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浪漫主义时期贝多芬的创作风格研究

2021-10-21朱彦齐

艺术评鉴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贝多芬

朱彦齐

摘要: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奏鸣曲式成熟时期的重要作曲家,他为古典器乐奏鸣曲提供了范例。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侧重个人主义,突出内心情感的表达,创作方面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性的发展。在这个时期,钢琴作品的创作涌现了许多新的体裁,如即兴曲、幻想曲、无词歌、叙事曲、夜曲、谐虐曲等。针对艺术歌曲来讲,钢琴与声乐旋律、诗歌等共同构成了艺术综合体。本文将以浪漫主义时期的贝多芬创作风格为研究对象,梳理其音乐创作的发展脉络及在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有助于更精准地了解其作品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浪漫主义时期  贝多芬  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8-0065-03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可谓是西方音乐史上的黄金时期,在这期间诞生了众多音乐大师。19世纪正是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伴随世界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音乐史也掀起了一股音乐民族风。这种民族风深植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突出民族特征的传承。民族民间音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也正是因为这些民族音乐因素的融入,才让浪漫主义音乐得到了纵深发展。

一、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一)浪漫主义的起源

“浪漫”(romantic)一词来自romance,是指文学上的中世纪诗歌或故事,最初是关于英雄主题的,指的是采用罗曼语系进行语言写作,罗曼语指的是源自拉丁的地方语。在中世纪,Arthurian romances(亚瑟王浪漫史)指的是关于亚瑟王的诗歌。17世纪中叶首次应用“浪漫”一词,带有神话般的色彩,即与当前世界相对比的理想世界或想象世界。根据这个含义,沃尔特·佩特提出浪漫主义是“美加上怪”。培根的格言“凡美而妙者,比例上必有怪异”。18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精神的觉醒指的是对于自然风光的欣赏,体现在“英国花园”的流行方面。“哥特式”(Gothic)由原来的贬义变为称赞的含义。民众开始意识到中世纪教堂的美,相较于古典建筑的对称朴素,这一建筑特点独特,并由此产生了哥特体小说,最早见于1764年沃波尔的《奥特朗托堡》。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从广义上看,任何艺术都是浪漫的,素材源自现实生活,通过艺术加工后构成了远离生活的新世界,从这个方面来看,相较于古典主义的艺术,浪漫主义的差异更侧重距离上的遥远,表现为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方面。从这层含义来看,浪漫主义并不是某一个事情的特定情况,而会产生在不同时代与形式中。在西方音乐史上,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替显而易见。所以,相较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也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又一特点是无边无际,这包括两层涵义。浪漫主义突出境界的超前性,向往未来和永恒。相较于古典主义的平衡和完美,浪漫主义强调自由和激情。正是因为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所以浪漫主义艺术难以突破传统的向往与追求。音乐可以安全超越具体的物质世界,也正是因为其超凡脱俗,适合情感、思想等方面的涌流,只有纯音乐才能实现这一情感交流的目的。所以,器乐是一种理想的浪漫主义艺术,带有神秘色彩,同时也能最直接的表现艺术。其中,标题音乐最早源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19世纪前半叶热衷于此的作曲家有舒曼、李斯特、瑟爾松和柏辽兹,末期的主要代表是理査德·施特劳斯、德彪西。

二、贝多芬的创作生涯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n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的作曲家,从小出生在波恩的平民家庭,他的祖父曾担任宫廷乐长,他的父亲曾任唱诗班的男高音选手。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欧洲资本主义上升时期音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所以,了解贝多芬的创作生涯,对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浪漫时期贝多芬创作风格有重要意义。关于贝多芬创作分期的划分主要如下(表1):

贝多芬音乐的创作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但他每个时期风格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且在不同题材中风格转变时间也不相同,具体如下:

(一)创作初期:1770-1803

这是贝多芬初显个性的时期,在其思想性格方面有重要影响。贝多芬的父亲想着自己的儿子会成为莫扎特那样的大师,因此在幼年便逼迫他学习乐器,剥夺了他童年的自由,而贝多芬自小就显示了自己在创作方面的才能,学习巴赫《平均律》及简单的创作。1796年贝多芬开始在欧洲演出,且名声大噪,贝多芬借此发表自己的作品,从而确立自己作曲家的身份。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如《月光》《悲怆》在内的前20首钢琴奏鸣曲,《克罗采》《春天》在内的前九首小提琴奏鸣曲。贝多芬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很容易找到莫扎特、海顿的影子,且体现出了革命和英雄的意味。

(二)创作成熟期:1803-1817

这一时期标志着贝多芬创作期的巅峰,其作品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且突出戏剧性,个性张扬,是冲突与精神的升华。例如《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由《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到《G大调第十小提琴奏鸣曲》,其创作思想与创作形式都是前所未有的,达到了浪漫主义的鼎盛。

耳朵失聪的贝多芬逐渐从喧嚣的世界隐退,再加上法国大革命对欧洲自由平等观念的冲击,贝多芬的作品进入了全新的时期,这能看到他在音乐中的个性,并且完全沉浸在这种变化中,潜心创作音乐,表现了强烈的创作热情。曲子间的音域宽广,失去了传统的典雅,变幻莫测,使得音乐真正从古典音乐的传统中脱离出来。但这个时期肉体上的折磨并没有对他的创作产生影响,反而创作出来的音乐更加突出内心的表达,在这一时期完成了抒情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第九交响曲》《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最后6首弦乐四重奏》。整体来看,贝多芬这个时期的音乐创作到达了一个更高的境界,音乐中蕴含着更深的哲理与思想。

三、浪漫主义时期贝多芬的创作风格

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乐圣”,他是德国非常著名的演奏家,在音乐创作中主要以古典音乐为主,并在社会变革背景下对古典音乐进行创新,音乐风格自成一体,从原来的古典风格发展成浪漫风格,并成为音乐史上浪漫派的奠基人。贝多芬三十年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可以当做是贝多芬自我意识的发展史,由于贝多芬的巧妙构思,他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被誉为“新约全书”,以此架构了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间的桥梁,也正是如此,贝多芬成为近代音乐艺术创作的第一人。

(一)创造性

贝多芬的《第三交响乐》标志着他的创作完全成熟,由统一的构思来看,各乐章既在音调上有内在关联,整套曲又形成了前后连贯的关系。因为内容表现的需要,在创作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打破了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程式。例如由于内容的需要,在第二乐章使用了葬礼进行曲的音乐;为了凸显英雄的胜利,第四乐章采用了变奏与回旋性混合的结构,拓展了乐章的规模;在巴赫式复调传统中强化了音乐的英雄性与战斗性,因内容表现的需求,副部结构被扩大,兼具复杂性和展开性。展开部规模巨大,衍生新主题,被称为第二展开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发展成为时代精神及情感气质的展示,这是海顿与莫扎特所不具备的。在交响乐的创作中,通过标题性原则的使用,利用标题的引导,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音乐,从而拉近了交响乐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二)民族性

贝多芬创作流露出德国歌谣中的淳朴情感,如“欢乐颂”主题。罗曼·罗兰指出:贝多芬在表达群众共有的情感时(爱情、婚礼、友谊),通常引用民歌旋律。与此同时,贝多芬全面继承了自巴赫以来的音乐传统,例如巴赫的赋格艺术、莫扎特的旋律活力、海顿的动机展开手法。贝多芬在创作中期,进一步扩展了尾开部、尾声,所以展开部成为戏剧性最强的中心段落,让尾声形成第二展开部。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黎明”》中,贝多芬用积极的方式凸显了自然动力,表现了黎明到来之际光明与黑暗的冲突、统一、斗争,充斥着民族性。

(三)人道主义精神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体现了超越人类社会不公正的人道主义思想: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全世界的人能得到永恒的快乐。他创作之初带有海顿的风格特点,再到作品风格的斗争性,其在表达内容和创作特征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了贝多芬试图脱离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用情感和想象代替古典时代的理性,所以,有人称他为浪漫主义的缔造者。九部交响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与德国古典美学有重要关联,描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社会实践,带有自由美、崇高美的特点。贝多芬崇尚自由、博爱、平等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因素,思想上受到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文学的影响,这在其创作中可以反映出来。

四、对20世纪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影响

若说浪漫主义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中“共性写作”时期的“个性写作”阶段,在经过这样的变革时代,20世纪后钢琴奏鸣曲进入了个性化的写作阶段,突破了既往的格式。20世纪以来,钢琴演奏始终沿用传统的模式,在曲式、和声方面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体现了鲜明的个性化色彩。浪漫主义时期,和声色彩浓郁、注重情感表达等特点对20世纪后钢琴奏鸣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后钢琴奏鸣曲的发展形式带有“个性化”的特点,代表性的作曲家有巴托克、拉威尔、普罗科菲耶夫等。其中,巴托克融合了古典乐派与浪漫派的特点,并渗透了近代多种作曲方法。浪漫主义时期对20世纪音乐创作与演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曲式结构与和声调性。20世纪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受到了浪漫主义时期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的影响。曲式结构延续了古典奏鸣曲的写法,如巴托克的《钢琴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中体现了浪漫主义作曲家变格技巧的深化,乐曲由调式的Ⅲ级和弦开始,这也是源自浪漫主义时期。第二,在音色方面,古典主义的钢琴奏鸣曲一般以颗粒型为主,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带有抒情色彩,20世纪钢琴奏鸣曲出现了新的音色,例如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的音色是“金属性的音色”,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其音色的发展。

五、结语

浪漫主义时期众多音乐大师层出不穷,这一时期在西方音乐历史上产生了许多传世的音乐作品。自由奔放的形式、兼具抒情与民间因素、无拘无束的表现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主要特点,与大自然联系密切,凸显了民族性的特点。西方各个时期的音乐,不同程度受到了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影响,这在欧洲艺术创作中有重要价值,浪漫主义时期是其高光时刻,这个时期产生的音乐作品在后世创作中有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我们研究中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浪漫主义时期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希望能让读者对这一时期音乐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郑艺,侯熙明.从《命运交响曲》探寻贝多芬的创作意识[J].当代音乐,2019(08):7-8.

[2]李思怡.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中浪漫主义因素探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5年.

[3]庄晨晖.贝多芬音乐思想与创作研究——以第三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为例[D].广州:暨南大学,2018年.

[4]李珂.论早期德奥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意識转向以贝多芬、采尔特、舒伯特的歌德诗歌作品为例[J].音乐创作,2019(12):76-82.

[5]黄欢.浅谈启蒙运动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J].现代交际,2016(04):104-105.

[6]杨天成.从作曲技法角度分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浪漫因素[J].黄河之声,2020(24):102-103.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贝多芬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张晓风散文的阅读体会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浅谈普契尼歌剧的音乐艺术特征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