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Meta分析*

2021-10-20刘恭雪曹焕泽蔡平平

河南中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戊酸雌二醇亚组

刘恭雪,曹焕泽,蔡平平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是指女性在40岁之前卵巢中产生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及质量下降,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闭经及不孕等,年龄、遗传、免疫、心理及医源性因素等均可导致本病。近些年,DOR发病人群趋于低龄化,成为临床妇产科的研究热点。根据其临床表现,DOR属中医学“月经不调”“闭经”“不孕”“脏躁”等范畴。中医学治疗DOR以辨证论治为主要原则,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对中药复方治疗DOR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以“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卵巢低储备”“卵巢储备功能不良”“卵巢储备功能降低”“中药复方”“中医”“中药”“随机”“随机对照”为中文检索词,英文检索以“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Medicine,Chinese Traditional”为主题词,系统地对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Med等数据库进行题名、主题、摘要检索,检索时限是从建库到2019年10月。检索到的所有文献均导入EndNote软件,排除重复文献后,通过阅读剩余文献的题名、摘要及全文,最终确定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提取相关的资料信息,包括文献的一般资料(作者、发表时间)、样本量、试验方案、具体干预措施、结局指标、不良事件等。

1.2 文献纳入标准

1.2.1 研究类型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或不采用盲法及分配隐藏。

1.2.2 研究对象 符合DOR诊断标准[1-4];年龄为18~40岁女性,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为10~40 U·L-1,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为2.0~3.6。

1.2.3 干预措施 试验组以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疗程不限。

1.2.4 结局指标 生殖内分泌指标,如FSH、LH、FSH/LH、雌二醇(estradiol,E2)、抗苗勒管激素(anti mullerian hormone,AHM);超声检查,如窦卵泡数;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

1.3 文献排除标准①病案分享、经验总结、综述、动物实验、Meta分析等;②干预措施采取外敷、针灸、耳豆、埋线等其他治疗方法,或试验方法不严谨;③临床试验数据有误或不完整;④重复发表、未获取全文。

1.4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评估内容有:①是否采用随机分配及具体随机分配方法;②分配方法是否隐藏;③结果及参与人的是否施盲;④结果数据的是否完整性;⑤是否有选择性报告;⑥有无其他偏倚来源,结果分为:低度偏倚(low risk)、高度偏倚(high risk)、不清楚(unclear)。

1.5 统计学方法通过Revman Manger 5.3软件对观察指标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连续型变量用均数差(MD)表示,均给出95%可信区间(CI)。先进行χ2检验评估异质性,如果P>0.10,I2<50%,说明异质性较小,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果P≤0.10,I2≥50%,说明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通过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寻找原因。本研究因为对照组西药不同采用亚组分析,并且具体方药不同,具有临床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较大时,则做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检索得到690篇文献,重复文献253篇,阅读文献题目发现Meta分析、综述、动物实验等文献359篇,浏览摘要后发现非RCT、设计方案不符合纳入标准等文献33篇,仔细阅读全文后剔除重复发表、试验方法不严谨、观察指标结果不完整等文献24篇,最终纳入21篇文献,1 400例患者。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偏倚风险见图1。

图1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FSH 纳入的21篇[5-25]文献均对FSH进行了比较,对照组采用不同的西药治疗方案,因而分为10个亚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图2。Meta分析结果:在降低FSH疗效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65,P=0.0003)。亚组分析结果表明: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5,P=0.45);中药复方降低FSH的作用优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1,P=0.002);中药复方与西药激素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P=0.85);中药复方对FSH的影响与结合雌激素+甲羟孕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P=0.65);中药复方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2,P<0.000 01);中药复方与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0,P=0.48);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醋酸甲羟孕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P=0.94);中药复方与脱氢表雄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0,P<0.000 01);中药复方与屈螺酮炔雌醇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1,P=0.09);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7,P<0.000 01)。

图2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FSH森林图

2.3.2 LH 纳入的20篇[8-17,19-25]文献对LH进行了比较,分为9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见图3。Meta分析结果:在降低LH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P=0.000 8)。各亚组结果: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8,P=0.70);中药复方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2);中药复方与结合雌激素+甲羟孕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P=0.81);中药复方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P=0.17);中药复方与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P=0.24);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醋酸甲羟孕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P=0.34);中药复方与屈螺酮炔雌醇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6,P=0.87);中药复方与脱氢表雄酮、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7,P<0.000 01、Z=3.35,P=0.000 8)。

图3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LH森林图

2.3.3 FSH/LH 纳入的13篇[5-6,8-9,11,13-15,17-19,24-25]文献对FSH/LH进行了比较,同时又分为7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见图4。Meta分析结果:在改善FSH/LH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P=0.11)。各亚组分析: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P=0.28);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对比,改善FSH/LH作用中药复方未见优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3,P=0.89)。

图4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FSH/LH森林图

2.3.4 E2纳入的16篇[5-8,10-11,13-14,17-24]文献对E2进行了比较,同时又分为8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见图5。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对E2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4)。各亚组结果显示: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P=0.92);中药复方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9,P=0.43);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1,P=0.99);与结合雌激素+甲羟孕酮亚组、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亚组、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P=0.30、Z=0.01,P=0.99、Z=0.49,P=0.63);中药复方与脱氢表雄酮和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28,P<0.000 01、Z=2.18,P=0.03)。故中药治疗在提高E2水平方面优于戊酸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及脱氢表雄酮。

图5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E2森林图

2.3.5 AMH 纳入的7篇[5-6,9,15-17,21]文献对AMH进行了比较,同时又分为5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见图6。Meta分析结果:在提高AMH作用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P=0.03)。各亚组结果:其中3个亚组表明中药复方作用优于西药,包括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亚组、屈螺酮炔雌醇片亚组、脱氢表雄酮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7,P=0.007、Z=12.23,P<0.00001、Z=5.16,P<0.00001);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9,P=0.23);与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8,P=0.78)。

图6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AMH森林图

2.3.6 临床症状积分 16篇[6,8-9,11-14,16-25]文献对临床症状积分进行了比较,同时又分为9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见图7。Meta分析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0,P<0.00001)。各亚组分析:其中5个亚组分析中药复方改善临床症状作用优于西药。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比较,中药复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2);中药复方与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1,P=0.0003);中药复方与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P=0.03);中药复方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47,P<0.00001)。

图7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森林图

2.3.7 窦卵泡数 纳入的6篇[14-15,17,20-22]文献对窦卵泡数进行了比较,同时分为4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见图8。Meta分析结果:在增加窦卵泡数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06)。各亚组结果:中药复方对窦卵泡发育的影响优于其中3个亚组,包括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亚组、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亚组、脱氢表雄酮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P<0.000 01、Z=4.08,P<0.0001、Z=2.73,P=0.006);中药复方在改善窦卵泡数方面与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8,P=0.38)。

图8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窦卵泡数森林图

2.3.8 临床疗效 纳入的14篇[6-7,10,12-17,19-21,24-25]文献对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同时又分为8个亚组进行Meta分析,结果见图9。Meta分析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3,P=0.04)。各亚组分析:中药复方临床疗效与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7,P=0.04);其余7个亚组的数据未体现出中药复方的优势,与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亚组、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亚组、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亚组、结合雌激素+甲羟孕酮亚组、结合雌激素+安宫黄体酮亚组、戊酸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亚组、戊酸雌二醇片+地屈孕酮片亚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0,P=0.48、Z=1.11,P=0.27、Z=1.11,P=0.27、Z=1.13,P=0.26、Z=1.12,P=0.26、Z=1.07,P=0.28、Z=1.04,P=0.30)。因此,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复方疗效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片。

图9 两组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临床疗效森林图

2.4 不良反应报道不良反应情况的文献共10篇[7,13-15,17,20,22-25]。关煜[15]、钟伟萍[22]、王雅斌[25]的临床研究中全部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赵倩颖[20]报道试验组未发现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1例肝功能轻微升高,停药后复查正常。姚巍[24]临床研究发现,试验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4例恶心、乳房胀痛加重和3例乳房胀痛。李莹莹[17]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试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发现乳房胀痛者2例、腹胀恶心者1例、面部出现红疹者1例。朱晓娟[23]报道了试验组出现胃部不适5例、乳房胀痛1例、牙龈肿痛2例、腹泻3例,对照组患者有胃部不适5例、乳房胀痛6例。张亚男[7]观察试验组腹泻1例,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症状、1例胃痛。金莎莎[13]报道试验组3例轻微腹胀恶心等,调整个别药物后好转,对照组3例轻微头晕恶心,调整服药时间后好转。另外1篇文献指出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头痛、乳房胀痛恶心等不良反应,随着治疗的深入不良反应减轻后消失,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本研究共纳入21个研究,均为中药复方与西药相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7篇文献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其余未描述具体分配方法;所有文献都未提及是否采用盲法;所有研究均描述了研究的设计方案,及具体的实施过程;研究的指标结果都做了全面的统计;其中9项研究做了安全性研究,描述了不良反应情况。在Meta分析时,因为西药种类不同,分为10个亚组。根据西药的不同,在Meta分析的总体结果中,试验组在降低FSH和LH、提高AMH、改善临床症状、增加窦卵泡数及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治疗FSH/LH和E2方面,对照组用药不同,则结果不同。

在纳入的相关文献中,所选用的评定指标皆不相同,临床中参照多个指标对卵巢功能进行评估,但标准不一,故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所纳入的文献中,大多研究质量偏低,结果可信度不高,大部分提到了“随机对照”,但没有明确随机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研究均未提到盲法,所以容易产生实施、测量偏倚。所纳入的文献中试验组应用中药复方汤剂,组方不同、剂量不同,按照对照组进行亚组分析,该方法只能分析出中药复方治疗效果的总体趋势,不能得出具体方剂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在最后结论中有一定的局限。再者,阴性结果数据不完整的研究发表较难,无法纳入研究,故也影响了本研究的可信度。今后,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明确随机分配序列产生的方法;②应用盲法;③说明失访病例的原因;④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详细说明;⑤增加对随访病例的报告;⑥重视阴性结果的报告。今后,临床研究中要开展双盲随机对照实验,要求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为中药复方治疗DOR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猜你喜欢

戊酸雌二醇亚组
槭叶铁线莲亚组的研究进展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微雌二醇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
基础医学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
戊酸雌二醇在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