曹溪宝林寺大弘禅理,创立了“曹溪法门”。记录惠能思想言行的《坛经》是中国禅宗理论的代表作。惠能之后,禅宗发展出青原、南岳两大系,两大系又分别繁衍为五宗七派。青原系发展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南岳系发展出临济宗、沩仰宗。这就是五宗,禅门叫做“一花开五叶”。后来,临济宗再分为杨岐派和黄龙派。

中国禅宗传入韩国是在新罗时代。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新罗僧人法朗入唐求法,成为禅宗四祖道信的嗣法弟子,开创了海东禅宗。新罗跟唐朝关系密切,大批僧人入唐求法,他们归国后大演教化,开宗立派,先后产生了“九山禅门”。“九山禅门”是信奉禅宗的九大宗派:(一)曦阳山派;(二)迦智山派;(三)实相山派;(四)桐里山派;(五)圣住山派;(六)阇崛山派;(七)师子山派;(八)凤林山派;(九)须弥山派。

高丽王朝时期,仍然著名禅师辈出。高丽王朝初期,普照国师智讷(1158-1210),集“九山禅门”之大成,并主张教禅一致,创立了“禅寂宗”(后改称“曹溪宗”),还写了《真心直说》《念佛要门》等著作。智讷的继承者慧谌(1177-1234),则编纂了本土的传灯著作《禅门拈颂集》。高丽王朝末期,太古普愚和白云景闲,是把中国临济宗传播到本国的重要禅师。元朝末年,他们两人先后到中国求学,传承了临济宗杨岐派石屋清珙禅师的衣钵。当时,中国禅宗其他宗派相继衰微,只有南岳系的临济宗比较兴盛,而杨岐派则成为临济的正宗,并吸收了青原系云门宗的长处。

据《五灯会元续略》卷三下记载,石屋清珙(?-1352),常熟人,俗姓温,早年出家,法号清珙。他往建阳西峰参见及庵宗信禅师而开悟,住嘉兴府福源寺,称“福源清珙”。居住七年之后,退归湖州霞雾山的天湖庵。元惠宗至正年间,朝廷闻其名,降香表彰,皇后赐给金襴袈裟。至正十二年(壬辰年)秋天七月二十四日,作偈跟众人诀别:“青山不着臭尸骇,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后一推柴。”说完,把笔一抛,就圆寂了。

据《五灯会元和《五灯会元续略》推算,石屋清珙是南岳系临济宗祖师临济义玄的第十八代法孙,也是临济宗支派杨岐派祖师杨岐方会的第十一代法孙。其传承顺序是: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临济义玄→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慈明)→杨岐方会→白云守端→五祖法演→圆悟克勤→虎丘绍隆→天童应庵昙华→天童密庵咸杰→卧龙祖先→径山师范→仰山祖钦→道场及庵宗信→石屋清珙。

太古普愚(1301-1382),在元惠宗至正六年(1346)来到中国,拜见石屋清珙,得到石屋清珙的器重。石屋清珙把衣钵传给太古普愚,于是太古普愚成为临济宗的嫡系传人。太古普愚回高丽后被封为王师,革除禅门九山之弊,著有《太古语录》。

景闲(1298-1374),号白云,世称“白云景闲”“景闲白云”“白云和尚”。他出生于高丽全罗道的古阜,幼年即出家为僧。他继太古普愚之后来到中国求法。首先到达元朝的京城大都,拜见了印度禅宗第一百零八祖指空(1289-1363)。再到江南的湖州霞雾山天湖庵,拜石屋清珙禅师为师,从而悟道回国。白云和尚回高丽时,石屋珙禅师把亲手书写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一卷传授给他,并且说:“当于言外见之可也。”白云景闲离开不久,石屋清珙就圆寂了。白云景闲在元惠宗至正十三年(高丽恭愍王二年,1353)才到达故乡,当时他已经五十四岁了。他回国之后,受到高丽国王恭愍王的器重,先后在松都性觉庵、海州安国寺、五冠山愿堂兴国寺等处修道。晚年移住京畿金浦望山孤山庵、骊州鹫岩寺。白云景闲非常重视石屋珙禅师传授给他的书,但是认为石屋珙禅师的书还太简短了,于是加以扩展,于恭愍王二十一年(壬子年)(相当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完成了《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分为两卷。景闲白云说:“自己已经七十五岁了,应门人法厸(“厸”即古“邻”字)等的要求而整理抄录了《直指》,分为两卷。”他希望门下认真体悟,不要满足于“浅浅知见”。他还写下了偈和语录,总括自己一生学禅的心得。完成《直指》两年后,恭愍王二十三年(甲寅年)(1374),白云景闲就在鹫岩寺圆寂了,享年七十七岁。他逝世三年后(丁巳年)(1377),弟子释璨、达湛等在兴德寺铸造铜活字付印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问世。次年(戊午年)(1378)弟子法厸(邻)等在鹫岩寺雕版付印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问世。弟子释璨等还辑录了他的语录两卷,名《白云和尚语录》。

总之,白云景闲和他的老师石屋清珙,还有太古普愚,都是中韩禅宗文化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中韩禅宗文化交流的结晶。

二 影响重大的韩国本土传灯著作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有重要影响的韩国本土传灯著作。

禅宗有两句最流行的传承话语:一句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一句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崇奉佛教经典《楞伽经》《金刚经》,但是更强调“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所以,禅宗重视以心传心的语录、偈颂、公案,以及综合性的传灯录。《六祖坛经》实际上就是六祖传法的语录、偈颂、公案的结集。

禅宗把系统纪录历代祖师传承的著作,称为“传灯录”或“灯录”。因为禅宗历代传承,如灯火相传,展转不绝,故名“传灯”。“传灯录”内容广泛,既筛选历代祖师的重要语录、偈颂、公案,以传承禅宗的思想;又简要记载历代祖师的传承系统(跟僧传相比,则略于记行,详于记言),反映禅宗的发展历史,故又称为“灯史”。

中国主要传灯著作,有《祖偈因缘》《宝林传》《云门圣胄集》《祖堂集》《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还有传灯著作的选编本《碧岩录》(仅100则)《禅宗无门关》(仅48 则)等。其中,《祖堂集》是中国第一部传灯著作,《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是最有影响的传灯著作。

韩国高丽王朝时期,对传灯著作的突出贡献有两点:第一点是保存了在中国本土失传了的《祖堂集》。高丽王朝高宗三十二年(1245),《祖堂集》被收入高丽雕版大藏经中。第二点是韩国本土禅师编纂了传灯著作《禅门拈颂集》和《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如果说慧谌的《禅门拈颂集》具有开创意义,那么,白云景闲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则是继《禅门拈颂集》之后本土禅师所编纂的最有影响的传灯著作。

白云景闲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共300 多章节,选录历代诸佛、禅宗祖师们的法语,共有145 家的300 多则传法的偈颂、语录、公案。除了摘录原著之外,还偶尔加上[如云][亦如][私曰]等简略的“著语”(按语)。

偈(jì)是佛教典籍中的一种文体,采用押韵的语句以概括主旨,或先用散文表述再用韵文概括主旨。按梵文音译为“伽陀”“偈陀”“偈他”,意译为“讽颂”“颂”“歌谣”,简称为“偈”或“颂”。如:本书所著录的七佛和西土祖师的偈。中国禅师也留下了许多偈颂。如:本书收录了六祖惠能最著名的四条偈:“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絶见闻,荡荡心无着。”“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有念,念成邪:无念,念即正。”中国禅师们还创作了不少的“铭”“歌”等,也属于偈颂一类。如:本书收录的《坐禅铭》《浮沤歌》等。

语录是禅宗祖师说法开示的纪录。本书选录了不少语录。如:马祖道一说:“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故经云:‘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后世编纂的语录著作,往往把偈颂也一起收录。因为偈颂本质上也是语录,只是有韵而已。

禅宗把佛祖、古德(历代高僧)对学道者进行启发、暗示的具有象征性的言行,称为“公案”“古则公案”,它们如同官府判案的案例。公案主要是通过对话以引导学习者领悟深奥的佛理。如:大珠惠海禅师初次参见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问他说:“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惠海说:“从越州大云寺来。”马祖说:“来这里打算做什么事?”大珠惠海说:“来求佛法。”马祖说:“你不珍惜自家的宝藏,抛开家到处奔跑做什么?我这里一样东西也没有,求什么佛法?”大珠惠海禅师于是行礼作揖说:“阿那个是惠海自家的宝藏?”马祖说:“现在向我发问的人就是宝藏。你具有充足的一切宝藏,更没有缺少什么,可以自在使用。何必向外面借用寻求?”大珠惠海禅师听了这话语,认识到自己的本心就是佛,不由得明白觉悟,跳起来行礼感谢。

公案除了运用对话形式,还有运用特殊动作进行启发暗示的。如:马祖道一从四川到湖南南岳刻苦坐禅,怀让禅师就磨转作镜,以这个举动启发马祖道一:死板坐禅不能成佛,就像磨转不能成镜一样。这就是著名公案“磨转作镜”。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兼采并精选《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禅宗著作而形成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传承方式。书名为什么叫做《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呢?“佛”指历代诸佛,“祖”指禅宗的历代祖师。“心”指意识、信息,“体”指本体。佛教认为,“心”是产生一切事物的本体。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人心和宇宙之心是相通的。“直指心体”就是“直指人心”,即不需要向外界寻求,而只要直接观察体验自己的心性,透彻觉悟自身所具有的佛性,就可以达到佛的境界,“见性成佛”。“要节”是精髓、关键的意思,即本书所节选的修身悟道名句是体悟禅宗理念的精髓。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重视偈颂、语录、公案,而不重视介绍佛和各位祖师的生平。如:《五灯会元》的“释迦牟尼佛”章节,详细介绍释迦牟尼的家世、出生、修行、悟道、传法事迹;而《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则只揭示了释迦牟尼的一条偈语和五件公案。《五灯会元》详细介绍禅师们的生平和传法的师承关系;而《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基本上不介绍禅师们的生平和传法师承关系,只注重他们的公案和偈颂。《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的编排,特别是下卷的编排,不仅不重视传承关系,甚至不按照时代先后编排,甚至连同一个禅师的公案和偈颂也先后错杂出现。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突破禅宗的门户,介绍了好几位非禅宗僧人的作品。如:齐梁时代的高僧宝志和尚(418-514),在菩提达摩还没有来中国时就圆寂了,根本不属于禅宗。但是《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继承《景德传灯录》的传统,收录了他的《大乘赞颂十首》和《十四科颂》,在书中占的比重不小。《直指》为什么收宝志和尚的赞颂呢?是因为宝志和尚的主张跟禅宗相近,宝志和尚这两篇作品的主旨就是讲明心见性、即心即佛、彰显平等、不必拘泥于文字和戒律。《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还直接引用了《未曾有经》《楞严经》《起信论》等经典中能够印证禅宗思想的故事和语句。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的优点是篇幅适中,内容简要。中国的《五灯会元》有二十大卷,高丽的《禅门拈颂集》有三十卷,它们都篇幅浩瀚巨大。而《碧岩录》《禅宗无门关》则内容太少,而且涉及面也较窄。《白云和尚抄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则篇幅适中,内容全面。全书上下两卷原文仅有三万字,而涉及面却颇为全面。所收范围,上起七佛、西土二十八祖、中土六祖,下至两系的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宗的著名禅师,还旁及了两系之外的著名禅师,甚至不属于禅宗的名僧。所以,此书便于修习者阅读,便于初步而全面掌握禅宗思想的精髓。它问世之后,就成为韩国古代修习禅宗的入门典籍。韩国学僧们首先念完大教科后,再念随意科时就使用这本书做学习教材,以掌握禅宗思想的精髓。

总之,《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韩国本土禅师所编纂的有重要影响的传灯著作。

三 全世界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书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在世界印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传统科技是欧洲人所称赞的“三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这三大发明促进欧洲走向近代社会,得到了全世界的极高评价。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在《新工具》中评价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说:“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发产生出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看来,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任何一个教派、任何一个显赫人物,对于人类事业曾经施展过的威力和影响,能够跟这些机械的发现相比”。

中国早在汉代就发明了纸和墨,为印刷术的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中国印刷术的发展有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重要阶段。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明朝的《弘简录》一书说,唐太宗曾经下令用雕版印刷长孙皇后的《女则》。到中晚唐时期,雕版印刷已经广泛使用。中唐著名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作序说,白居易的诗歌被人们雕版印刷,并在市场出卖。又,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了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唐朝雕板印刷品《金刚经》。这《金刚经》的图文都非常精美,雕刻的刀法细腻,浑朴凝重。书末署明了刻印时间:“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咸通是懿宗年号,咸通九年即公元868 年。这两个材料,可以证明雕版印刷在中晚唐时期已经在广泛使用,并且刊刻印刷的技术都达到了相当纯熟的程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和时间,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作了明确记载。发明人是布衣(平民)毕昇,时间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梦溪笔谈》还详细记叙了毕昇使用胶泥制字和印刷的工序。沈括只比毕昇小十几岁,是同时代的人,《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记载是翔实可信的。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的是泥活字的制作和使用,元朝王祯的《农书》则记载了木活字的制作和使用。

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是一个巨大进步,在活字印刷中,木活字比泥活字进了一步,金属活字又比木活字进了一步。世界现存的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就是韩国的这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

《佛祖直指心体要节》当时有两种印刷本:金属活字本和雕版印刷本。雕版印刷本与金属活字印刷本都是白云景闲逝世不久,其门人整理印刷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雕版印刷本1378 年在鹫严寺印制,分上下两卷,卷首有著名文士李穑、成士达的序言。雕版本完整保存至今,被收藏在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佛甲寺和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藏书阁。《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金属活字本问世比雕版印刷本要早一年,卷末明确记载了印刷年代和印刷地点:“宣光七年丁巳七月日清州牧外兴德寺铸字印施。”“宣光”(1371-1379),是北元必力克图汗的年号。宣光七年(1377)当年干支纪年是丁巳。也就是高丽王朝辛禑王三年,明太祖洪武十年。“铸字”说明所使用的是金属活字印刷技术。金属活字的材料是什么呢?是铜铸的活字。韩国铜铸活字的历史还可以上推一个多世纪。据《东国李相国集》等的记叙,高丽王朝安孝王时期,崔允仪在1234年编成《古今礼文详订》50 卷,不久,在权臣崔瑀的主持下,就用铜活字印刷,其时间早于《直指》。可惜《古今礼文详订》铜活字印本没有保存下来。此外,韩国考古工作者还在兴德寺发掘出了大量铜铸的佛教器皿,其中许多铜铸的佛教器皿早于金属活字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这都可以旁证清州兴德寺《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使用铜铸活字印刷。金属活字印刷是韩国古代对印刷术的重要贡献。

可惜的是,《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金属活字印刷本的上卷已经遗失,下卷(卷首有残缺)被保存在法国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的东方文献室,版型为24.6 厘米×17.0 厘米。它是在李氏朝鲜王朝末期,由一个法国外交使节从朝鲜半岛带回法国的。1901 年,法国汉学家兼朝鲜学家古恒(Maurice Courant)把此书录进他所编撰的韩国书志的附录中,才被世人所知。1972 年,法国国家图书馆在举办巴黎国际图书年博览会时展出了《直指》金属活字本,从而引起国际瞩目。韩国在1992 年3 月重建了兴德寺。1992 年清州古印刷博物馆开馆,2000年起以《直指》为主题开展活动。2001 年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全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金属活字书本,并且把它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2004 年又创立“直指世界记忆奖”,以纪念《直指》金属活字本的诞生。

欧洲人曾经把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归功于德国人谷登堡。谷登堡(Gutenberg),在1452 年至1455 年间用金属活字印制了《四十二行圣经》。但是,金属活字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比金属活字印制的《四十二行圣经》早了70 多年。所以必须承认:韩国古代的《佛祖直指心体要节》是世界现存的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当然,谷登堡用作活字的材料是铅、锡、锑合金,易于成型,被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具有推进金属活字印刷的重要贡献。

总之,《佛祖直指心体要节》金属活字印刷本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书。

猜你喜欢

活字佛祖禅宗
禅宗软件
老鼠的心
灵 山
落叶禅
字在用玩的方式传播汉字文化的精神力量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活字蹦跳
把玩活字 续写光阴的故事
进“门”填字
世上根本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