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影响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以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1-10-23方汉孙梁惜梅李丹萍黄华军喻成龙何晋保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习成绩学期大学

方汉孙,梁惜梅,李丹萍,黄华军,张 勇,喻成龙,何晋保

(1.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江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高中的学习过程一般为密集的课堂学习和大量的作业,通过反复的题海训练让学生熟悉基础知识,可以说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应对“高考”这道门槛。然而,大学与高中的培养目标与学习环境存在极大的不同。相较于高中阶段重复性、强化训练式的知识学习,大学教育既重视知识的传授,同时更注重培育学习兴趣、鼓励自主学习的精神,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1]。因此,我国大学教师布置作业的强度相对较低,这让大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与探索兴趣方向。虽然大学所学知识的专业程度较高中而言更为深入,但与高中依靠老师和家长督促的学习方式相比,大学的学习要求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学习领域,并依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消化大量知识。

大学一年级(大一)这个时间段非常关键,它既是高中和大学学习的重要分水岭,又是大学四年学习过程的重要开端[2]。在大一阶段,有些同学能顺利地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身份的转变,适应大学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并在往后的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也有些同学仍沉浸于高中的学习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还有些同学完全放松了学业,导致后期跟不上大学学习的节奏,虚度大学四年。因此,大学生能否在大一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信心,将对整个大学四年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有深远的影响。据此,本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了他们的高考成绩、大一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班级任职与课外活动等情况。基于对各同学成绩变化情况的分析,期望找出影响大一新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所获研究结果、结论将有助于指导、帮助大一新生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2020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该专业2020级学生总人数88人,其中男生49人,女生39人。研究所采集的数据包括:高考入学成绩、大一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班级任职情况、参加社团活动及获奖情况。

1.2 研究方法

使用SPSS、Origin、Excel等软件,采用线性回归以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P<0.01作为判断具有显著性差异或者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在研究第一、第二两个学期成绩的变化状况时,假设全班总体学习水平并未发生较大变化,故可以采用相对成绩(相对成绩=各人成绩÷平均成绩)对学生的进步或退步状况进行分析。在对学生班级任职和社团活动数量进行分组统计时,当某一数量组人数低于8人,则该数量组与下一数量组进行合并,如参与班级任职与社团活动为4项的人数仅为5人,故将该数量组与参与项目数为5项的组进行合并,表示为“4/5”。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

大一新生能否快速适应大学学习环境的变化,较好的方式是观察其总体学习成绩的进步或者退步的情况。然而,大学每一学期所学科目的种类和数量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无法通过总分来比较成绩变化。因此,本研究通过极坐标的方法,将88位同学分为4个成绩级别(22人为一个梯队),以比较相对排名的变化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图1a)。其次,由于英语课程贯穿了整个大一,故本研究也将各学生该课程所取得的相对成绩变化,作为分析学生进/退步的另一重要指标(图1b)。

图1 第二学期相较第一学期学生排名(a)以及相对英语成绩(b)的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第一学期成绩排名前3个梯队的学生(1~66名),第二学期人均下降名次分别为6.5、2.3与1.4名。在前3个梯队的学生中,下降名次超过10名的人数分别为10、8与6人。而第一学期考试成绩处于第四梯队的同学,第二学期人均排名上升了10.2名,但第四梯队同学成绩两极分化极为严重,进步在15名以上的学生人数高达8人,另有10位同学变动名次在5名之内,基本没有变化。这些结果表明在大一期间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成绩更容易在大一下学期出现显著的退步。英语成绩的相对变化也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即原本成绩较好的同学,出现了较大的退步。此外,与第一学期相比,第二学期学生英语相对成绩平均值下降了0.202,暗示第二学期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可能远不如第一学期。综上所述,大一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整体下滑,且原本基础较好的同学中这种下滑现象较明显,而原本基础较差的部分同学取得了一定进步。

2.2 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分析

2.2.1男女生差异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男生、女生总成绩变化情况与相关性分析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为全班同学的线性回归直线,可认为数据点位于该直线下方的同学,其第二学期成绩相对全班平均水平出现了退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两学期的总体学习情况紧密相关(R2=0.583,P<0.01),即第一学期能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第二学期成绩也往往较好。然而,男女生的学习情况却不尽相同。图中显示,在第一学期成绩良好的同学(总分超过平均分467分),至第二学期时,成绩良好的男生人数从15人下降至10人,而成绩良好的女生人数则从8人显著增加至13人。与此相反,在第一学期成绩落后的同学中(总分低于467分),至第二学期时,男生成绩提高的人数稍有增加,而女生有12人位于回归直线之下。

图2 第一与第二学期男女生总成绩变化及线性相关分析

这些结果表明,大一阶段男生成绩总计较为稳定,仅少部分原本成绩较为优秀的男生在第二学期出现了一定的倒退。相较于男生,大一阶段女生成绩分化却极为显著,值得高度重视。原本成绩优异的女生更能快速、良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进而发挥和保持自身优秀的学习能力,不断向班级顶尖部聚拢。这部分同学通常具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能同时将女生认真做事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进而在成绩上追赶并超过了部分男生。而原本成绩处于落后的女生,成绩进一步出现了显著的下滑。经了解,成绩显著下滑的女生,平时的爱好是刷视频和上网。适当的娱乐本无可厚非,但由于进入大学,脱离了作业压力、以及老师和家长们的监督,自己的自制能力和时间把控能力又普遍较弱,导致成绩出现显著退步。

2.2.2学科种类人都倾向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偏科现象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并对总体学习效果造成显著影响。为此,本研究从大一第一和第二两个学期中选取了4组具有代表性的基础课程:英语(第一学期)-英语(第二学期),近代史-思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化学-分析化学。该四组课程成绩的变化,基本可以代表语言、文史、数学与化学类课程的学习状况。同时,语言和文史类课程属于文科课程,数学与化学则属于理工科课程,两类课程所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别。各同学两个学期该4组课程相对成绩的变化情况与线性相关分析如图3中所示。图中虚线为斜率为1过原点的直线,可认为位于该线下方的同学,其成绩在大一下学期出现了退步。

结果显示,这4组相近课程相对成绩均表现为正相关(图3)。英语(第一学期)-英语(第二学期)的相关性最强,线性拟合的斜率接近于1,表明英语的相对成绩在两个学期之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这和英语一直是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有关,同学们从小学习英语,因此进入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基础、习惯和方法并不会改变,连贯性较强,因此成绩变化较小。其它3组课程是大学开始学习的新知识,残差平方和的大小顺序为:化学类(0.930)>数学类(0.630)>文史类(0.105)。残差显示了数据的离散程度,这一结果表明在化学和数学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效果差异最大。这一结果也暗示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数理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并形成适宜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才有助于高质量地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

图3 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文科课程(a、b)与理科类课程(c、d)相对成绩的变化情况与线性相关分析

通过计算斜率为1的直线下方数据点的数量可发现,文科类的科目成绩变化不大甚至略有上升,而理工科课程的成绩下滑较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文科的学习较多依靠记忆力,这和高中的某些学科学习方法相似,在考试前通过突击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以数学和化学为代表的理工科课程,需要通过平时勤奋复习以消化大量课堂知识,不是依靠突击记忆就能取得好成绩。因此,该两门理工科课程成绩更能反映学生平时学习认真和努力的程度。此外,还可注意到女生在数理科目中的总体表现不如男生,对于化学和数学类两门学科,分别有59.0%和56.4%的女生斜率为1的直线下方。而在语言和文史两类课程中,斜率为1直线下方女生人数的比例均为43.6%,显著低于男生。

2.2.3基础学习能力高考成绩高低基本可以代表了大学以前基础学习能力的强弱。据此,研究从88位同学抽取了62位高考试卷相同的同学,对其高考总成绩与大学学习总成绩的相关性(图4),以及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与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单科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图5)。

高考总成绩和大学学习成绩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图4),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实能够在大学得到一定的延续。但第二学期的相关系数和显著性水平(R2=0.093,P=0.008 15)较第一学期明显降低(R2=0.137,P=0.001 54),说明这种高中遗留下来的基础学习能力在大学中很容易流失,要求大一学生必须要快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并培养适应大学的学习能力。此外,还应注意到在高考分数超过530分的学生中,大学成绩发生了巨大的分化。这一现象同样说明如果学生不能快速形成适合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即使同学间的高考入学成绩相差不大,也会使大学的学习成绩在短短数月间拉开巨大的差距。

图4 高考总成绩与大一两个学期各学生总成绩的线性相关分析

高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与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单科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仅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其原因如上文所述,即与英语课程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课程有关;而高考语文和数学成绩与大学相似学科的学习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大学学习的这些课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是新的挑战,即使是数学和语文这样的基础课,也存在极大的不同。比如高等数学课本中出现了积分、微分等高中完全没有学过的内容,而大学语文更为强调精神上的感悟、理解和联想,与高中的死记硬背也大为不同。以上这些结果是对入学大一新生的最好诫勉,即除了极少数长期学习的课程外,大学的学习不要也不能光吃高中的老本。入学的大一新生应该迅速从高中的光荣或是失败中走出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和习惯。

图5 高考单科成绩(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与大学考试单科成绩(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的线性相关分析

2.2.4任职及社团活动大学生的活动远比高中生的丰富多彩,不仅有多种多样的班级及团、党委活动,同时校园内也有以各种主题为核心成立的学生社团组织,如体育、音乐、科技等社团活动。担任班委或参加这些社团组织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而且社团活动是传统课堂的补充和延伸,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然而,担任班委或参与社团活动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大一新生尚处于过渡时期,如果不能很好地安排学习和学习之外的课外活动,将很有可能导致学业荒废。为此,本研究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班级任职等情况和相对学习成绩变化之间的关系(图6)。

图6 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班级任职等情况和相对学习成绩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担任班级职务及参加社团活动数量在≤3项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这很可能是由于担任班委以及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锻炼,在班级和社团中已形成一定的威信,所以自律性和表率意识更强,在学习方面也更加努力[4]。然而当担任班委即参加社团活动的数量达到或超过4~5项后,即可能对学生的成绩构成负面影响。当任职和活动数量达到6~7项后,对成绩的负面影响达到最大。其主要原因不言而喻,各类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导致难以有效完成课业。有趣的是当担任班级职务及参加社团活动数量超过8项时,该负面影响会有所下降。经调查发现,这部分学生基本都属于性格外向型,在高中即已表现出较强的社团活动能力,因此大学频繁的社团活动对其干扰效应不似其他同学那么强烈。

3 结 语

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是身为学生的根本任务之一,成绩的高低能够相对客观的体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能力。大一是从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与学习习惯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生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在女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提高并保持成绩的正确态度是,培养自己的自律精神,合理安排休息娱乐;在课余时间则可以适当参加社团活动,但不宜过量,必须保证每天学习的时间,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尤其是理工科类课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复习和完成作业。

猜你喜欢

学习成绩学期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大学》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名落孙山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