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西林海下的文化
——恩施板凳龙

2021-10-25毛伟臣

艺术品鉴 2021年29期
关键词:恩施板凳传统

毛伟臣

恩施州景区位于湖北省西南,东连荆楚,南面连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面紧靠神农架,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在其独特的民族历史语言文化背景下,积淀孕育出了许多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一些让许多人难以忘怀的独特民俗风情。恩施汉族板凳龙凤舞是目前盛行于恩施市西南部地区芭蕉侗族乡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汉族民间舞蹈,约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形成,源自于当地杨氏家传武术——板凳拳,由于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逐渐发展成为了一项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

一、板凳龙的舞蹈起源

板凳龙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舞蹈之一,有着深厚而又悠久的文化历史,例如,一种起源于江浙地区的腊梅板凳龙,又称为腊梅竹灯,普遍存在于我国古代南方各地和省市,至今已有几个世纪,相传它起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传统习俗活动形式演变而来。恩施板凳龙相传最早出现在巴人文化时期,土家苗族先民们在每年庆祝五谷丰收的重要时候,大摆一桌筵席,趁着中场酒足饭饱有着大好兴致的时刻,有几个苗族汉子将原先坐下的长龙从板凳向上举高抬起来一并挥舞翅膀跳动,非常精彩,后来就用以“板凳龙”命名。起初先民们的生活是比较单一的,没有现在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和娱乐设施,但土家先民们学会了因地制宜,并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进行创作,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娱乐生活。

二、基本构架和表演形式

板凳龙的种类也多种多样,分地域就有北泉,浦江,大田,金华,安仁等等。板凳上画龙的彩绘样式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是在一个板凳上底部扎上由古羊皮纸、布或其他竹制品组成的一个龙形进行彩绘,然后开始舞蹈。有一种游戏是独凳龙,道具一般是一条放在家里面的长条木板凳,一般可分为一至三组两人翩翩起舞。根据需要跳舞的演员人数众多时进行选择,这是鼓锣凳子的一种方式,按照它的规定,根据每个鼓锣的点循序渐进,从而可以舞出各种各样的舞蹈动作来。多个的活动板凳龙,一般情况下是有五至十一条板凳,每人都拿着一条凳,也就是说最前面一个是龙头,最后面一个是龙尾,然后中间板凳的组成龙身,然后还有另外一个人举着宝珠挑逗着龙向前行进。

三、内在价值

(一)美学欣赏价值

恩施板凳龙嬉水舞最讲究的特点是两个动作的高度协调性,凳与凳之间紧密连接,大起大落与周而复始间使它充满了一种动态性的美感,动作跳起来时仿佛蛟龙戏水般活泼欢快。其中一般的中国传统舞龙动作由龙抬头、龙引龙回首、龙抬头翻身、龙缠树、龙戏珠、龙抢宝、龙出海飞天、龙入天跳海、龙抬头摆尾等等环节组成,动作中的特点主要根据龙的不同形态为动作灵感的来源,展现了龙的各种不同形态,注重圆、翻、缠等传统动作,观赏性强。舞蹈跳到了最高潮时,龙上下奔腾翻滚,起伏多变。伴奏的民族乐器主要是由汉族民乐中的唢呐和小芦笙,再然后加以民乐锣鼓组成,整个演出旋律欢快且铿锵有力,民族文化风味较为浓厚,舞与乐的完美结合给人以一种独到的视觉享受。随着时代进步,后来对板凳的前抬腿动作进行了很多改进,在增强了板凳舞蹈运动灵活性的同时,又在龙的本身装饰制作上下了更多的苦功夫,让龙本身变得更加亮丽灵动,以此呈现给观赏者一场浩大宏伟的舞蹈视觉盛宴。

(二)观赏价值

恩施板凳上的龙浮雕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为繁荣地区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营养。恩施板凳龙作为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一支美丽奇葩,板凳上的龙在当地一直深受广大人民广泛喜爱。它不仅带给当地人们丰富多彩的历史精神文化享受,也是“楚”“巴”民族文化的共同形成产物,在其独特的民族历史语言文化背景下,也同样容纳了当地许多的优秀历史文化艺术成果。恩施板凳式舞龙的各种文化本质内涵又直接决定了它的各种文化内涵价值,它虽然是一种民族体育,但又远远超越了民族体育本身所固有的各种文化内涵价值,它富有的这种文化内涵价值不是一般的中国民间的各种舞龙舞狮所能与之相比的。由此可见,恩施板凳龙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于对我们研究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历史意义上,而且可以通过追溯其更源远的历史,为恩施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探索提供思路。

(三)社会价值

恩施“板凳龙”的独特之处主要在于它舞出了独特的“恩施风”,以多次不断变化的足蹈舞姿完美展现出了恩施粗犷豪迈、朴实勤奋、大胆心细以及对自由快乐的不懈追求的精神形象。过去的生活大多都是希望能够解决一日三餐,衣食无忧足矣。人们希望能够在艰苦的生活日子里用这些普普通通的小木板凳翩翩起舞,为日复一日且平淡无奇的生活方式增添了生活色彩,极大地彰显了当地人浪漫主义文艺的情怀。

四、板凳龙的发展

从文化整体观出发,恩施当地历史悠久的地理空间、人杰地灵的环境生态以及当地俗成的习惯法则对恩施板凳龙的产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民族志式写作手法对恩施板凳龙进行深描,梳理出了关于恩施板凳龙的三个起源传说:“舞龙求雨”起源说、“驱虫灭害”起源说与“土家板凳拳”起源说。研究发现恩施板凳龙的变迁经历了以防身自卫为主的初步形成期、以习俗为主的发展成熟期及以舞台表演为主的功能多样化发展期三个阶段。其变迁历程呈现出防身自卫功能逐渐弱化,娱乐性逐渐增强的特征;采用主位与客位的研究策略对恩施板凳龙的传承脉络进行梳理,得出恩施板凳龙的传承人具有主动与被动相交织的传承特点;恩施板凳龙的传承方式主要以民间自主传承与政府推动传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同时,当地崇舞尚艺的民风和对龙的崇拜是支撑恩施板凳龙传承的重要支柱。恩施板凳龙的变迁传承历程对民俗体育的启示表现为:环境是民俗体育得以衍生的基础,制度是支持民俗体育传承的保障,精神是民俗体育得以传承的重要支撑。恩施“板凳龙”也是恩施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它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仅是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更是恩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承载。20世纪80 年代,恩施男子板凳龙项目作为一种大型表演运动项目,参加第二届广西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运动会,后来又应邀被引进中南海项目表演。2009 年5 月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 年,“板凳龙之乡”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被文化部中文命名修改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板凳龙已逐步形成了传统运动项目、娱乐健身项目、传统节日参赛项目,并盛行于湘鄂川黔土家族聚居地。2009 年,恩施“板凳龙”成功组织申报并列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重点保护项目名录。其部分的舞蹈表演以及动作形式有“雄鹰展翅”、“雪天盖顶”、“黄龙缠腰”、“猛虎下山”等。又分为横排竖队、纵队、圆圈、重叠、交叉等多变的队形。这种休闲娱乐表演方式,男女老少皆宜,且没有场地约束,生于民间,扎根民间,为民所用。

五、传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发展,然而,祖先留下的宝贵的民族遗产也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恩施板凳龙就是其中之一。这种流传在我国民间的传统舞蹈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但由于其制作工序烦琐与表演形式单一,导致其逐渐没落,但它来自民间、扎根民间,所以,我们更应该立足于民族传统艺术的土壤,将其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性趣的变化,我们在强调继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的同时,更应该把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造出既有民族气派又有当今时代特色的作品。在面对当今外来文化和现代快餐文化的入侵的时候,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恩施板凳龙文化,我们首先可以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的方法了解其发展脉络,开展团队调研;其次去当地传承人所在处进行拜访调查,然后再去实地调查和参观恩施板凳龙的演出形式、道具、方法,最后总结出恩施板凳龙的历史渊源、变迁历程以及恩施板凳龙的传承脉络。首先是围绕恩施当地进行调研,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围绕其文化起源地的传说,或者当地信仰方面的社会因素重点开展调查,进行多地走访,请多位老人进行讲述,总结重点内容,其次我们应该深化人民对于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培养百姓的文化自信以此来获得外界更高的关注度,最后当地政府应该多加宣传这项非遗文化,让恩施板凳龙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六、总结

立足于继承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民俗文化并正确审视吸收外来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有效地推动恩施板凳龙的发展,这才是我们应选择的正确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少的传统民间文化在时光的洪流中逐渐被人们淡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这绝不意味着丧失了传统民间文化的艺术价值。“非遗”文化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可以弥补现代快餐文化所造成的不足与缺陷,恩施板凳龙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流传至今,通过研究恩施板凳龙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和价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并热爱它。在今天多元化环境中,我们有信心为恩施板凳龙文化的新活力和发展做出贡献,使这一传统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

猜你喜欢

恩施板凳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飞檐走壁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板凳狗
恩施富硒土豆丰收
小板凳
家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