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以山东省为例

2021-10-24邵梦亭车斌孙琛晋洪涛张海清徐士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白对虾工厂化对虾

邵梦亭,车斌,孙琛,晋洪涛,张海清,徐士伟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0 引言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学名凡纳滨对虾,单产产量常年位居世界三大养殖对虾之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资料报告显示,2010—2016年全球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上涨54.61%,2016年养殖总量高达415.6万t,占全球甲壳类养殖的52.86%[1]。全球范围内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越南、墨西哥等,这七大主产国2016 年南美白对虾合计产出383.95万t,占世界养殖总量的92.38%。我国作为最大产出国,近年来南美白对虾产量稳居世界首位,2016年养殖总量达167.22万t,占全球产量的40.24%。然而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暗流涌动,对虾种质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各地虾病频发,传统池塘模式下的对虾养殖成功率持续降低,资料显示2017 年我国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仅有20%~30%的成功率,许多养殖户甚至遭遇了大面积亏损,生产难以为继,传统对虾养殖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瓶颈”期[2]。与此同时,产业现状不容乐观也催生出多样的对虾养殖模式,其中以大棚工厂化养殖最为突出[3]。

1 文献回顾与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现状

1.1 文献回顾

在水产养殖成本收益方面,早在1985 年,Shang[4]就从微观层面对水产养殖的成本构成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随后,Gempcsaw 等[5]、Cinemre等[6]、Asche等[7]分别在成本收益定量核算的基础上开展对水产养殖技术经济、发展战略等领域更为深入的研究。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研究方法多为定性分析方法,直到近几年部分学者才通过跟踪养殖户开展更为深入、规范的定量实证研究。彭刚等[8]认为饲料费用、苗种费用、塘租费用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成本。张士军等[9]认为除这些因素以外人工成本也是主要支出项。

关于对虾养殖成本收益的研究,较早由国外学者Wyban等[10]对夏威夷和得克萨斯州对虾养殖场的经营成本进行了分析,认为虾苗、饲料和人工成本是养殖过程中的主要成本,同时相对于减少成本而言,利润对增加产出的敏感系数更高。国内方面有穆玉花[11]采集调查全国14 个综合实验站、149个观测点后测算得出饲料费用、人工成本、苗种费用是对虾养殖的主要成本。

对虾工厂化养殖,即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是一种现代化高科技的养殖手段,通过在养殖过程中利用生物、化学、机械、电子及自动化等现代化设施,有效调控水温、溶氧、光照和饵料等各项因子,从而为对虾生长提供最适宜的环境,以实现高产、高效养殖。在对虾工厂化养殖研究领域,2006年Leung等[12]通过比较传统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RAS)的生产成本,认为饲料成本费用是两种养殖方式中最多的可变成本项目,存活率是影响池塘总成本结构的最重要因素,并解释了总成本90.9%的变化。通过比较两种养殖模式下对虾的存活率、平均增长率和食物转化率,得出RAS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养殖方式且可以替代传统池塘养殖。国内对工厂化养殖对虾的研究,有李玉全等[13]、吴晨等[14]对比分析了工厂化与池塘养殖的不同系统结构与效益,比较结果为工厂化模式下对虾产量、生长速度及存活率均低于池塘养殖,但极高的养殖密度能很好地弥补其生长速度方面的不足,通过节约水体租赁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单位产量。高雅等[15]分析了广东省对虾工厂化养殖成本效益,认为该模式下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饲料成本、苗种成本、塘租以及人工成本等。王静等[16]对我国南美白对虾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收益做比较分析,认为工厂化模式下的成本、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均高于高位池养殖和土池养殖。以上体现了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优越性,综合考虑我国南美白对虾产业所面临的困境,应提倡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和生态养殖。

1.2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现状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太平洋沿岸水域,20 世纪80年代末首次从美国夏威夷引进至我国,90 年代初期亲虾人工繁殖初步成功后通过人工育苗获得小批量虾苗,1999年在引进优质种虾和继续发展繁育技术的基础上我国开始大批量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2001年地膜技术的使用更是有效地控制了虾病的问题,推动对虾养殖密度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主要养殖虾类有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罗氏沼虾、青虾和克氏原螯虾等,由于南美白对虾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营养需求低、抗病能力强,在人工条件下易培养且适合高密度养殖,因此在2000年以后迅速替代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经济虾类养殖品种。2018年我国海水养殖、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占全国海水、淡水养殖虾类的79.31%和23.97%,总产量在我国甲壳类养殖中所占比重高达38.22%。由图1可见我国南美白对虾产量逐年递增且涨幅明显,从2003 年 的60.53 万t 增 加 到2018 年 的176.03万t,15年来养殖产量翻了近3倍,平均年增长率为7.38%,占全国养殖虾类总产量的比重则呈波动式下降,从2003年的51.15%减少为2018年的43.04%。

图1 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变化趋势

我国南美白对虾生产的区域分布,表现为“广泛性+集中性”的典型特征。从广泛性来看,淡水养殖分布在除西藏、青海、吉林、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的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本研究数据不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下同);海水养殖除上海之外,其他沿海地区皆有分布。从集中性来看,我国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主产区有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天津,合计约占全国淡水养殖产量的90%;海水养殖主产区则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山东,合计产量占全国海水养殖的90%以上。

我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整体呈波动增长趋势,2018 年我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为16.7万hm2,比2003年增加了7.8万hm2,增长近一倍,每公顷产量增加3.23t,是15年前单位面积产量的近两倍。

山东作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大省,海水养殖与淡水养殖的产量均位列全国前五,近年来更是明显扩大养殖规模,从海水养殖面积来看,由2011年的4.04万hm2增长至2018年的5.97万hm2,占全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的35.80%,另一主产区广东则从4.49万hm2减少到4.17万hm2,在全国范围内的比重也下降至24.97%。山东、广东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合计占全国6成以上,其次有广西、河北、海南、福建,海水养殖面积占全国海水养殖的3成。

1.3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现状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规模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06—2018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产量及海水养殖产量分别增长了44.57%和320.96%,由此可见,海水养殖的发展远远领先于淡水养殖。如图2所示,2018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总产量14.9万t,占全国养殖总量的8.47%,其中淡水养殖4.61万t,海水养殖10.3万t。2006—2018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增长近2倍,占全国产量的比例也上升近3个百分点。

图2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变化趋势

除了总产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近15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大幅提升,如图3所示,山东省2018年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为59 740 hm2,是2003年的4.59倍,成为全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最大的省份,占比高达35.77%。

图3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变化趋势

山东省海水养殖的主要区域集中在滨州市、东营市和潍坊市,该区域内养殖用地多为盐田改造,粗放的养殖方式导致了较低的单产,除此之外在威海市、烟台市等地养殖面积虽小,但高密度的集约化、设施化养殖模式收获了较高的单产。淡水养殖区域与海水养殖有所重合,主要集中在滨州市和东营市。近年来由于山东省致力调整对虾养殖结构,各地均大力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但产量增减不一,其中淄博市、潍坊市、菏泽市养殖产量略有增长,德州市、济宁市、聊城市基数较小,同比有较大增长,而烟台市、日照市、临沂市同比则略有下降。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增加且涨幅明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①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售价居高不下,加之海参、大宗淡水鱼等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养殖户选择改建工厂化海参池或室外土塘,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养殖南美白对虾,故养殖面积有较大扩张;②得益于近年来山东省对池塘生态养殖技术的大力推广,投入研究并衍生出“虾鱼混养”“虾参混养”“虾蟹贝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推动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③南方对虾主产区受气候条件制约,近年来虾病频发,部分企业将养殖地迁至山东,从而导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增长[17]。

2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成本收益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由国家虾蟹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于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深入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区域,对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户(企业)养殖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采集到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2016—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有效样本量共计67户,其中2016年7户,2017 年12 户,2018 年23 户,2019 年25 户。由表1至表3可知,调查地区包括日照市59户,占总样本量的88.06%,烟台市8 户,占总样本量的11.94%;调查样本单位性质大多为个体养殖户,占总样本量的91.04%;调查养殖模式最多的是工厂化流水式,共49户,占总样本量的73.14%,其次为工厂化静水式、工厂化循环水式。

表1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样本调查地区分布

表2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样本调查性质分布

表3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样本调查模式分布

2.2 成本分析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利用机械、化学、自动化等现代化设施以达到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目的,初期成本投入很高,但产量也更高,且受自然条件限制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养殖户可以自行安排投苗时间。本研究以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成本收益数据为研究样本,将养殖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其中可变成本包括虾苗、饲料、营养和虾药、水电煤、仓储费用、运输费用、其他费用和临时员工工资;固定成本包括土地租金、固定员工工资、设备维修、贷款利息、固定资产折旧和科研投入。

根据调研所得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养殖成本构成及变化趋势,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单位成本呈波动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308.92元/m2增长至2019年的331.30元/m2,年均养殖成本为304.86 元/m2,单位成本增长了22.38元。2018年由于山东省禁止在冬季使用煤炉保暖,许多养殖户(企业)减少了养殖造数,养殖成本也因此降低为261.67元/m2,2019年养殖户(企业)则选择采用燃气炉进行池塘保暖,增加养殖造数,饲料费用和虾药费用也因此水涨船高,故2019年的单位成本投入大幅上涨(表4)。

表4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成本构成

从成本结构来看,2016—2019年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平均可变成本为231.01元/m2,占总成本的75.57%,年均固定成本为73.85元/m2,占总成本的24.43%。由此得出工厂化模式下,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可变成本远高于其固定成本,且不论养殖情况的优劣,养殖户(企业)可自行调整养殖成本投入,使各项成本支出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维持在平均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亏损。

固定成本方面,固定资产折旧为最主要的成本支出项,年均投入44.46 元/m2,占单位总成本的14.75%。4年来投入变化较大的固定成本支出项为设备维修费用,2019 年单位投入较2016年增加了7.61元,单位投入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也上涨了2.37%。

可变成本方面,饲料成本为最大的成本支出项,年均投入117.85元/m2,占总成本的38.40%,且呈现出持续上涨趋势,2019 年单位饲料投入较2016年增加了23.43元,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也上涨了4.52%,为4年来涨幅最大的成本支出项。其次水、电、煤费用和虾苗费用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分别为18.56%和9.31%。2018年除受政策影响外,虾病的大规模暴发也使许多养殖户(企业)大幅减少饲料的投入,较2017 年减少了37.75 元/m2,在2019 年养殖情况好转后又迅速加大投入,增至140.05元/m2,较2018年增加了51.57元/m2的单位投入。

2.3 收益分析

养殖收益分析用净利润、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这3项指标来进行评估。净利润反映养殖经济效益的优劣,成本利润率体现养殖利润水平,销售利润率则是评价养殖户(企业)收益水平的指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表5显示了2016—2019年山东省工厂化模式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收益情况,4年来养殖效益呈波动下降趋势,年均净利润为82.23 元/m2,其中2016—2017 年的养殖效益最好,平均净利润为102.31元/m2,平均成本收益率和平均销售利润率分别为32.67%和24.62%,呈现较高的养殖利润水平和盈利能力。然而2018 年,山东省禁止养殖户(企业)在冬季使用煤炉保暖,许多养殖户(企业)不得不减少养殖造数,与此同时虾病的大规模暴发更是雪上加霜,直接导致生产难以为继。2018年养殖净利润下降为25.74元/m2,近一半的养殖户(企业)面临亏损的困境,成本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降低为9.84%和8.96%。这种情况在2019 年采用燃气炉进行池塘保暖后得到迅速缓解,养殖户(企业)增加了养殖造数,虾病的问题也得到缓解,净利润增长至98.57 元/m2,成本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回升至29.75%和22.93%。

表5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收益情况

2.4 不确定性分析

2.4.1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分析体现了养殖成本与养殖收益之间的均衡关系,用于分析生产单位对产品变化的适应力和抗风险能力。本研究根据样本数据测算出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盈亏平衡情况,如表6所示,4年来平均盈亏平衡产量为3.72 kg/m2,对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的平均值为50.20%,除2018年以外均显示出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2016—2019年平均盈亏平衡价格为13.92元/kg,实际销售价格与盈亏平衡价格之差的平均值为36.22元/kg,由此可见即使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工厂化养殖模式仍对抵抗市场风险保留较大的空间。

表6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盈亏平衡情况

根据调查数据可知,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南美白对虾实际销售价格十分稳定,4 年来维持在50元/kg左右,这是由于相较于传统土池养殖模式,工厂化养殖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低,即使在实际生产能力较低的情况下,养殖户仍然可以选择错开集中上市的时间等措施,维持销售价格稳定,从而及时止损。

2.4.2 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对2016—2019年山东省工厂化模式下,南美白对虾养殖净利润对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不确定因素变动的比例与因其变动所引起净利润变动的比例两者之间的比值即净利润对该不确定性因素的敏感系数。敏感系数绝对值越大则表明其他条件不变时,相同比例波动发生的情况下该因素将引起净利润更大水平的波动。表7为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净利润敏感系数,从绝对值来看,4年来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对于销售价格的敏感性都是最高的,敏感系数平均绝对值为5.92。其次为饲料投入,平均敏感系数绝对值为-1.81。再次是水电煤费用,最后是苗种投入。

表7 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模式净利润敏感系数

综合来看,2018 年普遍养殖效益较差的情况下,净利润对各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均有所增强,其中对销售价格的敏感系数涨幅最大,说明在风险发生时原本较强的敏感性会被放大,此处体现为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净利润的变化程度受价格因素波动的影响更大。与此同时,如果能维持稳定的定价优势,工厂化养殖就具有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除价格因素外,饲料投入的变化也会引起净利润较大程度的波动,因此工厂化模式下若南美白对虾养殖体现较差的盈利能力,可在成本投入中率先减少饲料支出,其次采取规避对虾上市高峰期等措施,争取获得价格优势,以此来抵抗市场风险。

3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根据实地调研采集的时间序列数据对2016—2019年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工厂化模式下的成本投入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各项可变成本支出均远高于固定成本支出。②在成本结构方面,固定成本中最主要支出项为固定资产折旧,设备维修费用近年来增长明显;可变成本中,饲料费用、水电煤、虾苗费用为重要的成本项,其中饲料费用占比最大且仍呈持续上涨趋势。③2019年净利润与4年前相比稍有减少,尤其在2018年经历了断崖式下滑;成本利润率和销售利润率均有所降低,养殖利润水平和盈利水平均呈现减少的趋势。④2016—2019年净利润对于价格、饲料费用、水电煤、苗种费用的敏感系数依次由高到低,在2018年养殖净利润骤减的情况下各项敏感系数绝对值均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为更好地调动养殖户(企业)养殖积极性,增加其养殖效益,提出以下建议。

3.1 控制饲料成本持续升高,减免燃气炉改造费用

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成本构成虽与传统池塘养殖有所不同,但饲料成本仍是最大支出项。山东省水产养殖行业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需加强对饲料、虾病防治的技术推广和科研投入,在生产优质饲料的同时降低其成本投入,增加科研成本以提高虾病防治技术。养殖户应积极主动地参加养殖技术培训,针对工厂化模式的特点通过学习提高养殖管理水平,选用大企业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饲料、虾药、养殖机械设备,以此提高饲料和养殖机械设备利用率,同时充实虾病防治知识,合理减少养殖成本与规避不必要的养殖风险。2018年由于山东省禁止使用煤炉保暖的政策限制,养殖亏损严重,建议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工厂化养殖户(企业)减免燃气炉改造费,同时对土地租金给予适当的优惠,降低养殖户(企业)用地成本。

3.2 加大育苗科研投入,选用优质苗种

工厂化养殖模式不论在盈利能力还是抗风险能力方面,都要优于土池养殖和高位池养殖,但2018年还是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大规模的虾病暴发,损失惨重,说明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除了利用现代化工业手段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和先进的养殖设备外,虾苗问题仍是影响我国对虾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体现在苗种优质化上。因此要加快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对育苗的贡献率,发挥科技对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针对苗种质量退化所导致的养殖成功率低、市场价值减少等问题,必须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充实后备种苗。同时加强苗种市场监管力度,建议加快建立标准统一的检测系统,加强优质虾苗联合育种,成立各类育种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新成果的转化,建设对虾科技项目库,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对虾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验方法、水域合理养殖容量评估等关键技术,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力。

3.3 合理规避上市高峰,稳定销售价格

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各项敏感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测算发现养殖净利润对销售价格敏感性最高,其次为饲料投入、水电煤、苗种投入,且在2018年净利润骤减时对销售价格的敏感性更为显著。由此看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养殖净利润波动受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养殖户(企业)为保证较高的利润水平应合理安排投苗时间,避免在对虾上市高峰期出售产品。为更好地包装、营销产品,当地政府可申请公共品牌、原产地认证或由养殖户自行注册商标,增加卖点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差异化养殖等手段来稳定、提高销售价格从而增加经济效益。

3.4 培育龙头企业,切实发挥带动效应

研究过程发现南美白对虾养殖主体单位性质仍以个体养殖户为主,而工厂化模式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企业的主导作用,龙头企业不仅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对虾养殖传统粗放的经营模式,能够有效带动南美白对虾产业养殖过程规范化、质量管理科学化,从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利益。政府需为工厂化龙头企业的成长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强调政策方面的支持、引导和服务作用而不是对其直接干预。鼓励工厂发展成为涵盖育苗、养殖到加工贸易等整个产业链的大型龙头企业,提倡企业积极开展对养殖散户的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活动,为虾农提供购销、技术、信息等多项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和科研、推广体系合作,为企业提供新苗种、技术指导、质量管理、病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服务,促进南美白对虾产业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3.5 推进循环水模式,实现智能化养殖

随着未来国家战略在环境保护上的持续加强,设施化水产养殖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工厂化、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目前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工厂化模式的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模块,一方面要加强收集、加工、利用残饵粪便等排出物的技术研究,实现非期望产出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要对养殖废水进行生态净化,进行微生物等综合处理,有效解决养殖中所面临的基于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

猜你喜欢

白对虾工厂化对虾
对虾养殖弱势群体的管理
河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试验
对虾吃料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或者更容易成功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对虾免疫增强剂研究进展
盐碱地区南美白对虾、青虾混养技术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鲑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的孵化和开口技术
南美白对虾大棚高效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