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任务驱动法提升教学效率

2021-10-25姚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驱动学科信息技术

姚华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性特点;二是实用性特点;三是整合性特点;四是趣味性特点。其中,实用性特点相较于其他学科是它的最大特征。其课堂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掌握完成具体任务的能力,能够根据要求实现一定的任务目标,这与当前流行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信息技术老师要善于从任务设定、小组合作、多种评价等环节高效完成任务,从而驱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应试教育时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可有可无的副科,老师既不会深入开展学科教学,也不会创新教学模式,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流于形式,成为学生文化課学习之余的“调味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被有效突显出来,各种全新的教育方法被发明并运用,其中就包括任务驱动法。这种教学方法和学科特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一、任务驱动,为个人学习添活力

(一)设定分层任务,实现因材施教

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就是任务的设定不采取“一刀切”,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几个难度、角度都不相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知识来选择适合的任务。这样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学习过程,也能完成适合自己的任务,会有非常强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会更加积极地配合并参与教学过程。当然,为了推动学生更好地进步,老师要鼓舞学生积极尝试更难的任务,实现更有力的成长。老师在设定任务的时候,不能想当然,而是要深入调研,听取学生的建议,确保分层任务得到学生更好的支持与执行。

(二)制定探究任务,培养学科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的核心素养有很多,如,探究思想、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任务驱动法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老师在设定某一任务之后,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去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互通有无,这会让学生意识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会过多干预,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自己或小组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来完成作品或任务,从而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力。例如,在教图片修剪的时候,老师在基础知识讲解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主体是以一幅学校图片为基础,加入自己想对学校说的话。对于语言的展示形式,老师不要做太多的要求,而是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完成这项任务。由于没有了老师的条条干预,学生会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来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在完成过程中会竭尽所能地利用自己曾经学习过的知识。

二、任务驱动,为小组学习增合力

(一)创设任务情境,增强凝聚力

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最为基础的环节是设定科学的任务,为课堂教学找准方向,确定目标。老师在设定任务时,要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情况来设定分层任务。老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毕竟小学生年龄小,专注力及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合适的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思考任务、完成任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去,老师要为学生参与搭建渠道。这样学生对自己参与设计的教学任务会非常热情,会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使得班级学习氛围昂扬向上,也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例如,在教《设置个性桌面》这一节课内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电脑桌面这个新词汇、新概念,我引导学生先想象一下中午我们去食堂用餐,首先要把饭桌准备好。这样,我就把电脑桌面与生活中的饭桌联系起来,接下来再把饭菜搬上桌,将桌面上的图标与各种饭菜联系起来。最后动筷子吃饭,鼠标操作就是动筷子。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知识要点。在接下来的实操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不断探究,对照自己掌握的操作环节进行设置。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任务,我发现他们都完成得非常好,而且有的学生桌面设置内容超越了我展示的几种形式。这就是任务驱动所带来的高效教学。

(二)开展评优活动,提高合作力

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合,在组合中发挥各自的价值,相互合作,建言献策,尤其是要采取主体责任与配合责任相结合的合作模式,采取组长与组员的有效配合。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在学习过程中更易产生思维的碰撞。为了实现更好的合作效果,信息技术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合作项目,然后引导学生针对合作项目开展任务分工,由组长安排组员负责具体的项目或者环节。为实现合作效果,组员之间要积极互动,相互探讨,尤其是拿不准的步骤、技巧要及时提出来。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既帮助了某个学生提高技术水平,其他学生也能在思想碰撞中得到更好的提升。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PPT制作知识的时候,给学生设定了一个任务,要求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任务,对于小组内的分工要明确。如,背景音乐设定、图片素材采集、播放形式设定等,其中每项具体的任务由一个组员负责,其他组员配合,整个工作由组长统筹推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与意见,同时,其他组员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好方法介绍给同伴。在这种协同式的合作模式下,围绕学习任务进行合作探究,将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任务驱动,为课后学习加动力

(一)多种形式评价,推动自我学习

评价是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促进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更需要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目前,常见的评价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老师评价。老师可以站在专业的角度上来开展评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不足。二是学生之间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不仅评价的视角比较真实,而且被评价者更乐于接受。三是自我评价。通过自己审视、自己总结来发现不足,这是推动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提高的最有效形式。这三种评价类型是当前最为重要的评价模式,在很多时候,信息技术老师要将这几种评价模式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确保评价全面、科学、有力,让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评价中得到有效提升。更重要的是,评价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在老师及同伴的提示下及时改正不足,并加强自主学习,实现自我完善,以此带动自身信息技术水平的较大提升。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制作图画》一课中,在导入环节,组织学生对今天创作作品要使用的元素和绘图工具进行讨论和设计;在创作作品环节中,邀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并提出建议;在最后的评分环节,请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创意,其他各组学生依据创作要求,对该小组的作品打分,并阐述打分依据。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作品介绍、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给学生展示作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我介绍、点评交流等环节,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建立了自信心,学会了更多的绘画技巧,也提高了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之间和谐竞争的意识,促进学生对更高一级目标的追求,因此实现了整个班级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培养。

(二)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学习后劲

任务驱动最为核心的过程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作为推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过程。由此可见,任务完成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充分利用好任务,老师需要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从而带给他们成就感与获得感,以此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同时,通过作品的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再寻求解决方法。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激发更多的灵感。在搭建学生作品展示平台的时候,要注重多元化,尤其要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作品表现形式等特点,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进而有效激发主人翁的意识,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一些创意作品中得到启发,取得教学相长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图形创作》一课时,在学生运用各种画图工具完成作品之后,我会一一展示学生的作品。对于一些优秀的作品,我还会将它们打印出来,张贴在墙壁上,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欣赏。一来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自豪感、荣誉感;二来可以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完成作品;三来被展示的作品通过学生的评价交流,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学生都十分乐意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甚至在课后带回家继续创作。由此,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可以促进学生展示才能、表现智慧和体现价值,体验成功者的快乐,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推进,任务驱动法因为与学科特点高度契合而被广大老师普遍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无论对于老师高质量教学还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都具有重要价值。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想发挥作用还需要老师科学推动,尤其是要分层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驱动学科信息技术
【学科新书导览】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