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

2021-10-21王张管乐熊炽燃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楚文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张管乐 熊炽燃

摘要: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其中湖北十堰郧阳是楚文化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郧阳凤凰灯舞”是当地居民极其喜爱的集迎新春、娱乐、庆祝等多元素于一体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据郧县的文献记载,百年前,湖北郧县人根据史书记载和发挥自身想象力制作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郧阳凤凰灯,另外当地的乐师优伶谱曲编舞。2014年底,郧阳凤凰灯舞被国家级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收录。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政府政策的立法与保护,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地高校也十分重视其传承与创新。2018年底当地高校以“郧阳凤凰灯舞”在当年湖北省大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斩获佳绩,此事也是“郧阳凤凰灯舞”走进大学生活的重要开创。

关键词:郧阳凤凰灯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楚文化  大学生  乡村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110-03

一、“郧阳凤凰灯舞”的历史脉络

(一)楚文化与凤凰

楚人崇凤是由原始祖先崇凤发展过来的,迄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楚人一直认为楚族是火神祝融的后代。汉代《白虎通》记载:“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据《卞鸦·降鸟》记载:“凤凰属也”。由此可推,祝融也是凤凰的化身,并且凤凰的颜色与尚赤色相呼应。楚人的祖先祝融与凤凰息息相关,楚人在各个邻域都突出凤文化,凤凰也成了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楚文化出土的文物中,“凤鸟虎绣罗禅衣”“虎座凤架鼓”。这些文物也证明凤凰在楚人心中的重要性,楚人心中的凤即神物,也是自由与永生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更加喜欢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吉祥,崇凤是一种深厚的民族情怀,凤凰在荆楚大地经过楚文化的千年熏陶,与多种文化不断相融,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二)“郧阳凤凰灯舞”的起源——清朝郧阳

据史料记载,郧阳凤凰灯舞起源于清朝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郧阳府王明德曾任清朝的“学道”,辞官回到郧阳后,每一年元宵节都会在府上挂上一盏竹篾扎制,用细布彩纸制成的小型凤凰灯。他扎制的小型凤凰灯十分精巧,颈部能够自由活动,头部用油彩画成。头部和身体里放着蜡烛,点燃了蜡烛后凤凰灯内浑身通透明亮。有一年春节,手艺人王明德向县里的民间艺术家们提议:“我们年年都玩的是狮子和龙,这么多年了,不如玩点新鲜的,玩个凤凰灯吧!”众艺人受到启发,就以王明德家挂的小型凤凰灯为原型,按照比例放大,重新進行扎职,翅膀,大腿,尾巴等重要部位进行调整,这就是最初的凤凰灯。凤凰灯据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的民间艺人一代代传承与发展,并根据史料、画册、乐曲不断创新,对凤凰灯不断查漏补缺,形成了独特的“郧阳凤凰灯舞”体系。

(三)“郧阳凤凰灯舞”的发展与困境

“凤凰灯舞”的表演情景十分动人。在太阳刚刚出生时,在鲜花盛开的清晨,一只五彩的凤凰缓缓向上伸伸头颈,翩翩起舞穿梭在花丛中,它享受着这天地间最美好的事物。它在花丛找起了自己最喜爱的牡丹花,情不自禁的绕着牡丹花欢快的玩耍起来。玩耍到心满意足后,它满足的开始梳理自己的凤羽,然后在这天地之间开始打起了小盹。这时,太阳已经东升,热滚滚的太阳晒到了凤凰,凤凰十分欢喜,它欢喜的扑着翅膀向太阳飞去,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一直翩翩起舞,表达着自己的欣喜之情……这么诗情画意的画面,细腻动人的拟人化表演,美丽动人的舞蹈,再配上清亮的吹打乐的伴奏。神兽凤凰与它最喜爱的花中之王——牡丹在太阳底下翩翩共舞,好一幅神仙画卷。

“郧阳凤凰灯舞”是在一代代艺人的探索中、一位位舞蹈家探索舞风的步伐中、一位位丝竹管乐器家的乐曲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建国以后,“郧阳凤凰灯舞”进一步发展,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亮的音乐、巧夺天工的凤凰造型以及出神入化的艺术表演获得了大众好感。“郧阳凤凰灯舞”是民间艺术的精华,但是在凤凰灯舞的一百多年里,罕有系统的收集及整理资料。凤凰灯舞的传承方式往往是老艺人对传承人口耳相传,文革期间,大量对旧风俗,旧习俗的打压,郧阳的凤凰灯舞杂制手工老艺人、舞凤的表演班子、拥有吹打技巧的艺人被打压。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丹江口水库的建设,被搬迁的居民们来到了武汉江夏区,凤凰灯舞也随着居民的搬迁而传入到武汉。虽然五光十色的武汉也有了凤凰灯舞,但社会观念的变革,文化环境的更替,让不具备现代特点的凤凰灯舞慢慢失去了昔日风光。这时的凤凰灯舞传承情况岌岌可危,年级稍轻的艺人里少有建树,甚至有些人因为表演次数太少,技艺已经出现了退化迹象。

出现如下困境:传承人传承活动没有常态化、日常化,积极主动性不足,传承制度也不够完善、科学;学校传承不足,凤凰灯“非遗”学校传承计划不能认真落实,传承人与学校合作也稍显不足,但学生在传承态度方面表现的较为积极良好;组织培训班难度大,主动参与者少,但是郧阳凤凰灯舞的表演系统性很强,且需求人员也较多,技术要求高,见效慢,最后导致演出机会少,进而造成传承保护经费不足;保护与传承配套机制不完善,传承群体管理不足且缺乏沟通交流,缺乏对演出的风险认知,缺乏针对具体困境提出策略的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几乎陷入死循环。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传承凤凰灯舞的途径

(一)传承的意义

“郧阳凤凰灯舞”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综合性的审美艺术特征。伴随着20世纪以来现代化的极速发展,以及对文化超强的融合、渗透力,“郧阳凤凰灯舞”的传统传承方式已无法与其被破坏的速度相抗衡,濒临着文化断裂的危机,而这也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传承所面临的普遍现象。非物质文化传承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是世代需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

(二)国家政策方面的保护

为了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专门出台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要求教育部必须将保护非物质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育计划,激发学生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参与性,并基于此,为“郧阳凤凰灯舞”的当代传承寻找新的途径。如何通过学校教育传承寻找对策,并提出方法建议。非物质文化传承包含了丰富的实践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及各种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学校培养美育过程中的重要素材。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术资源与人力资源,例如将“郧阳凤凰灯舞”与当地高校相结合,纳入当地高校的特色课程里,大力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学生传承非物质文化的意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被动保护变成主动保护,让更多的学生成为“郧阳凤凰灯舞”的传承者,同时也能在实际中教育学生。

(三)引进高校的实际作用

将“郧阳凤凰灯舞”引进当地高校美术教育,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并且向学术方向发展,不仅为“郧阳凤凰灯舞”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也拓宽了当地高校的教育体系,让学生从兴趣爱好发展成内在有意识地去保护这种文化,有助于丰富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当地高校的孵化基地里可以与之相结合,孵化项目进行产教结合,鼓励大学生以“郧阳凤凰灯舞”为主题建立艺术工作室,成立学生工作小组,鼓励大学生进行“凤凰灯舞”非物质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与义卖。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积极联系企业,校企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操作的机会,最终形成产学为一体的“郧阳凤凰灯舞”可持续发展传承体系。学校应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非遗特色的师资队伍,壮大学校特色师资,对非物质文化引进校园具有重大意义。与此同时还应该鼓励当地高校学生去校外实践,通过与当地中小学、幼儿园、特校等搭建平台合作,进行“郧阳凤凰灯舞”的非遗文化交流,带动当地各个教育平台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和保护。最必要的做法就是以“郧阳凤凰灯舞”为中心立项,参加省部级比赛,通过大平台的比赛将凤凰灯舞推广出去,与全省各地甚至于全国各地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交流与切磋,并从其中不断汲取经验,将实践经验运用到“郧阳凤凰灯舞”之后的发展与创新里。在2018年的酷暑,艺术学院十余名师生在8月15日抵达学校,如火如荼的准备比赛,学校有幸请到了“郧阳凤凰灯舞”的市级传承人——高一兵老师。十余名同学为准备非遗从夏天忙碌到了冬天,在市级传承人与指导老师的培训下,参赛同学从零基础变成扎凤凰的小能手,得到了社会相关人士的广泛认可。同时,汉江师范学院的卿云美术馆拟建的二楼会将“郧阳凤凰灯舞”作为固定展览向校内外人员开放。让非遗走进校园、走到学生身边,扩大“郧阳凤凰灯舞”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同时学校还开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选修课,面向整个学校各个专业的学生,主要教授非遗文化和非遗传承。在学习中其课程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培养了艺术兴趣。在非遗选修课教学中,教师注重拓展学生学识,开阔了学生视野,通过多媒体、实物示范等教学手段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魅力。让大学生对民族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有进一步的了解,培养新青年的民族责任感、担当感。

(四)地方高校应该如何传承及保护

开展高校非遗公开课:公开课采用定主题讲座的方式展开,尽可能地将更多剪纸带入课堂。邀请非遗继承人在高校本科学生的接受能力下,以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心进行民俗艺术课程和手工课程。

进行公开课的教授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践,理论学习上侧重于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历史、背景。在实践方面主要组织学生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作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新时代艺术价值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课堂活动以及实地的考察学习,在实地活动里非遗传承人亲自教授和指导学生动手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切身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第一,当地政府加强重视,有计划的规划凤凰灯舞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花园里的瑰宝,各个相关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尽本部门最大的力量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要建立专业艺术和学术研究团队,将凤凰灯舞每一个步骤进行整理与挖掘。对将要流失的绝技进行保护、修复、继承、研究,学术研究需要大量技术、资金支持。

第二,与学校完善合作,让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学校是传播文化、教育学生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基地。学生在校期间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国家也大力提倡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凤凰灯舞可以与当地学校合作,让凤凰灯舞走进校园,可以丰富学生的德智美体课程,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也可采用凤凰灯舞进学校教材的方式,让凤凰灯舞与校园文化有深层次接触与融合;也可采取将凤凰灯舞的传承人聘为学校特殊教师人才的措施,让学生更容易和优秀的傳统文化接触,印象更深刻,兴趣更浓厚。

第三,利用好博物馆,博物馆的功能就是要为历史上的人类生活及其存在的社会提供论据,传统博物馆功能在社会发展中由最初的以实物藏品为基础的馆藏功能演化成当下多功能的博物馆保护,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藏、保存、展示及研究也应当为博物馆的基本使命之一,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当下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非遗馆不断在全国涌现,汉江师范学院也专门建立一个非遗展示馆。

参考文献:

[1]梁家琳,闫雪.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在高校美术遗产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融入渗透探析[J].戏剧之家,2019(09):201.

[2]周君.地方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与策略[J].戏剧之家,2018(36).

[3]陈远黛.非物质文化视野下陨阳凤凰灯舞的文化发展策略[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18):62-63.

[4]鲁传太.郧县《凤凰灯》撷粹[J].世纪行,2007(03).

[5]甘毅臻,陈劲松,周旭东.郧阳凤凰灯舞及其文化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08(07):44-45.

[6]余子义.郧阳凤凰灯舞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4).

猜你喜欢

楚文化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