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雨故人来

2021-10-20钟诸俍

东方收藏 2021年10期
关键词:作品展设计

摘要:2021年4月28日,“风雨故人来——陈佩秋文献作品展”在上海交通大学文博大楼开幕,展览共计展出文献书画作品80余件。笔者有幸参与到展览的展示设计工作中。此次展示手段除以往的书画作品悬挂方式外,特别加入多媒体技术,其目的是为了使观众能更加直观地欣赏作品。本文主要在分析此次展览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探索博物馆展览怎么才能更好地创新设计。

关键词:陈佩秋;作品展;设计

一、展览的定位

大学博物馆作为一所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聚着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凝结着一所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面向校内外展示宣传的重要窗口。大学博物馆展览的内容可分为艺术类和历史类,此次展览很显然属于前者。这样一场艺术类展览在一所综合类大学展出,怎么才能使观众感兴趣,并能够读懂作品呢?在一开始的展览设计上,便需要笔者去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在当前的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只能面向校内展出,也必须改变以往的展示方式。因此,此次展览的对象应以校内师生为主、校外参观交流观众为辅。在这样一种定位下,现有的80余件文献、书画作品怎样展示出来?一是采用传统的书画悬挂方式,考虑到观众的观赏视线。最高位置限定在180厘米的位置;二是以多媒体技术为主,通过书画作品中的场景再现方式,让作品“活”起来;三是采用声光电技术,营造观赏的氛围,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此次展示主体是陈佩秋的文献和艺术作品。陈佩秋作为我国现当代著名的艺术家,其艺术影响力巨大。她既是国画大家,又是鉴赏家,乃我国现当代美术领域不可多得的一位女性名家。她的作品师法古人,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艺术技法,虽与其先生谢稚柳在生活和艺术上相互影响,却能够打破局限,在中国现当代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展览的布局

现代博物馆的展览布局,往往是以年份、人物身份、绘画年代等作为主要板块进行划分,并以此来进行展厅空间的分布,包括设计合理的流线、版面高度、版面材料、前言与结语的呼应等。而此次陈佩秋文献作品展便是根据42件作品的分类进行现场展陈的。

在分析了前面三种展示方式后,那么,又该如何规划设计展览的空间布局?此次展览的地点是一所新建成的博物馆类临展厅,内部空间较大,光线以外光源为主,内部有恒温恒湿柜。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满足书画作品的充分展示,难度往往较大,虽然作品可以悬挂于展柜中,但是也增加了观众的观赏难度。特别是镜面的反光效果,更是增加了观众的拍照难度。在对展览的参观流线上,笔者还是以顺时针的走向为设计考虑。从展厅进门处到尾部出口,考虑到观众的互动性,展厅进门处设计了书法条案,可供观众留言、绘画。前言部分以陈佩秋的照片为视觉中心,辅以文字简介。书法作品根据构图方式和尺寸大小,相互穿插,形成错落感,文献作品为辅。展厅灯光聚集每幅作品画面。在展厅的中央设计了一处装置,还原国画作品中的场景,并单独隔出一个空间作为观影厅,以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其中一幅作品做成动画效果。观影厅位于展览的中后段位置,设计有条椅,可供观众观赏休闲。

三、沉浸式体验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种多媒体技术层出不穷,新技术的出现也为展览的展示效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想要参与其中的诉求也大大增加,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和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艺术类展览在文字内容较少的情况下,更需要观众具备一定的艺术知识,对展览的主线或者是展览的主体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展品即为内容文本的情况下,实现了艺术作品与展示形式的相结合,从而为观众提供一个更好的观展效果。

在此次展览的空间色彩上,笔者考虑到展厅现有的空间结构和展出作品颜色的丰富性,没有采用较为绚丽的色调,而是以典雅的灰色调为主,尽量营造出艺术创造所需要的典雅、意境美。而此次展览在现场作品展出的基础上,笔者也做了大胆的尝试,考虑到艺术衍生品可能性,设计制作了系列文创作品。在文创作品的设计上,主要以作品中的艺术元素为主线进行产品的设计,设计制作出来的文创作品包括扇子、袋子、画册等。

艺术作品衍生品的设计,不同于传统文博类展览衍生品,它可以由颜色丰富、形式构圖较好的艺术作品为依托,符合当代大众审美需求。但是当前阶段文创产品的种类较为繁多,文创产品的设计缺乏新意,而观众在观展结束以后更希望能把衍生品带走,这种矛盾已经日益凸显。考虑到本次展览面向师生人群,笔者更倾向于设计出符合当下师生审美需要的衍生品,所以以实用为目的,融入了展品的元素,以满足文创产品设计的需要。沉浸式体验能够使观众更好地参与到展览当中,增强观众与展品的互动性。从观众到展品,科技手段必然是沉浸式观展的一种媒介,再上升到展览本身,才是流线、空间、色彩的运用。所以沉浸式观展,也是展览心理学上的延伸,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思考展览本身。

四、艺术作品与观众

艺术作品作为展览的主线,其进行展示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艺术家以及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当前艺术类展览层出不穷的时代,观众作为接收的主体如何能通过观展增加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好的艺术作品或者说是知名的艺术作品,往往会在展览预告一推出时就被观众所期望,从而走进展厅去观展,但是怎么能让观众更好地读懂作品背后的故事,读懂艺术家,了解艺术发展的过程?在以往的展览中最为直接的方式是增加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性,以此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观展体验,这种方式相对应的便是沉浸式观展体验,例如将一件艺术作品中的元素借助科技手段进行三维效果的再现。因此,展览的设计一定是站在观众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展品的展示效果也一定是要向观众传达一定的知识信息。博物馆展览的教育目的强调以服务为基础,展陈的空间规划、一定数量的观众,都会对展品想要传达的信息产生影响。观众参与到艺术展品的互动中,才能更好地了解作品背后的有效信息。所以此次展览怎么能把内容与展示设计形式结合得更好,也最能考验设计者的思路。

五、结语

当前,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各所大学博物馆都在以各种方式积极应对。展陈作为博物馆面向观众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承擔着重要的任务,然而在现代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传统的展示手段已经很难满足大众审美的需要。现在展览特别是艺术类展览对观众参与度、交互设计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观众参与到艺术作品中去,也更能引发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观展效果。交互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它可以计算机为媒介,进行展品的重新排列组合,让展品中的元素动起来,而不是像以往的悬挂展示那样静止,这样的视觉效果确实能够带给观众更好的视觉冲击力。当观众参与到艺术作品当中去,他所扮演的角色就不仅仅是一位观众,而更像是一位创作者。类似的手段还有三维虚拟模拟技术等。这些新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得展览的展示效果更加多元化,扩宽了展览的渠道,也增加了趣味性。如果说博物馆展览的目的是教育,那么新型多媒体技术与展览的结合应用,便是更好地传递教育的目的。

此次陈佩秋文献和作品展,其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在以往文博大楼的展览中还未曾运用。但从观众的反馈来看,这种动态展示的效果不亚于优秀作品的观赏。单独隔开设计的小展厅,也使观众可以在观赏展览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休息,从而更好地接收到艺术作品的知识。在今后的艺术类展览中,笔者认为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三维立体展示的效果,或者增加互动性装置作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展示效果,让观众更好地观展。

通过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笔者也在思考,在今后的博物馆艺术类展览中,通过怎样的结合,能使内容与形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展品背后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视觉和心理体验。那就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利用好科技手段,将展品再现,使展品“活”起来、“动”起来,让更多的观众能参与到展览当中来,也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情况下,博物馆展览设计的一种可行性尝试。

参考文献:

1.乌日勒.包装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元素渗透探析.[J].包装工程,2021,42(12):289-291+297.

2.马微.体验视角下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今古文创,2021(25):64-65.

3.苗宾.新文创视角下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06):98-104.

4.姜小艺.新媒体艺术展陈空间下的公共教育探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95-97.

5.毕小松.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之艺术作品探析.[J].美与时代(中),2021,(05):89-90.

6.高萍.体验式艺术展览研究[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21.

作者简介:

钟诸俍,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助理馆员,本科,研究方向:展览设计

猜你喜欢

作品展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小主编作品展
作品展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