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素治疗糖尿病肾病鼠和人的系统评价*

2021-10-20吴伟冯儒庭韩琳

河南中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黄连素亚组临床试验

吴伟,冯儒庭,韩琳

1.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疾病最终将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这就需要医药工作者探索新的治疗方法。黄连素来源于黄连、黄柏等含小檗碱的中药,属异喹啉生物碱,亦可人工合成。目前多项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黄连素可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减轻炎症反应等保护肾脏[2]。系统评价是全面收集符合研究问题的文献进行定性,并严格评估文献,最后提供可靠的研究结果,被公认为是卫生保健决策的高质量研究[3]。本研究将对黄连素治疗DN的动物和临床研究进行全面评价和比较,旨在发现黄连素对DN的治疗作用,也为DN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所有黄连素和小檗碱治疗DN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均被纳入。

1.2 排除标准排除非DN的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细胞研究、综述研究、联合用药研究、雷同和重复的研究。

1.3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两名研究者(冯儒庭、韩琳)独立用“黄连素”或“小檗碱”和“DN”或“糖尿病”“肾”或“蛋白尿”或“尿蛋白”为主题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用“berberine”和“diabetic nephropathy”或“diabetic”“renal”或“kidney”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是建库时间至2019年12月31日。手工检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会议等重要会议论文汇编,检索截止时间至2019年12月31日。

1.4 资料提取两名研究者(吴伟、韩琳)独立地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提取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发表年份、受试对象或动物种属特征、研究设计、干预措施、不良事件、结果指标和结论等,完成后相互核对,如有不同,由第三者(冯儒庭)协助判断。

1.5 质量评价动物实验文献质量评价选择ARRIVE指南[4]和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5]评估工具。临床试验文献质量评价选择2010年版CONSORT声明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6]。

1.6 统计学方法动物和临床研究分别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并运用RenMan 5.1软件进行操作,计数资料用比值比或相对危险度为合并效应量,计量资料用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为合并效应量;因造模方式、给药剂量等不同,应用亚组分析;若I2≥50%,选随机效应模型分析,若I2<50%,选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同质性较好的资料应用敏感性分析;不能合并的资料,进行描述性评价;绘制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情况;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初检文献包括中文文献101篇,英文文献30篇,阅读论文逐一筛选,最终纳入分析有29篇文献,排出细胞研究21篇、非DN研究12篇、综述9篇、联合用药14篇、非随机对照研究2篇、数据不全2篇、撤稿2篇、雷同文献40篇(雷同文献选用数据最新或最全者)。检索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图

2.2 文献基本特征29篇文献包括中文23篇、英文6篇,均为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均在中国。动物实验26篇[7-32],均是大鼠或小鼠的研究,造模方式有诱发性糖尿病模型[四氧嘧啶(200 mg)腹腔注射[7,11],链脲佐菌素(50~150 mg·kg-1)腹腔注射[8-10,13,15,20,24,27-28,30,32],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25~60 mg·kg-1)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12,14,16-19,22-23,31],单 肾 切 除 联 合 链 脲 佐 菌 素(60 mg·kg-1)腹腔注射[25]]和自发性糖尿病模型(Zucker大鼠8周龄[21,26]、KKAy小鼠8周龄[29]),成模标准为空腹血糖>11.1~16.7 mmol·L-1。给药方式均是灌胃,给药剂量在25~400 mg·kg-1,给药疗程在4~20周。临床试验3篇[33-35],均是DNⅢ期的研究,对照组均为空白对照,给药剂量为20~300 mg·kg-1,观察疗程为3周~6个月。

3 结果

3.1 报告规范参照ARRIVE指南,26篇动物实验均对标题、摘要、背景、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动物、样本量、动物实验分组、实验结果、统计学方法、基线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和评价等有完整描述;14篇[7-12,14,21,27-32]对伦理声明有描述;6篇[8,15,22-23,25,31]对不良事件有描述;16篇[7-8,10-11,13-16,18,24-25,27,19-32]对基金支持有描述;26篇对研究设计描述不完整,均未描述实验是否施盲,2篇[21,23]描述了实验单位;9篇[8,14-17,18,22,27,32]对饲养场所和饲养描述不完整,未描述实验温度和湿度、动物进食进水情况;26篇对诠释/科学内涵描述不完整,均未描述3R原则的意义;20篇[9,11-12,14,16-22,24-32]对概括/转换有描述,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或在临床应用。

参照2010年版CONSORT声明,3篇临床试验对标题与摘要、引言、试验设计、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统计学方法、基线数据、可推广性等有完整描述;3篇均未描述样本量的确定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局限性、试验注册;1篇[33]描述了随机方法,1篇[33]描述了危害,1篇[34]描述了资助。

3.2 方法学质量评价参照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26篇动物文献在选择、实施和测量偏倚均呈高度偏倚风险;失访和报告偏倚均呈低度偏倚风险;其他偏倚均呈偏倚风险不确定。

参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3篇临床试验在选择偏倚1篇[33]呈低度偏倚风险,2篇呈高度偏倚风险;实施和测量偏倚均呈高度偏倚风险;随访和报告偏倚均呈低度偏倚风险;其他偏倚均呈偏倚风险不确定。

3.3 模型评价目前,尚无DN动物模型标准[36],不同模型或将探索与人类更加接近的疾病过程。比较26项动物实验的正常组与模型组的血糖、尿蛋白、肾功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诱发性模型肾脏病理学变化,均表现为肾小球扩张或系膜基质增生,与人类早期DN病理损伤肾小球代偿性增大、系膜基质增多相同,结合尿蛋白、肾功能结果,认为DNⅢ期模型均制备成功。

3.4 Meta分析Meta分析,即定量系统评价,它是全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并进行定量合成,从而得出综合结论的研究方法,是高级别循证证据之一。

3.4.1 尿蛋白 动物实验中有15篇研究报道了尿蛋白。8篇[9-11,13,21,23-24,27]检测了24 h尿蛋白,6篇[7,15-16,29,31-32]检测了24 h尿白蛋白,1篇[8]检测了尿白蛋白排泄率,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79%,SMD=-2.48,95%CI(-3.2,-1.76),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尿蛋白水平。在各亚组研究中,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图2。临床试验有1篇[33]研究报道了尿蛋白,黄连素组较空白对照组可明显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P<0.05)。以上结果均提示,动物实验与临床试验的结果具有一致性,黄连素可降低尿蛋白水平。

图2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尿蛋白比较的Meta分析

3.4.2 肾脏指数 动物实验中有13篇研究报道了肾脏指数。因造模方式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85%,SMD=-2.59,95%CI(-3.48,-1.69),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减轻相对肾脏质量。其中1篇[29]自发性模型和12篇[7-11,13,16,19,22-23,27,32]诱发性模型的亚组研究发现,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减轻相对肾脏质量(P<0.01),见图3。DN发病机制复杂,不同模型研究,揭示药物对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有利于发现药物多靶点机制,对DN的多途径进行控制。

图3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肾脏指数Meta分析

3.4.3 血肌酐 动物实验中有19篇研究报道了血肌酐。因造模方式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97%,MD=-22.58,95%CI(-28.54,-16.62),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血肌酐水平。其中18篇[7,9-16,21-24,26-27,29,31-32]未单肾切除和1篇[25]单肾切除的亚组研究发现,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血肌酐水平(P<0.01),见图4。临床试验有2篇[34-35]研究报道了血肌酐,黄连素组较空白对照组不能降低血肌酐水平,结果显示:I2=0%,MD=-2.42,95%CI(-6.0,1.17),P>0.05,见图5。动物研究与临床研究不一致,与样本量有关,也与动物实验模型组只给予生理盐水,临床试验对照组有基础降糖作用,血糖对模型组肾脏损伤也有关,有待今后大样本研究证实。

图4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血肌酐Meta分析

图5 临床试验黄连素组与对照组血肌酐Meta分析

3.4.4 血糖 动物实验中有19篇研究报道了血糖。因造模方式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91%,MD=-8.75,95%CI(-10.49,-7.01),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其中17篇[7-11,13,15-17,21-25,27,30-32]诱 发 性 模 型 和2篇[21,29]自发性模型的亚组研究发现,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血糖水平(P<0.01),见图6。临床试验有3篇研究报道了血糖,黄连素组较空白对照组可降低血糖水平,结果显示:I2=91%,MD=-1.23,95%CI(-2.39,-0.06),P<0.05,见图7。动物研究与临床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图6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血糖Meta分析

图7 临床试验黄连素组与对照组血糖Meta分析

3.4.5 胰岛素 动物实验中有4篇研究报道了胰岛素。因造模方式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95%,MD=0.10,95%CI(-1.74,1.93),P>0.05,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对胰岛素水平无影响。其中2篇[17,23]诱发性模型和2篇[21,26]自发性模型的亚组研究发现,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对胰岛素水平无影响(P>0.05),见图8。推测黄连素降糖可能不依赖于胰岛素水平。

图8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胰岛素Meta分析

3.4.6 胆固醇 动物实验有6篇研究报道了胆固醇。因造模方式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98%,MD=-1.95,95%CI(-2.72,-1.18),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胆固醇水平。其中5篇[16,17,21-22,26]高脂饮食和1篇[9]非高脂饮食的亚组研究发现,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胆固醇水平(P<0.01),见图9。临床试验有1篇[34]研究报道了黄连素组较空白对照组可降低胆固醇水平(P<0.05)。

图9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胆固醇Meta分析

3.4.7 三酰甘油 动物实验有6篇研究报道了三酰甘油。因造模方式不同,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I2=97%,MD=-1.22,95%CI(-1.90,-0.53),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其中5篇[16,17,21-22,2]]高脂饮食和1篇[9]非高脂饮食的亚组研究发现,黄连素组较模型组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P<0.01),见图10。临床试验有1篇[34]研究报道了黄连素组较空白对照组可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P<0.05)。

图10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三酰甘油Meta分析

3.5 描述性分析

3.5.1 PI3K 有1篇[18]研究报道了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上调肾脏组织PI3K表达。提示肾脏保护作用可能与黄连素上调肾脏PI3K表达有关。

3.5.2 Nrf2 有1篇[20]研究报道了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上调肾脏组织Nrf2表达。提示肾脏保护作用与黄连素上调肾脏Nrf2表达有关。

3.5.3 TLR4 有1篇[28]研究报道了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下调肾脏组织TLR4表达。提示肾脏保护作用与黄连素下调肾脏TLR4表达有关。

3.6 敏感性分析排除由于动物种属、造模方式、给药疗程不同增加异质性对结果的影响,故进行敏感性分析进一步评价黄连素的疗效。诱发性模型中有2篇[10,27]研究动物种属、造模方式、给药疗程相同。

3.6.1 24 h尿蛋白 黄连素组与模型组比较,Meta分析示:I2=0%,MD=-1.37,95%CI(-2.07,-0.66),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降低24 h尿蛋白水平。见图11。

图11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尿蛋白敏感性分析

3.6.2 肾脏指数 黄连素组与模型组比较,Meta分析示:I2=49%,MD=-0.45,95%CI(-0.51,-0.39),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降低肾脏指数。见图12。

图12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肾脏指数敏感性分析

3.6.3 血肌酐 黄连素组与模型组比较,Meta分析示:I2=0%,MD=-50.49,95%CI(-61.18,-39.81),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降低血肌酐水平。见图13。

图13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血肌酐敏感性分析

3.6.4 血糖 黄连素组与模型素组比较,Meta分析示:I2=0%,MD=-10.64,95%CI(-13.56,-7.71),P<0.01,黄连素组较模型组能降低血糖水平。见图14。

图14 动物实验黄连素组与模型组血糖敏感性分析

3.7 漏斗图发生偏倚很难避免,在实施Meta分析时,必须对存在的偏倚的可能性进行检测。最常用的就是漏斗图法,漏斗图的表达方式可以比较直观的目测有无偏倚。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般推荐Meta分析的研究对象在10个及以上才需做漏斗图。动物实验中血糖的报道的文献数量最多,故进行有血糖研究的漏斗图显示:图形不对称,认为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5。临床试验只有3篇文献,文献数量少,未进行漏斗图检测。

图15 含血糖研究文献的漏斗图

3.8 不良事件动物实验有6篇研究报道了不良事件,均是诱发性模型。3篇[22-23,31]是造模失败,3篇[8,15,25]是实验中有大鼠死亡,死亡原因有高血糖、感染、灌胃窒息。临床试验有1篇描述试验中无不良事件发生。其他研究未报告不良事件,可能也并无不良事件发生。

4 讨论

目前,DN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无特效疗法。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则可直接探索疾病过程,也可发现有疗效的药物。系统评价动物实验可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可靠性较强。对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进行全面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将肯定动物模型的再现性、动物实验研究的价值,并发现大样本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结果的同异性,药物作用和疾病发生机制,以增强临床疗效,两者也都是循证决策的依据[37]。

本研究参照ARRIVE指南和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两种工具,有力地评价了文献质量,也指明了今后研究方向。26篇动物实验文献报告欠完整,尤其对研究设计中施盲、诠释/科学内涵中3R原则的描述不足,方法学质量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对分配隐藏、盲法实施的不够。参照2010年版CONSORT声明和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两种工具,更加说明了文献质量的高低,指导今后研究的质量要求。3篇临床试验文献报告亦欠完整,对方法、讨论描述的不完整,方法学质量也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

本研究发现,多种自发性、诱发性动物模型均呈现DNⅢ期的表现,可再现黄连素对早期DN的治疗作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显示,黄连素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可降低尿蛋白、血糖、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其中动物实验显示,黄连素可降低肾脏指数、血肌酐水平及下调肾脏组织TLR4表达、上调肾脏组织PI3K和Nrf2表达。尿蛋白、肾脏指数、血肌酐、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的降低,与下调肾脏组织TLR4表达和上调PI3K和Nrf2表达有关。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血肌酐水平的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有关,也可能与动物模型组只用生理盐水灌胃,临床试验对照组均有控制血糖药物等基础治疗,高血糖对模型动物肾脏损害更大有关。黄连素能降低高脂饮食模型、非高脂饮食模型大鼠的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提示黄连素的降脂机制不仅仅是抑制饮食的吸收。研究发现,黄连素上调PI3K表达,下调TLR4表达,可见黄连素调控PI3K信号分子不依赖于TLR4[38]。敏感性分析可提高研究间的同质性,应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黄连素可降低血糖水平、肾脏指数、24 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动物和临床研究不良事件发生率低,成模率高、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报道,黄连素应用安全可靠。动物实验漏斗图示存在发表偏倚,临床试验只有3篇文献未行漏斗图检测。

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质量均有一定的偏倚,动物实验间异质性较大,临床试验数量少,这些均可能过高地估计了黄连素对DN的治疗效果,望有更多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评价黄连素的药理作用。

猜你喜欢

黄连素亚组临床试验
槭叶铁线莲亚组的研究进展
抗疫中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中药——说说化湿败毒方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巧用黄连素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奥美拉唑联合黄连素治疗胃溃疡41例
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血脂作用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
树脂吸附法处理黄连素模拟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