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文·悟法·仿写

2021-10-25梁丽萍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要】本文基于读写迁移的理论,针对学生语言生涩乏味的问题,提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以读悟写的策略,向课文学习整散结合的句式表达,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 以读悟写 整散结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89-02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意思是说,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长远流传。内容再好,也需要讲求艺术形式美。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苦恼于写作时不知道如何表达,语言不够优美。为此,笔者探讨以读悟写的价值,挖掘教材课文中的优美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掌握整散结合句式的规律。

一、读文,基于学情寻找读写结合点

写作的问题可以追溯到阅读,学生读经典作品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知道写得好,但是不知道作者是怎么表达的。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课本读起来朗朗上口,语势连贯,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阅读和写作具有相似的图式,因此两者存在知识与能力上的结合点,也就是读写结合点。本文所讲的读写结合点就是在阅读中能找到为写作提供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的借鉴,是“以读悟写”的有力抓手。“读写结合点”隐藏在文本深层的“表达形式”或“写作方法”中,学生可能感受得出语言的美感,但是背后的原因需要通过对比、分析而总结出来。

笔者在教《岳阳楼记》时带领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文本的音韵之美,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为什么本文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我们仔细看看作者所用句式的特点。”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两段文字都有相似的句式,先以整齐的四字句铺排展开,如工整的对偶句“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后以长短错落的散句作为结尾,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明快。正如北宋诗人陈师道所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这篇文章写景多用整句,记叙、议论兼用散句,整句音韵协调,整齐流畅,散句长短错落,自由灵动,整散结合,句式变化多样,带来优美的韵律感。

阅读是学生写作的起点,是通向写作的奠基石。无独有偶,在不少的课文中常见这样整散结合的写作特点,写景类的文章如《三峡》多用四字句,间或五言、六言、七言,整散结合,灵活多变,有抑扬顿挫之感。

中国的语言文字是古今传承的,这样的句式特点并非只存在于文言文中,教材中其他类型的名家名篇也有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如: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②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比,感受哪一段的节奏感更强,读起来更优美。第一段“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偏正式的整句,带有线条、轮廓、色彩的描写,勾勒出百草园的美丽景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主谓式的整句,兼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百草园的趣味。这样摇曳多姿的整句,读起来既有画面感,又有音韵美。而第二段的句式长短不一,多以记叙为主,读起来少了节奏感和韵律感。

二、悟法,基于范本发现语言规律

“以读悟写”不是读和写的简单相加,“悟”是极为关键的一步。课文中蕴藏着名家的写作章法,教师首先就应有“悟”的意识,引导学生追问一系列的“为什么”,如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这样写和自己寫的有什么区别,从而把读的知识转化为写的能力。

如果只有整句,那会怎么样呢?实际上这样的文章很少,即使是骈文,也是兼有长短句,很少从头到尾句式整整齐齐。例如《答谢中书书》就是一篇骈文,但是最后也使用了散句议论总结。笔者引导学生采取修改课文的方法感悟文章的写法,让学生尝试把最后两句也改成四字的句式。

修改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欲界仙都,绝世之奇。(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学生修改之后发现,虽然修改的文段比原文更工整,但是让人觉得呆板,不够灵动。整散结合讲究语言的巧思,正好集合了整饬之美和错落之美,让汉语的音节随着句式跳跃焕彩。学生在寻根问底的过程中切实感悟到文章的妙处,逐渐明白和掌握写作的方法。

鲁迅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有效的阅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生活,深化自己的思想。更进一步地,从写作角度去思考的阅读,可以接近作者,了解优秀作家的构思,借鉴优秀的表达方式。“悟”是链接读和写的依托,如果教师不能带着学生去“悟”,课堂上读得虚无缥缈,那么学生就会犹如雾里看花,写作水平也难以得到提升。

句式整饬,则有助于删去芜杂的语句,让语言更加凝练。像我们用现代汉语写文章,大多用的是散句,如果有意识地用整句进行点缀,那将会锦上添花,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在这里,作者用“嫩嫩的,绿绿的”“坐着,躺着”“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等匀称的整句,在错落别致的散句之中跳跃,在自由闲散的旋律中表现出一种匀称的美感,疏散之中又有整齐匀称,自然之中又蕴含着欢快的节奏,从而写出了春天到來时的欢欣之情。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一种教学策略方法是一把钥匙,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抓住读写结合点,加强“以读悟写”的教学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懂文章“写什么”,而且能从写作角度分析作者是“怎么写”的,夯实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仿写,基于实践内化写作技法

本论文中的“写”是以有效阅读为前提,凭借阅读搭起的支架而进行的有一定章法的写作。建立在“读”与“悟”之上的“写作”,是在阅读过程中提炼作者的构思模型、语言模型,体悟优秀作文的写作共性;是学习阅读材料中典型写作方法的一种借鉴性写作。

当学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阅读,发现优美的文章具有整散结合的句式特点,积累了相关的语言规律,那么就形成了语言的建构。如果要转化为语言的运用,那就要设计丰富而有效的写作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掌握整散结合的句式表达技巧。课堂上,笔者设计了修改句子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变换句式。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变为整句:度过了街上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此处可以给学生点拨整句的特点,句式整齐,结构相似。与此同时,整句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①动宾式:度过了街上讨饭的童年生活,度过了马房睡觉的少年生活,度过了深山打工的青年生活。②偏正式:童年街上讨饭,少年马房睡觉,青年深山打工。③主谓式:童年的他在街头讨饭,少年的他在马房睡觉,青年的他在深山打工。

接下来由句子修改进阶到文段修改,教师提供学生的片段作品,通过修改句式的方式使其语言整散结合。如学生写校园的一段《未济荷柳》:

未济湖是最热门的景点。荷叶碧绿花浅笑,荷叶打成伞状,一朵一朵拥在一起,绿色深浅不一,莲花洁白,点缀在其中,和谐又淡雅。湖面是墨绿色的,石墩微露于水面,刻着各式各样的图案,远处的石头上一只鹅赫然挺立,雪白的羽毛美丽极了。湖中央两只黑天鹅在游水,它们的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水痕。二中荷柳清香永逸,未济灵波荡漾。

经过学生的修改,文段在内容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语言升格后更加优美了:

未济湖是最热门的景点。荷叶碧绿花浅笑,荷花洁白叶微颔。一朵一朵白莲拥在一起,绿色深浅不一,点缀在田田的荷叶之间,和谐又淡雅。湖面墨绿,石墩微露,一只鹅赫然挺立,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湖中央两只黑天鹅在游水,它们的尾巴后面拖着长长的水痕。正所谓:荷柳清香永逸,未济灵波荡漾。

这里的借鉴性写作,并非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在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对经典文本进行分析性阅读,总结优秀文学作品的写法规律和语言形式,在形成写作思维后进行模仿和迁移训练的一种写作模式。

在传统的读写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认为读得多就会写得好,导致学生缺乏丰富而有效的思考。课文独具的语言魅力埋藏着古人的写作宝藏,需要深耕细作,转化为学生所需之养汁。孙绍振曾说:“如果不能从已知中揭示未知,提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成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整散结合句式的语用价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文、悟法、创写。以读悟写,读写共生,这是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本、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有效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鲁迅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3]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4]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梁丽萍(1990— ),女,汉族,广西桂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第二中学,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