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实习中小学英语师范生形成性评价能力的培养

2021-10-22张家维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师范生手段培训

白 薇,张家维

(南京晓庄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71)

一、 研究背景

(一) 形成性评价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小学英语师范生作为未来教育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之一,承担着在课堂校园中引导青少年儿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角色。除了传递学科知识加强文化基础,小学英语教师更应该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小学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还需要培养良性、独立的学习习惯。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及时反思,提倡师生间多元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价的培养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构建终生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渠道,让师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应用语言,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对未来教学实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有正面积极的影响——让师生在评价中学习知识,应用语言,建立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在课堂中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会学习、负责担当和实践创新的良好环境。

(二) 师范生培养与实践之间的缺口

教育专业培养需要在“教、学、评”一体化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利用评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减少教学损耗,降低教学成本(1)肖龙海,管颐:《新课堂:表现性学习与评估一体化》,《课程 教材 教法》2017年第3期,第18-23页。。目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主流培养模式中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占了大部分的比重,很多其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难以落实(2)蒋蓉,李金国:《“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模式与课程设置》,《课程 教材 教法》2017年第4期,第113-118页。。小学英语师范生在高校学习、小学见实习中多以一名被动学习者的身份被培养,在“小学英语师范生—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角色转变中,由于缺乏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动地位的经验,他们还没有做好从学习者到施教者身份转化的准备。

此外,一个良性的教学环境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关系。在工具主义的现代社会,中小学师生关系可能更加趋于失真(3)陈亮,党晶:《中小学师生交往关系的失真与重塑》,《课程 教材 教法》2018年第6期,第118-124页。。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在部分教师眼里更像是一种资源。教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在这样不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课堂中大部分的话语权掌握在教师手上。而由师生双方参与的形成性评价,能够为真实真诚的师生、生生关系提供重要的沟通媒介。

另外师范生的培养具有双专业特性,既需要学科也需要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4)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第35-39页。。以小学英语师范生为例,他们不仅要掌握与小学英语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还要学会如何针对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来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性评价能够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份科学、激励、导向、多元且可行的评价方案(5)刘岱奇:《形成性评价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发展研究》,《陕西教育(高教)》2018年第11期,第5-7页。,培养学生乐学善学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在小学课堂中针对形成性评价应用的研究和实际操作之间存在缺口。可以通过从师范院校的日常教学着手,鼓励师范生参与教评设计,加上见实习,通过校内调整,让他们在思考—设计—实施—反思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改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6)张姝,张华:《中小学教学名师参与教育研究的行动价值、方向及方式》,《课程 教材 教法》2017年第9期,第115-121页。。通过对师范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可以帮助他们运用形成性评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教学实践相统一以及培养自己乐教善教的能力。

二、 形成性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一)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与性质研究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并对此进行及时反馈,以修正、完善教学活动,进而获取理想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具有注重过程、多元平等、及时反思等特点(7)Zhang, J.. The Impac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on Young English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PhD thesis. 2018.。首先,它侧重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个细节的评价,并不止于针对专业学习的评价。学生的主观意愿、策略和能力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对象。其次,它将评价的主体从单一的教师把控转化为由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前期的评价设计。在形成性评价中,学生可以不再一味接受评价,而是利用老师提供的帮助,消化评价、主动评价。最后,由于它的过程性,形成性评价拥有一个连续、双向的及时反馈机制。在不停的双边反馈中,师生都能够进行反思,并且由反思带来诊断结果,从而改进方案。本研究中,形成性评价框架指的是五种小学英语课堂常用评价手段,分别是:分享学习目标、课堂质疑、教师反馈、同伴互评和学生自评(8)Zhang, J.. The Impac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on Young English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PhD thesis. 2018.。

(二) 形成性评价能力培养研究

在形成性评价的理论研究中,大多数探讨其对于教学的积极作用,却鲜有数据支撑,也很少研究形成性评价中的评价手段。大部分教育期刊收录的是关于注重道德、思辨的理论研究,缺乏足够的实证研究对理论结果进行证明。在实证数据缺乏的情况下,通过阅读文献对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做出的判断是不严谨的。这也导致了在实际运用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率并不高。

虽然使用形成性评价已被写入新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也有大量文献阐述和形成性评价有关的理论知识和课堂应用,但是针对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实践有待加强。有研究发现,教师在师范教育中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形成性评价培训。有些教师出于个人兴趣,阅读相关文章,获取部分形成性评价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运用一部分评价手段。然而,通过自身阅读文章书籍并不能够形成系统全面的评价知识体系,因此,为师范生提供系统性的形成性评价培训更具有迫切性。

接受师范教育的师范生们在打磨塑造一线教师品质的过程中,如果能接受形成性评价的培训,通过讲解剖析形成性评价的原理和核心,树立课堂内评价体系的专业性,增加形成性评价运用的可能性;通过介绍多元评价方式,破除“唯终结性评价论”的传统理念,鼓励师范生在形成独特教学方式的初期进行创新、试错;通过引入可用的形成性评价课堂活动,不仅可以较深入地强化对形成性评价中不同评价手段的了解,试错、创新以及应用,也可以帮助师范生养成以过程、多元、及时为特点的新评价习惯,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其学习成本和应用成本。可见对在校师范生进行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和强化是有必要的。

三、 研究问题与方法

以形成性评价作为切入点,研究师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通过实习前期的数据收集,以及接受形成性评价培训后的实习数据的收集,来具体探讨以下两个核心问题。

1.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1.培训前小学英语师范生对于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解是什么?

研究问题2.干预培训后对于师范生形成性评价的理解及看法是什么?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9)Bryman, A.. Qualitative Researc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6.。通过反思日记的形式,采集将进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师范生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

2. 研究对象和过程

研究的被试皆来自于南京市一所普通高校大三小学英语专业的师范生,共32名女性,无男性,年龄皆在19—20岁之间。大三上学期她们到南京各区的小学进行过为期两周的见习。在见习中他们通过观察课堂,结合以往经验和已学知识,记录下所观察到的教学实况以及他们对课堂评价的思考。返校后再通过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在下学期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中,再次结合他们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他们的反思日记,具体分析英语师范生们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与应用是否有显著改变。本研究总体上概括为行动研究的方法,其中包括实践干预与质性材料的分析。为了更好地研究以上问题,研究分为了三个阶段:

研究针对同一批32名师范生,在前测调查和后测调查中各收取32份日记。参与研究的师范生在日记中记录了研究者提出的引导问题(见上文研究阶段中的问题思考)及相关的思考。每份日记约500—1000字,通过主题分析方法(thematic analysis)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以下分析结果。

四、 研究发现

(一) 第一阶段:培训前小学英语师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

在研究第一阶段,参与研究的师范生以反思日记的形式回答了以下问题:

1) 你听说过形成性评价吗?在哪里听过?

2) 你对形成性评价有什么了解或者问题?

3) 你曾经有过关于评价的培训吗?你学到了些什么?你什么时候参加该培训的?如果没有,你对形成性评价相关的培训有什么样的期待吗?

4) 你看过老师在课堂中运用什么样的形成性评价?你觉得这些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5) 你在曾经的实习中用过形成性评价吗?如果有,你用了哪些评价手段?你觉得这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

6) 你觉得在教学中哪些是通过收集信息来调整教学的评价方式的呢?

根据师范生的日志反馈,将以上问题汇总如下:

50%的师范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和相关课程里曾听过、看过“形成性评价”的概念,但并不了解其深层含义、评价手段、评价活动。在本科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性评价的针对性培训,师范生们对此类培训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期待,希望“通过培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

由于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论内核以及具体评价手段不甚了解,师范生无法准确判断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手段,以及其他“通过收集信息来调整教学的评价方式”。日记中师范生所理解的一些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没有形成性评价内核,即“通过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表现,对此进行及时反馈,用来修正、完善教学活动”的手段。他们普遍提及小学生回答完问题,一线教师的评价“好/good”,示意让学生坐下等这些是评价的具体形式,并且日记中对形成性评价的真正内涵也很难做到进一步阐述,没有提出其他建设性意见的分享或者反馈。由此可见,师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有待提高。

(二) 第二阶段:培训后小学英语师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

第一阶段的调研结果发现,参与研究的师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了解并不全面,本阶段在师范生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之前,通过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手段的引导问题,对师范生进行了第一次初步性干预培训。培训后师范生的日记总结为以下两个层面。

1. 对实施效果的理解

通过形成性评价的五种手段,以及师范生前期的见习经历和课堂听课记录,他们在日记中对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效果有以下的具体理解: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的使用效果不甚理想。首先,部分形成性评价手段在课堂上不常用。18.75%的小学英语师范生在观察中没有发现一线老师用形成性评价。其中最不常用的是学生互评、自评和分享学习目标,分别有62.50%、50.00%和21.88%的小学英语师范生反映一线老师没有使用这些评价手段。

其次,一线教师即使使用形成性评价也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老师很少用形成性评价,就算是用了,也是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要上公开课,老师才会使用分享学习目标和学生自评表。”另外有6名小学英语师范生在反思日记中提到,实习学校中一线教师要求将学习目标的设定与书本后的自我评价表“Ticking time”联系在一起时,小学生往往会认为“只是过场,并不会用这些目标去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一线老师“也不会特别在乎学生有没有实现这些学习目标,不强求”。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没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学生对这些学习目标的态度,没有很大的积极性。”

最后,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相对单一。主体单一体现在教师仍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主体,小学生很少有参与评价或者参与评价设计的机会。“小学生参与(学习目标设定)的机会比较少,对于老师制定的这些学习目标选择默认接受。”“小学生也没有一个互评的概念,他们习惯于老师给他们的评价。”客体混乱体现在老师和学生在评价时容易将个人情绪、学生个体和学习行为混为一谈。“(一线)老师会因为个人偏见和情绪,学生个人和家庭因素,影响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评价要客观,不能带有主观偏见,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度和差异性,不要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内容单一体现在一线老师提供反馈时,内容往往趋同,“因为都是鼓励性评价语为主,学生不会有特别大的反应”。

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行为应在学生个体和学习行为之间有所区分。没有充分的评价培训或者评价环境熏陶,教师和学生都有可能因个人喜好进行评价。当评价客体受到不公平的评价时,会将学习行为上出现的失误错误归因到自己的个人成长中。教师在进行课堂评价时,特别是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应明确针对学习这一行为的评价,而不是针对学生或者同伴进行评价。

2. 对实施内容和方法的理解

师范生针对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内容和方法,通过引导问题,在日记中记录以下的思考和理解。

他们认为分享学习目标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这节课的内容”,“让他们了解本节课的重点”,“长时间下来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但也有师范生不希望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因为“目标这个概念对小学生可能比较抽象”。

课堂质疑是被运用最频繁的评价手段之一。师范生相信“比较具有吸引力或者比较具有挑战性”的质疑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检测所掌握的知识”。但同时,一些检测性问题,如“yes or no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什么意义”,“一些出现在教辅中并已知答案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老师提问的答案。教师这样的提问完全是无效且没有意义的”。

另一个频繁使用的评价手段是教师反馈。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其中“夸奖性的,更能让学生兴趣大增”,同时“当老师的反馈是批评之类时,他们(小学生)心里会感到伤心”。但无论是哪一种教师反馈,都可以“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尤其是所谓的学困生,他们更害怕被放弃”。

同伴互评和自我评价在被观察到的课堂中运用的并不多,参加研究的师范生对它们依旧抱有很高的期待。比如同伴互评可以“锻炼学生人际交往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同学之间还可以“看到老师看不到的一面”;自我评价对于“主动自觉”或者“对自己负责”的学生来说,能够“激发学生动机”“树立信心”,但是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自评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在自评的基础上加上老师的正向反馈,这类学生也可以渐渐养成“自觉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三) 第三阶段:实习后小学英语师范生对课堂评价的理解

本研究根据第一、二阶段的数据分析,在师范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之前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形成性评价干预培训,包括定义、特性、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理论框架、形成性评价课堂活动。此次培训和实习之后,再次收集师范生的反思日记,与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

从形成性评价实施效果而言,78.13%的师范生表示培训对他们而言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培训中所提供的一些具体的评价活动,比如课前brainstorming,traffic light等,可以很容易被运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另外,师范生从对形成性评价概念的不甚了解,再到原理内核、理论框架、实施过程理解的加深,以及其具体表现体现在对实施内容的批判性思考等方面。

1. 对实施内容的理解

从对每一种评价手段的全盘接受到对各个评价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偏好和批判性思考。数据显示针对五种具体的形成性评价手段,有一部分一线教师没有在课堂中使用评价并根据得到的反馈调整教学。其中教师反馈是运用最多的评价手段,而分享学习目标和学生互评是运用最少的。师范生结合实习经验表示,最受欢迎的形成性评价手段是教师反馈(46.88%)和同伴互评(40.63%),同时有34.38%的师范生表示最不受欢迎的是课堂质疑。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学生自评并不是一个非常值得推荐的手段。分享学习目标也成为具有争议的一项评价手段,喜欢它的师范生觉得学习目标可以引导学生培养其自我学习设定目标;不喜欢它的师范生觉得,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理解学习目标的能力也有限,学习目标的内容也仅限于单词句型等任务,非常单一。

2. 对批判性思考的理解

师范生通过实习观察和培训对形成性评价形成初步思考。他们认为每个评价手段都有利弊。他们认为分享学习目标虽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有可能停留在固化的目标上;课堂质疑虽然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但是有可能存在过多的低效率封闭式问题;教师反馈虽然可以肯定学生表现,但是有可能产生表面无针对性的鼓励或者打击敏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互评虽然可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但是有可能因为缺少评价标准而显得评价参差不齐;学生自评虽然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有可能因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有限而变成自我安慰。每一种评价手段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才能发挥其正面作用,有针对性地降低负面效果;而教师的指导也是需要通过有关评价的培训才能获取。

除此之外,也有几份反思日记提出,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在学术科研方面,为师范生们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提供了思路,增加了相关知识和数据。

总之,小学英语师范生对形成性评价的看法总体乐观,培训后对此评价策略的专业知识有显著提高,但仍需要通过不断应用练习,才能形成科学评价习惯,改善流于形式等问题。

五、 讨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通过落到实处的评价手段,可以提高师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能够通过形成性评价中的活动提高学习兴趣,有勇气探索新知识;通过各种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增强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如通过分享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和方式;通过独立判断教师反馈,加强批判质疑精神;通过学生互评,增强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通过学生自评,培养自我审视的意识和习惯。

师范生培养强调学科知识和教育专业知识两手抓。有关评价的学习应在其专业培训中获得更多的注意力。培训时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相结合,即需要理解评价的定义、目的和手段,也需要了解具体评价活动在课堂中的应用。了解具体的活动运用可以让师范生在实践初期有趁手的工具,降低学习研究成本,增加使用的可能性;理解理论知识能够让师范生在成长后期有自由运用评价手段的能力,还能为未来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良性、独立的学习方式,是可以从小培养、从微建立。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时也面临着“如何”的问题。课堂是一线教师和学生互动影响的重要场所,课堂评价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学生全人概念的有力途径之一。在课堂评价中,形成性评价以其有别于传统终结性评价的特性,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及时反思,提倡师生间多元平等的关系,通过了解、理解应用形成性评价,使其成为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值得进一步探究。同时本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未来的后续研究中采集不同教龄的教师群体数据,从不同角度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数据信度。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建议在师范生培训计划中加入针对形成性评价的培训课程。首先,通过介绍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和性质,让师范生了解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即注重学习过程,强调及时反思,提倡师生间多元平等的关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其次,可以在培训中使用形成性评价具体的评价手段,让师范生从学生的角度感受形成性评价对教学带来的变化。当师范生换位思考,从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者变成受众时,他们更能够识别出在自己未来教学中需要着重攻克的难点。通过实践出真知,师范生也更可能将形成性评价的各个评价手段落实到位,而不是本研究所发现的那样“浮于表面”。最后,在培训中可以增加实用的课堂评价手段,比如本研究提到的“traffic light”活动。同时也鼓励师范生在理解形成性评价的核心价值后,设计符合自己未来课堂教学的评价活动。通过与同行分享这些“拿来即用”的活动,不仅是受到培训的师范生能够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他们未来的同事和学生也可以从中获益。

猜你喜欢

师范生手段培训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