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10-21廖细文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6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小学科学影响因素

廖细文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副科的教育,如科学、思想品德等。科学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然而,在调查中,目前小学科学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促进科学教育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影响因素

小学科学是自然学科,重点阐述一些科学现象,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打开智慧之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不应坚持理论知识的引导,更应重视实验指导的发展,实验能够激活课堂,改变学生对科学教育的态度,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1.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1教师只注重教学结果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许多教师采取了灌输式教育。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而教师却忽视了学生课堂提问。如果学生问问题与课堂内容、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师就会焦急地阻止学生继续提问。因为许多教师并没有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只顾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不做好相关的教育指导工作,导致学生害怕提问,学生的探究性和好奇心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解决。

1.2学生缺乏问题意识

科学探究是一种综合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相互合作获得成果,便于更深刻地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意识是心理状态,是是发现问题的探究能力。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足够的理性、感性的知识,但问题的出现与调查有密切的关系。据调查,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但由于缺乏提问与解说的能力,不知道从何谈起教师专题的相关问题。

1.3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

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在家庭的影响下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往往忽视认知度低的学生,只关注优秀学生。科学探究实施过程中,许多活动均采用了优等生的意见,认知能力低下的学生会很郁闷,这与科学教育的等价性有关,但并没有激发所有学生的思考,这样的科学教育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

1.4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初等教育是基本的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学习可以为未来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许多学校认为教学方法不科学。课堂上,老师的注意力集中在说明上,重复强调那门科学知识,但未能在时间内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练习。课后,为了提高学习知识,只给学生作业和练习,这样的教育是综合性的,但没有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

2.应对小学科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2.1加大科学教育经费的投入

因为科学教育经费不足,许多小学的实验室正式成立,实验设备不足,为了让小学生能有更多收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必须需要加大设备投入。与课本相比,科学教师更要注重操作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实验研究,提高科学的学习效果。

2.2做好科学教师的培养工作

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教师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探究能力[1]。老师要不断整合知识,将继续改进、发展和更新科学知识。教學过程通过集中目标的方式,组织相关培训,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教师要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及时更新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2.3科学教师应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综合性课程,对教师要求很高。要不断学习,正确把握科学课程的教育理念,提高科学素养,研究相关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以学习变化。研究并非停滞不前,唯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过程,使学生学得更多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2.4营造科学探究的社会氛围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具有浓厚的科学氛围的社会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2]。开展科学调查,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积极探索。与此同时,社会科学氛围浓厚,使学生家长充分意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科学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所以,在科学氛围浓厚的社会环境下,要发挥促进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作用,让家长能够理解为支持和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是小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课程,因此尤其重要。因此,学校和社会必须积极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2.5改进教育模式,重视分层教学

由于每个班的人数有很多,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会变大。为保证教育的有效发展,教师必须适当改变教育模式。在新课改之后,分层教育成为新的教育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使得教师能够更具体地教授学生,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接受知识,逐步促进学生的成长[3]。分层次教学还能增加学生思考、探究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调整学习时间。

举例来说,教师在接受辅导前必须对学生进行测试,然后了解学生当前的能力,然后根据能力分级。老师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一级为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二级为中等水平、三级为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各种强度的作业,使学生集中活动,保证学生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成长。

2.6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

科学课包括许多实验。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更要重视实验教育。学生时代是一个生机勃勃年代,老师的实验教育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主动学习,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思维,提高创造力。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增加经费,提高科学教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仲钛.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30):2-3.

[2]范静.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44-145.

[3]陈昊鑫.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91.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小学科学影响因素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