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方足浴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

2021-10-20魏桂梅赵璐

河南中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传导证候阈值

魏桂梅,赵璐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随糖尿病发生率不断上升,DPN患者持续增多,且疾病可累及机体多个系统,包括自主神经、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致使患者发生对称性肢体感觉减退、疼痛、麻木,严重者可发生截瘫或肌肉萎缩[1-3]。前列地尔注射液是DPN常用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整体疗效不佳[4-5]。肌肤血脉痹阻、气血营卫亏虚,痰瘀阻络是DPN的主要病机[6-7]。中药足浴是治疗DPN的常用方法,能使药物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药力更集中,有利于调节局部微循环及远端神经功能,且操作简单。笔者采用自拟中药方足浴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男38例,女26例;年龄50~79(65.04±6.04)岁;糖尿病病程2.8~10.9(6.86±1.56)年;DPN病程0.9~2.6(1.75±0.36)年。研究组男35例,女29例;年龄51~78(64.34±5.91)岁;糖尿病病程3.1~10.3(6.69±1.61)年;DPN病程0.7~2.9(1.80±0.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8]的诊断标准,症见肢体麻木、神疲乏力、肢体疼痛,脉细涩或沉细无力,舌淡暗,自汗畏风,气短懒言。

1.2.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9]拟定:①具有明确糖尿病史;②确诊为糖尿病后出现神经病变;③临床症状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相符;④有感觉异常、肢体麻木、疼痛者皮肤温度、压力觉、震动觉、针刺痛觉、踝反射任意1项异常,或无症状者上述检查存在2项异常即可确诊。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80岁;足部完好,可有效配合进行足浴;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周围神经病变;存在肾肝等脏器器质性病变;纳入研究前3个月内发生酮症酸中毒;过敏体质及对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史;存在神经系统病变;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糖尿病足溃疡造成下肢皮肤损伤者。

1.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并口服甲钴胺(海南斯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0997),每次0.5 mg,每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80023),2 mL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10 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每天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自拟中药方足浴,具体药物组成:木瓜20 g,没药20 g,乳香20 g,鸡血藤20 g,桂枝20 g,细辛10 g,附子20 g,赤芍20 g,川芎20 g,红花10 g,当归20 g,黄芪40 g。上述药物研为细末,放进专用木桶中,加入沸水约2 000~3 000 mL,水温降至38~40℃后,双脚放入木桶中浸泡,药水需浸泡至踝关节上约10 cm,每次30 min,每天1次。

1.6 观察指标

1.6.1 中医证候积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口干少饮、五心烦热、自汗畏风、气短乏力、肢体疼痛、肢体麻木或不温,依据症状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10]。

1.6.2 实验室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

1.6.3 神经传导速度与震动感觉阈值 采用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生产的神经肌电图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右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左胫神经传导速度、右胫神经传导速度。采用美国Bio Thesiometer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下肢震动感觉阈值。

1.7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增加>2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增加10%~2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40%~7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口干少饮 五心烦热 自汗畏风 气短乏力 肢体疼痛 肢体麻木或不温对照组64治疗前 4.04±0.83 3.89±0.88 4.14±0.82 4.23±0.98 4.0 9±0.95 4.31±1.10 64治疗后 1.32±0.26* 1.29±0.28* 1.34±0.35* 1.26±0.30* 1.51±0.40* 1.25±0.32*研究组64治疗前 3.98±0.79 3.93±0.91 4.09±0.79 4.18±1.01 4.14±0.91 4.25±1.04 64治疗后 0.96±0.18*# 0.91±0.25*# 0.95±0.28*# 0.79±0.17*# 1.02±0.37*# 0.83±0.26*#

2.2 两组DP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DPN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右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左胫神经传导速度、右胫神经传导速度大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1)

表3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s,m·s-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右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左胫神经传导速度 右胫神经传导速度对照组 64治疗前 41.19±4.01 34.38±5.67 45.23±7.01 43.67±3.0 3 64治疗后 46.03±3.55* 40.21±4.66* 48.61±3.06* 46.60±3.07*研究组64治疗前 42.04±3.69 35.09±6.06 44.61±6.68 44.10±2.98 64治疗后 51.13±4.11*# 45.34±5.23*# 52.33±2.97*# 52.61±3.10*#

2.4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APN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低于本组治疗前,APN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APN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APN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TNF-α(ρ/μg·L-1)IL-6(ρ/ng·L-1)APN(ρ/μg·L-1)对照组 64治疗前4.02±0.39 319.41±20.71 18.05±4.01 64治疗后 3.43±0.33* 253.22±25.54* 20.69±2.41*研究组64治疗前 3.96±0.41 322.35±22.29 17.69±3.46 64治疗后 2.82±0.29*# 194.13±19.51*#25.71±2.58*#

2.5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震动感觉阈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震动感觉阈值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震动感觉阈值比较(±s,V)

表5 两组DPN患者治疗前后震动感觉阈值比较(±s,V)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右侧下肢 左侧下肢对照组 64 治疗前21.23±3.97 21.39±3.83 64治疗后 18.26±2.60* 18.50±2.96*研究组 64治疗前 20.69±4.04 20.73±3.51 64治疗后 15.51±2.34*# 15.12±3.01*#

2.6 两组DPN患者不良反应比较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DPN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论

DPN的发生、发展与机体代谢异常、微血管损伤等密切相关[12]。DPN早期表现为轻度感觉异常,但随病情进展及病程延长,可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甚至可累及感觉神经、植物神经等,出现运动障碍,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利于疾病转归[13-14]。

前列地尔注射液所含的脂微球载体结构对受损血管具备靶向分布作用,可改善缺血低灌注损伤[15-17]。DPN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可生成纤溶物质,促进血栓溶解,并提升红细胞携氧能力及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18],但单纯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DPN效果不佳。

DPN属中医学“痹证”“消渴”等范畴,病机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脉络瘀阻,四肢筋脉肌肉丧失濡养,阴损及阳,阳不达四末,以致发生指端麻木及疼痛、舌暗淡等[19]。消渴后期通常为阴虚及气虚并存,气虚动力不足,血液极易停滞,旧血不消散,新血难以形成,经脉失养,以致肢体出现疼痛不适、麻木不仁等。气虚可由劳伤、热邪、血虚、津液不足所致,气行津液,津液可载气养气,津液不足,气失运载,缺失润养;血为气之母,血可运载、润养气,并能生气,血虚则气不足。同时,血瘀可由血中有热、血中有寒、气机瘀滞所致,正常情况下血行脉中,若因某些因素致使血溢于脉外,则形成瘀血;患者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滞于血肿。血属阴,遇寒则凝,遇热则畅行无阻,若寒邪入侵,则会致使血脉缺失太阳温养,出现经脉收缩,脉管狭窄,血行阻力增大,引发瘀血。患者感染暑热邪气,或情志不遂,郁而化火,火热之邪煎熬血脉中阴液,致使血液黏度增高,阻碍血液运行;或温热邪气损害血脉,血失脉道约束而出血,以致血液停留于机体各个部位,形成离经之血,变成瘀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无法行血,血脉瘀滞,不通则痛,气血难以运行至四肢末梢,经脉失养,肌肤不仁。故应以化瘀通痹、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20]。

自拟中药方中以黄芪为君药,可升阳固表益气;臣药选用川芎、当归活血养血益气,主治血瘀,尤其是气虚而运行无力致使气滞血瘀;没药、乳香、红花、赤芍祛瘀活血;木瓜、鸡血藤擅通经活络;细辛、桂枝、附子功可温肾助阳。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益气养血之功。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能强化机体免疫力,阻止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鸡血藤、红花、当归、川芎可提升血管通透性,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协助修复周边神经;同时,红花能修复受损胰岛β细胞,减轻高血糖对胰腺损伤程度,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活性;当归提取物具备强化机体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调节血液流变学能力[21]。此外,本研究采取足浴给药方式,主要是通过浸泡将药物功效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药力集中,利于调节局部微循环及远端神经功能,且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易被广大患者接受[2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自拟中药方足浴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可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DPN与免疫、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微循环供血不足、代谢障碍关系密切,而炎性反应为多种机制中重要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AP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APN与高水平IL-6、TNF-α可共同引发炎性级联反应,诱导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使炎性细胞(特别是T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聚集,降低Na-K-ATP酶活性,导致DPN发生。

综上所述,中药方足浴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有效缓解DPN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下肢震动感觉阈值及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炎性反应。

猜你喜欢

传导证候阈值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神奇的骨传导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
室内表面平均氡析出率阈值探讨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