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2021-10-19代元强徐业好孙国林查燕萍薄禄龙卞金俊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根治性白蛋白直肠

代元强 徐业好 王 春 孙国林 刘 坤 查燕萍 盛 颖 侯 炯 薄禄龙 卞金俊

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s)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急性呼吸衰竭,是造成患者术后病死率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1]。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PPCs发生率为5%~33%,发生PPCs的外科患者术后30天病死率高达20%[2]。结直肠肿瘤是世界排名第3位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案。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本身潮气量降低,残气量增加,且常合并其他疾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3~5]。围术期麻醉药物使用、手术创伤应激也会对老年患者术后肺功能产生影响。因此,探讨此类患者PPCs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并予以有效防治措施。本研究回顾分析笔者医院2019年老年结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资料,为临床有效防治PPCs提供参考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研究经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CHEC2020-148)。检索笔者医院DoCare麻醉临床信息系统(麦迪科技,V3.1.0 build153)与嘉和电子病例系统,筛选2019年1~12月首次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1652例患者,选取≥60周岁且临床资料完整的662例患者予以回顾分析,其中男性434例,女性228例,患者年龄61~90岁,ASA分级Ⅰ~Ⅲ级。排除标准:术中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如心搏骤停等);临床研究数据资料缺失(本研究观察指标内容任意一项缺失);非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年龄<60岁;术前已有严重呼吸相关疾病的患者(严重哮喘、COPD急性发作期、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肺组织切除手术、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术前已有肿瘤转移或接受长期化疗患者。

2.PPCs诊断标准:PPCs定义为术后住院期间新发生的肺部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急性呼吸衰竭。使用MGS评分标准衡量PPCs[6]。MGS评分标准共8条:①发热>38℃;②白细胞计数升高(>11.2×109/L);③肺不张或合并胸部X线相应表现;④咳嗽、咳脓性痰;⑤痰培养阳性;⑥临床诊断肺炎;⑦呼吸空气时血氧饱和度<90%;⑧延长住院时间。其中,前6条提示肺部感染,患者满足4条或更多可诊断为PPCs。

3.观察指标: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吸烟史、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非急/重肺部基础疾病、肺部影像学改变、免疫系统疾病)、术式(是否使用腹腔镜、是否腹壁肠造口、肠粘连松解、联合脏器切除)、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白蛋白);围术期相关资料(麻醉时间、术前及术后祛痰解痉药物使用、失血量、尿量、晶体量、胶体量、红细胞悬液、血浆、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总使用量)及患者转归等。

结 果

662例患者中有45例(6.80%)发生PPCs(并发症组),其中肺部感染28例(62.22%)、胸腔积液11例(24.44%)、急性呼吸衰竭4例(8.89%)、肺不张2例(4.44%)。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并发症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延长,术后28天病死率显著增加(P<0.05,表1)。

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组患者年龄较大,术前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并发症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P<0.05)。并发症组患者术中胶体液、红细胞悬液及血浆静脉滴注量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表1)。

表1 老年结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一般情况、术中及术后指标的比较

本研究中PPCs为45例,为避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过度拟合,仅选取患者年龄、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白蛋白4个术前变量予以回归分析。患者年龄>80岁及术前血白蛋白<30g/L是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讨 论

老年人是众多疾病的高发人群,结直肠肿瘤发生率较高,手术治疗是最根本且彻底的治疗方法,是否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关系到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老年手术患者肺部感染等PPCs的发生率为10%~40%,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7,8]。本研究结果表明,笔者医院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PPCs发生率为6.80%;发生PPCs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延长,术后28天病死率显著增加[9]。既往临床研究认为,吸烟、肺部并发症等是PPCs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10]。笔者对患者既往吸烟史、既往史进行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年龄增长,PPCs发生率明显升高,这与老年人肺弹性及顺应性下降、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储备功能降低相关[11]。疼痛刺激及围术期麻醉药物作用引起呼吸浅慢、主动咳嗽排痰减少等,均为PPCs的发生提供了条件[12]。该类肿瘤根治手术有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术式会对患者产生一定影响。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范围广,疼痛刺激重,腹腔镜手术时围术期CO2气腹建立会对患者呼吸造成影响,这些因素理论上均会促进PPCs的发生,本研究中两组各有部分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并发症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升高,证实年龄是结直肠肿瘤患者PPCs的危险因素之一。Logistic回归分析亦进一步表明,年龄>80岁是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了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使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结果可见两组舒芬太尼术后使用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13]。

通过比较患者术前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的差异,可见发生PPCs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含量明显较低,间接提示营养状况较差者易发生PPCs。Logistic回归分析则确证术前中重度低蛋白血症(血白蛋白<30g/L)是此类患者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应及时识别并有效处理术前低蛋白血症,以降低患者PPCs风险。

既往报道认为,短于2h的腹部手术患者PPCs发生率较低,大于3h的手术PPCs发生率随手术时间延长明显增加[14]。本研究以3h为界分析麻醉及手术时间对PPCs的影响,结果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并发症组患者麻醉时间≥3h者占66.67%,手术时间≥3h者占44.44%。本研究还对患者术中是否行腹壁肠造口、有无肠粘连松解及是否切除其他脏器进行分析,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下腹部手术、术中探查及牵拉刺激较小等有关。此外,基于笔者医院临床麻醉常规,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均常规使用肌松拮抗,故本研究未对此进行统计分析。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可能存在的偏倚与混杂因素将限制研究结果的适用性,本中心在进行绝大多数手术时未使用肌松监测,以及部分信息无法采集到,如术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故需开展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予以进一步验证。其次,本研究中PPCs为45例,为避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时过度拟合,仅纳入4个自变量。部分可能影响PPCs的术中及术后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再者,相关指南指出,实施肺保护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PPCs发生率。本研究未能收集患者术中机械通气等数据,无法对术中呼气末正压、肺复张手法对PPCs的影响予以进一步分析[15]。最后,本中心PPCs发生率为6.80%,可能低于部分文献报道,这可能与本研究中无严重呼吸相关疾病患者有关,如严重哮喘、COPD急性发作期、严重影响肺功能的肺组织切除手术、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也提示不同机构在此类患者手术麻醉管理上可能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发生PPCs的老年结直肠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住院天数显著延长,术后28天病死率显著增加。年龄>80岁、术前血白蛋白<30g/L是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根治性切除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根治性白蛋白直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评价
根治性肝切除与外囊摘除治疗肝包虫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对患者并发症发生与术后肠道恢复时间的影响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根治性临床分析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