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探究活动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021-10-25张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相貌科学素养性状

张艳

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学科的启蒙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意义非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科学态度的培养以及个人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笔者结合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实例,谈谈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实践与认识。

一、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意义

(一)益于凸显学生主体

面向全体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有效的指导,促进其发展,这是我们科学教学的目标之一。科学探究学习的开展,即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积极彰显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如通过提问、假设、计划制订、实验、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开展,激发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进而在质疑、研讨、实践中不断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

以教学《校园生物大搜索》为例。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区域进行调查,从中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学会选用合适的工具对生物进行调查和记录;教学伊始,展示部分动物、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怎样开展校园生物大搜索?明确应将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在开展调查时,应关注记录生物名称和它们经常生长、活动的地点。此项探究活动,学生在三年级时也曾经进行过。他们观察校园中的一些动物和植物,兴致浓厚,积极准备小铲、放大镜等工具,通过脚印、粪便、毛等踪迹开展动物调查、探究;围绕校园植物和校园动物两大类,学生积极到各自的指定区域进行调查、探究、记录,有些学生将经常飞来的鸟也记录下来,体会用心观察带来的学习乐趣。

(二)益于促进学生成长

小学科学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致、探究知识的欲望;通过动手、动脑等实践行动,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的本质,提高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素养;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意识,益于其全面、健康成长。

以《原来是相互关联的》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动植物特殊的身体结构,推断它们可能生活的环境;通过相应的探究活动,利用已有经验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推测,从而更好地认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认识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一是采集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植物,如小草、玉米和浮萍,观察它们的根系,区分其不同之处。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将这三种植物的根的形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比较、记录。其二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松树、仙人掌、香蕉这三类生长在不同地方的陆生植物,比较它们的叶子有何不同。学生从三类植物叶的形状、生长环境进行关注、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比较植物根和叶的作用,从而有效认知植物所具有的不同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长环境的结果。

二、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

依据学生年龄以及心智发育特点,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力促学生动起来。下文以《相貌各异的我们》的教学为例,探讨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科学课程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满足学生及社会的双重需要。因此,在开展科学探究教学时,应积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创设,如通过图片、图画、视频等资料,将学生置于相应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探究科学的情感,感受科学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更好地激发其探究欲望和潜能。

在《相貌各异的我们》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探究欲,训练、提升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探究活动——“观察我们的不同”。让学生在熟知班级里每一位同学的基础上,组织了游戏活动:教师描述某位学生的相貌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他是谁?例如,短头发、大眼睛、小嘴、高个子,学生很快说出对方的名字;矮个子、圆脸、高高的鼻梁,学生又很快说出了同学的名字。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都是既快又准猜出了相应的学生姓名。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同学们能根据教师的描述猜出同学的名字?(人与人之间都有其各自的不同相貌)人与人有哪些不同的方面呢?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从眼睛、鼻子、脸型、头发等相貌特征方面进行交流、记录。

(二)巧取生活材料,组织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是基础性的教育学科。为了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的目标,在实施教学时,应积极展示其课程的开放性特征,包括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等方面;应满足教师、学生广泛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引导学生利用广泛的资源进行探究学习,尤其是和学生生活密切的资源,拓展学生对周围科学现象的体验、认识。

在教学《相貌各异的我们》时,考虑到本课内容是以生物家族中我们最熟悉的人为研究对象,在教学前,笔者让学生准备了生活中的平面镜若干、白纸、我的相貌性状分析表、小组相貌特征调查统计表,教师准备了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等。在学生明确了“观察他们的不同”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相貌特征分析”探究,让学生先利用平面镜观察自己的五官,并完成一张记录表,对有些自己观察不到的部位,可以借助镜子或其他同学帮忙。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自己或互相帮助,从耳垂、发际、下巴、头发、眼皮五个方面进行细致的统计。如发际分为V发际和平发际;下巴分为下颏中央有或无沟;耳垂分为有、无耳垂等。最后,在“我的相貌特征分析表”相应的区域打上“√”,从而认识了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

(三)依托问题链接,培养探究能力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思维活跃、活泼爱动。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为了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组织科学探究活动中,就以探究问题为核心,组织相应的科學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学生自己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学生绘制了“我的相貌特征分析表”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知道有哪些人的这些特征与自己相同?两种不同的相貌特征能组成几种不同性状相貌的人?若将更多的相貌特征组合起来,那么会有多少种相貌不同的人呢?学生进行积极的研讨、探究,绘制“相貌特征组合图”。有学生大胆地质疑:一个相貌特征可以把我们分成两类,若再增加一个,即有耳垂有细分为2类,那么无耳垂也可以细分为2类,就形成了4类,就把我们分为8类,这样就将我们细分为更多的类型,这样拥有相同相貌特征的人就更少了。随着学生的大胆推测,他们顺利地利用相貌特征组合图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性状编码,依次很顺利地制作、完成了各自的“小组性状编码统计表”和“班级相貌性状调查统计表”,从性状编码和人数统计两个方面进行统计,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联系生活实践,拓展应用体验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科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而科学探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能对身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应积极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其探究能力,拓展其应用体验。

在教学《相貌各异的我们》中,开展全班相貌普查之后,部分学生质疑:若将两种不同性状的相貌特征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实践,联系自己的相貌特征,最终认识到,不同组合会有不同的相貌。以此类推,若是更多种,如3种、4种等,可以用性状图的形式将诸多相貌不同的人表示出来吗?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认知。教师设疑:我们班级里、学校里有没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探究,最终认识到,几乎找不到两个相貌完全一样的人,由此类推至其他生物也如此。最后,让学生回家仔细观察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的外貌特征,从中分析他们的异同之处,进一步彰显科学学习的应用性、开放性。

三、结语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融综合性、基础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意义重大。而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讨、实践,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快速提高。

猜你喜欢

相貌科学素养性状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宝铎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你的美貌从何而来 柯云路
你的美貌从何而来
9种常用中药材的性状真伪鉴别
相面
陆地棉数量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