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考古发现看鲜卑的军事特点

2021-10-20胡晓慧

东方收藏 2021年10期

胡晓慧

摘要:本文根据考古发掘出土与鲜卑相关的武器类遗物,并结合史料记载,对鲜卑的军事特点做一些分析。一言概之,鲜卑的近战和防护性武器更为发达,而这很可能就是他们屡屡击败匈奴等其他游牧民族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鲜卑军事;防护武器;近战

鲜卑作为部族之称,始见于《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汉初,亦为冒顿所破,远窜辽东塞外……未常通中国焉。光武初,匈奴强盛,率鲜卑与乌桓寇抄北边”,它是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部族。拓跋是鲜卑的重要一部,“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拓跋鲜卑,完整地说“应当包括北魏建国以前的拓跋部、建国之后的拓践魏,还有建立南凉的秃发部,一称河西鲜卑等”。拓跋鲜卑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中首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部族,其建立的北魏王朝在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拓跋鲜卑能够在与其他游牧民族的战斗中脱颖而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为其有着自身的军事特点——注重近战与防护。

一、早期鲜卑的军事特点

以早期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为例,后者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活跃于我国北方地区,是当时一支比较强大的游牧部族。自271年南匈奴刘猛部与拓跋鲜卑融合,并形成了铁弗匈奴,至386年北魏建立,铁弗匈奴与早期拓践鲜卑有过110余年的交往史。两者为了争夺更大的生存空间,持续展开对代州以北地区的争夺,所以在长期的交往中,主要是敌对的关系,此消彼长。拓跋鲜卑与铁弗匈奴的首度冲突在叛晋和助晋的问题上展开。前者站在助晋一方,后者则支持叛晋。两者第一次交锋,以拓跋部助晋并取得胜利、铁弗叛晋并失败而告终。在以后的多次交战中,亦多以这种结局落下帷幕。由此可见,早期拓跋鲜卑在军事上的实力要更胜一筹。

结合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来看,匈奴和鲜卑的作战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匈奴人善于远攻,力图在较远的距离下将对方击毙,所以匈奴制造了高效率的弓箭。而鲜卑人则是在较短的距离内,他们所使用的箭镞飞行速度要更快,且发射频率也更密集。在目前发掘的数量众多的鲜卑墓葬中,出土了数量可观的武器,这其中既有用于远距离和近距离战斗的武器,也有用于防护的武器。

其中在西岔沟墓地出土的约1000枚镞中,以铜镞占多数,铁镞次之,还有极少数的骨镞和石镞。这也证明乌桓或鲜卑人已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了军事中。而且为了防御匈奴人的远距离进攻,鲜卑还拥有更为成熟的防御武器。在伊敏河的鲜卑墓地中,就发现了从铠甲和头盔上脱落的很多铁片。而从经过修复的鲜卑头盔可以看出,其护头部分为球状,系由狭窄且呈垂直状的铁片组成,铁片之间用小皮带来捆扎。此外头盔还用呈鱼鳞状的铁护网来进行加固,其目的是保护颈部。这种设计为士兵提供了更安全的防护。此后,这种防护武器更加完善,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具装甲骑成为了典型的重型装甲枪骑兵,后来更是出现了骑兵铁甲、战马马甲乃至骑兵马槊,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发展趋势,即不仅装备过于沉重,还使得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因而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二、东魏北齐时代鲜卑突骑的战术改革

典型的魏晋南北朝具装甲骑由于其作战效率的逐渐降低,而最终被战争所淘汰。在总结早期鲜卑武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综合装备弓箭、轻便短马槊、刀剑的东魏北齐高车突骑。其具体表现在:首先,通过对马槊予以短小化和轻便化改造,使得北齐高车突骑不会因为马槊的过长过重,而出现过去那种长槊弓箭不可兼带的困境;其次,对马槊增加配置鞘状枪套的新型设计,使其能够在不用马槊进行刺杀时,可以将较为轻便的短马槊插入鞘状枪套中,从而得以腾出双手,转而张弓搭箭进行射击或者拔出刀剑等短兵进行肉搏。不仅如此,从山西太原娄叡墓出土的骑俑(见图),可以看出北齐时代还在实战中发明了双马镫的装备,使得士兵可以在马上更加灵活地作战。

此项军事改革发生于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期间,当时在尔朱荣出兵征讨围困邺城的葛荣起义军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尔朱荣以少敌众,却起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在《魏书·尔朱荣传》中,尔朱荣对其部下士卒命以“人马逼战,刀不如棒,密勒军士马上各赍神棒一枚,置于马侧。至于战时,不听斩级,以棒棒之而已,虑废腾遂也”,并且在实战中用双马镫所提供的灵活便捷的马上战术动作,与袖棒这种钝击短兵器的完美结合,最终击败葛荣军。在太原北齐娄叡墓道西壁壁画的《出行图》中,还有另一座北齐墓葬,即太原北齐贺拔昌墓中出土的陪葬具装甲骑俑,均生动翔实地展现了北齐高车突骑的形象。

由此可见,无论是早期鲜卑,还是发展到东魏北齐时代的鲜卑突骑,不善远攻,但擅长灵活近战以及注重防御都是其一贯的军事特点。也正是因为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且不断地加以创新与改革,才会使鲜卑人不管是在对外还是对内战争中,均能获得胜利。

三、鲜卑军事特点对于其他部族的影响

鲜卑人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在改进和完善近距离进攻性武器方面,后来均为在中国北方各国和柔然军中服役的鲜卑士兵所继承。那些活跃在中国北方地区军队中的游牧武士,在拓跋魏统治时期都配备有重装防护铠甲,这样不仅能预防敌人骑兵的攻击,还能预防敌方战马的踩踏。拓跋魏治下的骑兵均头戴球形的头盔,身着马甲式的铠甲,铠甲还带有下摆和衣肩。这些重装防护武器也被柔然所借用,柔然的可汗阿那瓌就曾得到过拓跋魏的直接帮助,进而装备了重装防护武器。拓跋魏曾赠予阿那瓌以重礼,目的是让后者能继承柔然的汗位。重礼则包括有供骑兵和战马使用的钢制铠甲、矛、弓箭、剑和盾牌。也正是借助于这些武器,阿那瓌才消灭了他的众多对手,并使很多游牧部落对他表示臣服,进而在很短的时间里使柔然汗国重新归于一统。不过当突厥人对柔然进行反抗时,前者已拥有了身披鎧甲的骑兵部队,且能以阿尔泰地区为根据地,有了发达的武器制造业和制铁业。因而柔然无法与这支新兴的强大力量进行对抗。也正是突厥人掌握和继承了鲜卑的军事发展成果,即对近战武器、防护性武器以及马具的发展,并在欧亚草原地带的游牧世界中进行了发扬光大的推广。

早期鲜卑族依靠防御和近距离作战,获取了更大的领地,由此防御武器更加完善。但其后出现的典型的重型装甲枪骑兵,以及一系列的防御武器,使得鲜卑的防御武器出现了一种病态的发展状态,不仅没有提高战斗力,反而使得防御武器成为负担,削弱了一定的战斗力。在东魏北齐时代,鲜卑突骑的战术改革以及双马镫的使用,使得鲜卑军队更加灵活,战斗力明显提高。不仅如此,因为鲜卑军队的灵活近战和防御的战斗力,也让其他部族向鲜卑族进行学习,由此来提高自身的战斗力,也带动了在欧亚草原地带的游牧世界里近战武器、防护性武器以及马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北齐魏收.魏书卷1序纪[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马长寿.乌桓与鲜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3.胡玉春.铁弗匈奴与拓践鲜卑关系考略[J].黑龙江史志,2012,(01):12-14+21.

4.梁云.拓跋鲜卑早期历史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2013:76-77.

5.刘忠涛.浅析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箭镞形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管理学院.2012.

6宋鲁彬.中国古代突骑研究——以秦汉至南北朝为中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14:159-160.

作者简介:

胡晓慧,工作单位:洛阳仓窖博物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