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鳖鸭综合种养对稻田杂草影响

2021-10-21贾艺河林小钢江广渝郑永华苏胜齐唐洪玉

水产养殖 2021年9期
关键词:分蘖期盖度单作

贾艺河 ,林小钢 ,江广渝 ,郑永华 ,3,苏胜齐 ,唐洪玉 ,3*

(1.西南大学水产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重庆 400715;3.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约有60%的人以大米为食[1]。杂草是水稻种植中的常见问题,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杂草具有抗不良环境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等特点,经常与水稻争夺营养、阳光、生存空间、水分等,而且很容易占据主动地位[2]。

研究表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是保障粮食安全,增加种养殖户收入的良好途径[3]。在原本的生态系统中引入养殖动物后,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达到了稳量增渔,提质增效的效果。养殖动物的活动、摄食、代谢等都会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产生影响[4]。而同处于生态系统中的杂草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目前,有关稻田综合种养对于杂草生长、分布等影响的研究较少。现通过对比水稻单作、稻鳖共作与稻鳖鸭共作稻田杂草的种类和数量,分析稻田中鳖和鸭的引入对杂草的影响,以期为稻田杂草的生态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样地点

取样地点位于重庆市潼南区稻梦空间公司。分为水稻单作D、稻鳖共作B 和稻鳖鸭共作Y 3 组,每组稻田的面积约为0.2 hm2,由一块约0.6 hm2的田分割而成,田块呈长方形。共作田中鳖的放养规格约150 g/只,放养密度为750~1 500 只/hm2。7 月下旬在Y 田一边的岸上养殖雏鸭,放养密度 150~300 只/hm2。养殖初期,鸭子只在田埂活动,养殖约一个月后,鸭子自由进入田间。

1.2 杂草样品采集与处理

于 2020 年 7 月 18 日、8 月 24 日、11 月 6 日,采3 次样(分别对应水稻生长的分蘖期、齐穗期、再生稻期)。在每块稻田中随机选择5 个样方,每个样方面积为1 m2,采集样方内所有杂草。再生稻期每个样方面积定为2 m2,因为此时是冬季,气温较低,杂草较少。并记录下杂草盖度,样品带回实验室称重并记录其种类。

1.3 数据分析

杂草的湿重、盖度的差异运用SPSS 16. 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One Way ANOVA)分析,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稻生长3 个时期稻田杂草的种类

水稻生长3 个时期各个稻田杂草种类见表1。

表1 水稻生长3 个时期稻田杂草种类①

(1)分蘖期。分蘖期共作田的优势种均为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和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而水稻单作田的优势种为喜旱莲子草、稗和钻叶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单作田并未发现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L.) Scop.],可能是因为本次采样时间处于马唐抽穗初期,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5],而单作田中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竞争力极强,挤占马唐生存空间,因此水稻单作田马唐较少。

(2)齐穗期。齐穗期稻鳖共作田与稻鳖鸭共作田中,喜旱莲子草和双穗雀稗 [Paspalum paspaloides(Michx.)Scribn.]为优势种。水稻单作田的杂草优势种为喜旱莲子草、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钻叶紫菀。

(3)再生稻期。再生稻期共作田杂草优势种均为通泉草[Mazus japonicus (Thunb.) O. Kuntze]和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L.),水稻单作田的杂草优势种为喜旱莲子草、狗牙草和三叶鬼针草3 种。

由分蘖期和齐穗期结果可以看出,共作田的杂草种类均少于水稻单作稻田,并且稻田的杂草优势种也存在一定差异。而再生稻时期采样结果中两种稻田杂草种类均较少,并且差异不大。原因可能是采样时间为11 月初,进入冬季,气温较低,大部分杂草因不能耐低温或耐低温能力较差而死亡,只留下耐低温能力较强的种类。总体来看,共作田杂草种类与水稻单作田杂草种类存在差异。

续表

2.2 水稻生长3 个时期稻田杂草的质量

计算出各采样时期5 个样方的样品平均值后,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如表2。

由表2 可以看出,分蘖期样品D 田杂草质量显著大于Y、B 田,B 和Y 田之间并无显著差异。齐穗期样品D 田杂草质量显著大于Y、B 田,Y 田杂草质量又显著大于B 田。再生稻期样品D 田杂草质量显著大于Y、B 田,B 田杂草质量显著大于Y 田。

表2 稻鳖养殖对杂草生物量的影响①

齐穗期样品中Y 田杂草质量显著大于B 田,原因可能是7 月份时,雏鸭暂时在岸上养殖,未进入田中摄食杂草,鸭粪等流入水体,使水体肥度增加,有利于杂草生长。再生稻期样品中B 田杂草质量显著大于Y 田,是因为这时期鸭子可自由进入田间,摄食其中杂草,杂草量降低。

2.3 水稻生长3 个时期稻田杂草的盖度

盖度是衡量杂草覆盖地面程度的一种指标,用来表示杂草的发生密度和生长量,农业上可用来表明杂草对作物危害程度。

杂草盖度=(杂草覆盖面积/地表面积)×100%

根据采样计算出的杂草盖度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以看出,分蘖期样品D 田杂草盖度显著大于Y、B 田,但Y、B 田间没有显著差异。齐穗期样品D 田杂草盖度显著大于Y、B 田,Y 田杂草盖度显著大于B 田。再生稻期D 田杂草盖度显著大于Y、B 田,并且B 田显著大于Y 田。

表3 稻鳖养殖对杂草盖度的影响①

3 讨论和结论

研究发现水稻单作稻田与共作稻田的杂草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水稻的整个生长期,共作稻田的杂草优势种没有钻叶紫菀和三叶鬼针草。而水稻单作稻田在分蘖期的优势种为钻叶紫菀,三叶鬼针草和钻叶紫菀是齐穗期的优势种,三叶鬼针草是再生稻期优势种。说明稻鳖共作对于钻叶紫菀和三叶鬼针草的抑制能力更强。这与之前郭瑶等研究发现的稻虾共作会改变某些杂草在稻田植物中的优势程度结论相似[6]。

稻田杂草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水稻种植模式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能量流动的层级少,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差,不能控制杂草的生长,需要除草剂的投入[7]。除草剂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残留在稻米上,对人体产生危害。稻田主要杂草喜旱莲子草、稗等也逐渐产生抗药性,除草剂不能有效抑制其的生长,水稻减产的同时,还要加大成本,经济效益降低。所以在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效益的情况下减少杂草的生长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问题[8]。

运用生物学方法防治杂草可以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新的思路。稻田中引入鳖后,能充分利用稻田中、下层水层的空间生态位[9]。稻鳖系统中,鳖可摄食部分水草,鳖的爬行还使水体浑浊,通过抑制水中杂草的光合作用来抑制水中杂草生长;同时,鳖在爬行时,通过压草可起到控草的目的,也可把埋在稻泥中的杂草幼苗或种子翻出,使其暴露悬浮在水中并逐渐腐烂死亡,降低了土壤中种子的数量,达到控制来年杂草数量的效果。同样,稻田中引入鸭子,鸭子活动更剧烈,摄食力更强,对杂草的控制效果更明显。这样,杂草在与水稻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杂草密度显著降低[10]。

研究表明,稻田中鳖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杂草种类和数量,对水稻生长产生有利作用。

猜你喜欢

分蘖期盖度单作
苜蓿、绿豆与玉米间作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香稻分蘖期减氮侧深施液体肥对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生长季节早期高原鼠兔挖掘觅食对植被的影响
三裂叶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发生分布调查
间作大葱对桔梗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甘蔗花生间作对红壤有效磷、pH值的影响
太白山太白茶资源状况研究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浅谈水稻分蘖期和灌浆期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核质互作型雄性不育水稻分蘖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