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内瘘术后抬肢服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1-10-21黄翠婷尹海鹰韦梅娟

全科护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袖口腔体内瘘

黄翠婷,尹海鹰,薛 毅,韦梅娟

我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已达到10.8%[1],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威胁病人健康[2]。血液透析治疗是终末期肾病病人主要的替代治疗方式之一[3],而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专家共识推荐的首选通路[4-6],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终末期肾脏病病人所接受。资料显示,我国约90%以上的病人采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7]。自体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将浅表毗邻的动静脉吻合起来,静脉动脉化,使静脉扩张,血流增加,利于血液透析中穿刺,并满足透析所需血流量。为了保证内瘘的成熟及成功使用, 内瘘术后的维护和保养至关重要。内瘘术后要求抬高肢体与心脏水平平齐,而目前尚无内瘘术后专用抬肢工具,多以一次性纱布绑带悬吊为主。鉴此,笔者设计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专用抬肢服,并探讨抬肢对病人内瘘成熟率、舒适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自体内瘘术,并在我院规律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65例。纳入标准:①病人符合终末期肾脏病的诊断标准[8]。②病人认知正常,沟通交流无障碍,具有配合医护人员的执行能力。③由同一名副高级医生进行手术,术式为左前臂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④病人在我院规律复查。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男16例,女17例;年龄18~67(39.6±15.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18~61(37.7±13.5)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抬肢服的设计与使用

1.2.1.1 抬肢服的设计 抬肢服由病服本体、挂板及挂带组成。①本体:本体在普通病服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本体中左侧袖子肘关节内侧面前段处设有拉链,拉链从肘关节处延伸到袖口处;左侧袖口上,与拉链相对的一侧设有腔体,腔体开口于衣袖外侧,腔体两侧设有绑带,利于腔体内容物的固定,且袖口设有系带,可通过系带调节袖口大小。②挂板:挂板为一长条塑料板,其形状呈弧形,可贴合前臂背部形状,挂板一端安装于左侧袖口腔体内,另一端穿过腔体外,并设有挂钩,挂板的宽度小于腔体的宽度,避免挂板在腔体内大幅度晃动,挂板手臂侧设有缓冲棉垫层。③挂带:包括横挂带、斜挂带和臂带三部分,横挂带缝合于病服本体上,绕病服本体胸部1周,横挂带两端分别设有魔术贴做为链接扣;斜挂带从病服本体右肩部跨过,两端分别固定横挂带的前部和后部,斜挂带前部设有扣眼,斜挂带在肩部与病服本体接触处设有缓冲棉垫;臂带一端固定于斜挂带的前部,另一端设有扣子,与斜挂带前部的扣眼相匹配。

1.2.1.2 抬肢服的使用 病人行内瘘手术前向病人及家属宣教术后保养和维护AVF的重要性,指导观看抬肢服使用解说视频,然后由肾内科工作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进行手把手教学。病人取半坐卧位,穿着前,拉开左袖口拉链,将挂板从腔体内取出,断开横挂带的连接,解开臂带的扣子,将病服穿到病人身上,穿着过程中注意避免左袖拉链触碰术口,之后,将左袖口拉链拉上,根据病人身材体型调整横挂带的贴合位置,将挂板装入腔体内,挂板带棉垫侧与手臂接触,用绑带固定挂板,然后将左前臂抬高至臂带处,用臂带通过挂板挂住手臂,并使得挂板的挂钩钩住斜挂带和臂带,然后将臂带的扣子扣至斜挂带上相应位置的扣眼上,即完成术后手臂的抬高及固定。

1.2.2 对照组 术后使用常规的抬肢方法,即采用纱布条将病人手臂抬高固定,纱布条接触于病人术侧手腕部,督促病人取立位时自觉使用纱布抬高肢体,并指导病人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1.2.3 观察组 采用抬肢服进行肢体抬高,功能锻炼方法及宣教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1.2.4 观察指标 ①内瘘并发症:出血、血栓形成、肢体肿胀、感染、假性动脉瘤。②内瘘成熟的判断:自然血流量达到500 mL/min,穿刺段内瘘直径≥5 mm,血管距皮深度<6 mm[4]。③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两组病人满意度、舒适度、实用性、人性化、设计科学性、美观性、使用意愿等10项内容,采用Likert 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单项评分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基本满意2分,不满意1分,总分40分,满意为30~40分,基本满意为20~29分,不满意为10~19分。出院时向病人发放问卷调查表,向病人讲解问卷的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对比病人出院3个月后内瘘并发症、内瘘成熟率的差异。本研究共发放问卷65例,回收65例,回收率100%;病人无脱落,所有收集资料完整。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3 两组病人并发症情况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被视为病人的“生命线”[9]。内瘘的成熟和成功使用是改善病人身体指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保证[10]。内瘘术后,由于血管壁的变化可引起血管重塑,从而激发免疫炎症发展,可导致内瘘功能不良[11]。术后的维护和保养直接影响内瘘的成熟情况。内瘘术后要求病人抬高肢体至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12-13]。而近年来,护理人员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术前血管保护及术后功能锻炼,顾艳红等[14-15]设计了内瘘术后锻炼器,吕忠美等[16]通过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管扩张及内瘘成熟,郭月月等[17]通过中医穴位推拿缩短内瘘成熟时间,邹丽芳等[18]通过中药包湿敷明显促进内瘘成熟,刘园园等[19]通过联合疗法促进术后内瘘成熟,更有学者改进术后随访方式[20],利用医护联合品管圈管理等方式[21],探究促进内瘘成熟的办法,均取得成效。而对于病人内瘘术后抬肢具体护理的报告尚不多见,在临床工作中多以纱布悬吊固定为主,影响美观,亦影响病人的依从性及舒适度。本团队设计的改良式抬肢服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备以下优点:①在传统病服的基础上改良,使抬肢与病服相结合,无需另外的设备,使抬肢更便捷,更美观,操作简便,利于病人接受,可避免发生病人遗忘抬肢的情况。②抬肢服采用可调解式挂带设计,利于根据病人体型调节,增加舒适度,在挂带中设计有横挂带、斜挂带及臂带,横挂带可根据病人胸围调节收紧程度,斜挂带及臂带可将术肢抬高至心脏水平,3条挂带共同固定术肢,避免活动中的移动。③特殊设计的左侧袖口,利于对术口渗血渗液情况的观察,也起到保护术口,防止衣物摩擦术口的作用,挂板可对抬起的术肢起到支撑作用,减少术肢抬高的疲惫感,挂板与肢体的接触部为海绵材质,增加舒适感,提高依从性及病人满意度,增加病人积极性,取得病人配合。

综上所述,该抬肢服能起到妥善抬高术肢,保护术口,利于病情观察,增加病人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选材质可反复清洗消毒,重复使用,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已申请并获得专利。

猜你喜欢

袖口腔体内瘘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热力耦合下盐岩储气库腔体蠕变及稳定性研究
Don’t Do That Like Phillip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吻合口动脉端狭窄致自体动静脉内瘘早期失功的效果
浅谈两片插肩袖结构设计与应用
一种密闭腔体的加热设计与分析
最幸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