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本科《护理信息学》课程探索与实践

2021-10-21顾斐斐阮春凤秦彦雯

全科护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信息学体验式问卷

顾斐斐,徐 燕,倪 军,阮春凤,马 林,秦彦雯

护理信息学是一门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护理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1]。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护理信息学领域的兴起和发展已发生显著增长[2-3]。护理信息学目前已成为美国护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护理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目标之一[4]。而在国内,护理信息学尚属起步和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护理信息学逐渐成为护理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力开展《护理信息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和造就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5]。虽有国内院校已陆续开设护理信息学相关课程,但系统介绍课程建设与实施效果评价的文献报道仍较少[6-9]。Lewis等[10]曾指出,由于护理信息专业毕业标准尚未统一,因此分享护理信息学教育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而刘辉等[11]曾建议护理信息学课程设置应以实践需求为主导、有机整合多学科课程、鼓励和引导护理信息学相关的教学研究。因此本校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本科《护理信息学》课程分享如下。

1 课程建设

1.1 课程建设思路 尽管全球范围内对护理信息学领域的兴趣在不断增加[2],现阶段我国护理信息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体系等方面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重视护理信息学,开展护理信息教育,是护理教育工作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也是积极与国际护理信息学接轨的重要举措[8]。然而,该学科涉及领域较为广泛、涵盖专业较为多样,对于护理信息专门人才的要求较高,需要同时具备护理学、信息学与计算机学多种知识与技能,因此就本科护理生而言比较陌生且较难理解。

体验式学习法(experiential learning)作为一种“实践/体验—观察与反思—概括与总结—行动与应用”的四环节循环模式[12],强调的是学习者用直接知识进行发现和实验,而不是听或读教师的经验;另外,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13],使学习成为一种超越课堂的体验。学习者通过参与获得初步体验,发表看法,并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反思体验,可将所学知识保留更长时间,而且可以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14]。该方法的引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意图和积极的学习阶段[15]。有护理教育领域的研究表明,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使护生在游戏般的场景中身心愉悦地学到了知识,在未来的护理教学中有着光明的应用前景[16]。

因此,本课程引用体验式学习模式,形成了体验式学习四环节的闭环,即临床体验—见习调研—小组汇报—上机操作。课程设置突出体验式教学的特色、强调学习前后的见习比较、融合多次上机操作练习,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主动经历“感知体验”“分享交流”和“反思内化”的不同学习阶段。通过该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护理信息学的学习兴趣,内化学生对于护理信息领域的知识,提升学生护理专业价值观和期望值。

1.2 课程组织与内容 按照研究者所在学校护理系教学计划,于2019年3月1日—2019年4月19日开设《护理信息学》选修课程。本课程共32学时2学分,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12学时与实训实践20学时,详见表1。授课教师涵盖护理学、信息学、计算机学3个领域的专兼职教师。

表1 《护理信息学》课程内容 单位:h

1.3 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考查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包括考勤(10%)、上机操作(30%)、第一次汇报(30%)、第二次汇报(30%)。

1.4 课程特色 本课以体验式学习方法为导入,第一课即安排学生直接进入临床各科室调查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安排4名或5名学生一组,分别前往医院各科室/部门,体验信息化工作形式,感受护理信息学在临床的应用。第二课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小组分享汇报,学生需结合各类文献报道,汇报其见习情况与对护理信息学的初步认识,包括什么是护理信息学?护理信息学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我们最后要学会些什么?通过前两次课的体验式学习与反思汇报为导入,从第三次课正式开展理论课授课与实训操练的教学,最后两次课同样以临床见习与小组汇报的形式,总结本课学习成果、反思前后两次见习的变化与进步、提出对信息化展望及思考一个护理信息学的科研方向,从而使学生对于《护理信息学》领域形成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以培养初步具备护理信息素养的护理本科学生。

2 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2.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3月—2019年4月,选取我校大学二年级选修《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57人,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54人作为试验组;同时选取同年级未选修本课程的学生54人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在校在读;护理专业;全程参与所有课程安排;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学习途中因各类意外事件无法参与课程项目者;有接受其他护理信息相关培训经历者;精神心理状态异常者。

2.2 研究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设置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课程结束后使用:①“本科护理在校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②“护理信息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试验组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本科护理在校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根据蒋凌艳[17]自主研制的“护士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进行修改,最终形成6个模块72题,分别是信息意识(10题)、信息需求(5题)、信息资源(6题)、信息查询(10题)、检索结果评价(4题)、信息应用能力(37题)。经检验,本问卷各模块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936、0.857、0.913、0.898、0.763和0.963,问卷整体Cronbach′s α系数为0.973。问卷均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个等级,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代表学生护理信息素养越高。

教学评价参考刘娜[18]编制的老年护理学教学满意度调查表修改编制“护理信息学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对试验组学生进行课程后的教学评价。评价主要由24个问题与1个总体满意度评分构成,问题选项分为非常同意、同意、不确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5个等级;总体满意度为0~10分计分,分数越高越满意。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

问卷于试验组《护理信息学》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统一发放,并当堂回收,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100%。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男9人,女99人;年龄(20.4±1.20)岁;无大学英语等级者20人、大学英语四级者75人、六级者13人;生源地上海者69人、外省市者39人。

3.2 两组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比较 在试验组开课前,两组学生护理信息素养基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课程实施后,通过比较发现选修《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学生在“信息意识”和“检索结果评价”这两个模块的得分[(43.19±6.08)分、(14.67±5.07)分]高于未学习该课程的学生[(40.78±6.27)分、(12.98±3.09)分](P<0.05);其他模块如“信息需求”“信息资源”“查询信息及信息应用”得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学生在护理信息素养水平的比较 单位:分

3.3 护理本科生对《护理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通过对试验组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总体满意度评价较高,满意度评价得分为(8.61±1.17)分。此外,学生在课程实施后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各方面均较好。在学生给予“非常同意”或“同意”评价的条目中,满意度最高的有5个方面,满意度最低的有2个方面,见表3。

表3 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对《护理信息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n=54)

4 讨论

4.1 《护理信息学》课程有助于提升护理本科生信息素养 根据结果显示,《护理信息学》课程的教学开展使得护理专业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在“信息意识”水平和“检索结果评价”这两个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此,本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护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意识是指作为信息主体的人对信息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19]。护理学生的信息意识主要由信息重要意识和信息需求意识组成,即学生的信息意识是通过信息重要意识实地调研与信息需求意识实地调研来表现的。《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开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护理信息的重要性和需求性的认识,这有助于帮助在校护理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认识到信息在当代社会和护理领域的重要性,认同信息就是智慧,领悟大数据的意义;强调遇到护理问题寻求信息帮助,形成提升学生的护理信息素养的第一步。

而对于学生的“信息需求”水平、“信息资源”水平、“信息查询”水平以及“信息应用”水平这4个方面,本次研究结果暂未证明,这可能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一定关系。另外,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信息的资源、信息查询与应用方面,考虑因为目前仍处于护理专业学习阶段,暂未长时间接触临床护理工作,同时护理科研的学习与毕业论文任务也未启动,因此对于现阶段的护理本科专业学生而言,其护理信息的需求和应用相对较少。这也是目前多数国内院校未开设护理信息学课程,国外对本科学生仅开展护理信息技术等课程,而研究生阶段全面学习护理信息学的现状相符。因此本研究也考虑到课程开设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即开课时间的论证,希望在后期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一问题能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4.2 《护理信息学》课程的开设取得较高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该课程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尤其是在课程的价值认同和教学方法(见习课和小组汇报)这两个方面,均给予高度评价。由此可见,护理本科学生对于《护理信息学》这门课程的认同感和应用价值的肯定,这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另外,体验式学习的课程引入方式,见习课和见习后小组分享汇报的环节,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而教学评价相对较低的问题集中在参考书和预习安排这些方面。本课程由于是选修课程,国内关于护理信息学的专业教材较少,且内容多局限于护理技术的应用,而国外的教材适合于研究生阶段的使用,因此未安排教材。针对该问题,任课教师将于课程中心平台及时更新学习相关素材,包括文献阅读、视频观看等内容,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少教材所带来的学习影响。

5 小结

在我校护理本科专业学生中开展基于体验式学习的《护理信息学》课程,其教学效果得到了验证。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在后续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方案,形成具有本科生特色的护理信息学教学讲义,整合护理学科、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理论知识,扩展临床护理信息见习设置,并可进一步扩大授课样本量,探索课程对于学生信息素养其他方面的作用评价。

猜你喜欢

信息学体验式问卷
鸡NRF1基因启动子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信息学辅助研究乳腺癌转移相关lncRNA进展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PBL教学模式在结构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体验——体验式外语教学、体验式学习、体验哲学之辨析
问卷大调查
食管腺癌DNA拷贝变化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