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水肿病的诊疗与防控

2021-10-15孙红新白亚丽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41000

兽医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水肿病断奶水肿

孙红新 白亚丽/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41000

为了精准掌握猪水肿病在我区的发病情况,2019 年10 月—2020 年12月,在本区选择不同地理位置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秦州区本病发生已经很普遍。此病发病率不高,但死亡率却很高,能达到70%以上。此次调查共抽调了1571 头仔猪,死亡105 头,死亡数占抽调数的6.68%,给我区养猪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近年来,由于唐人神集团下属美神原种猪场和军高复本商品繁育猪场进驻我区并投产,带动我区养猪业快速发展,仅2020 年一年内百头以上猪场从135 户发展到294 户,饲养量从原先的9.5 万头发展到猛增到14 万多头。由于新增猪场大部分养殖技术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建设部规范、不达标,导致仔猪水肿病发病率成上升趋势,且从家庭养殖户发展到了规模养殖场。

1 病因

本病的发生不规律。即使人工感染实验也不一定所有实验动物都发病。仔猪断奶后饲喂精料,由于肠道和微生物之间新的生物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给某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了有利条件。其次是早期断奶引起应激综合征,引起肠道蠕动紊乱,肠道内容物pH 值变化。仔猪产生免疫反应,引起小肠形态结构变化,肠道免疫系统受损,肠粘膜屏障功能受破坏。此外,缺硒、维生素、矿物质也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饲喂方面,断奶仔猪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饲料蛋白质比例水平偏高且过于单纯。断奶方法不当,断奶前后发病于仔猪特异性抗体的减少与消失有关。管理方面,猪舍卫生条件差,仔猪缺乏运动,致使猪只体质衰弱,脾气亏虚,三焦失调,则水湿外泄受阻,使水湿泛溢于肌肤而成水肿,经络麻痹而发病。气候多变,阴雨潮湿,由于寒冷的作用,使仔猪受凉,抗病力减弱。溶血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增殖,产生内毒素,并经吸收后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而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发生水肿。

2 症状

本病多突然发生,体温一般不升高,偶尔个别猪体温略有升高,早期仔猪食欲不振,精神不济,运动缓慢。中期病猪头部出现多处水肿,并出现神经症状,大多行走不稳,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二后肢直立,有的卧地不起,四肢划动似游泳状,眼圈发红,走路摇摆、转圈,口吐白沫,行为异常,有时无目的大声嘶叫,身体变得敏感,对抚摸触碰显得异常兴奋不安,叫声沙哑,出现惊厥。后期行动更加缓慢,反应迟钝,出现便秘或腹泻,呼吸不畅,水肿面积进一步扩大,出现明显变胖,皮肤发光,最后不吃不喝,侧卧、四肢成游泳状,乱踢乱蹬,直至死亡。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力争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治愈率,减少经济损失。

3 病理变化

最突出的病理变化是水肿,尸体苍白或微黄,肌肉苍白如鲜鱼状,严重贫血,眼睑、颜面、头颈部水肿;心包、胸腔和腹腔有数量不等的无色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暴露与空气中很快凝固或成胶冻状;心肌变性,如煮肉状;胃壁水肿,切开后可见黏膜层和肌肉层有一层胶东样的水肿,薄厚不一,胃底有弥漫性出血;结肠肠系膜水肿增厚,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肠黏膜红肿、出血,直肠周围存在一层胶冻样水肿;肝肿大、充血出血;颌下淋巴结、全身淋巴结几乎都有水肿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取小肠前段黏膜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观察到细小的、两端钝圆的红色小杆菌。取小肠前段黏膜刮取物,分别在麦康凯平板和血平板上划线 培养,在麦康凯平板上长成红色菌落,在血平板上呈现溶血。取上述病料在三糖铁培养基斜面划线和1 底层穿刺,在温度为37T 下培养24h,整个培养基变黄,底层无黑色。

5 治疗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以抗过敏、消除水肿和抑制肠道致病菌协同治疗,而且应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发病猪肌注磺胺嘧啶钠、6-甲氧磺胺嘧啶、恩诺沙星、氯霉素、硫酸卡那霉素对本病均有治疗作用,治疗时应配合亚硒酸钠维生素E 1~2ml,效果更好,每日一次。同时,根据病情适当配合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可获得更加满意的治疗效果。使用盐类泻剂硫酸镁粉剂,每次15~25g 内服,缓泻通便,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中药用五皮饮合五苓散,陈皮15g、茯苓皮15g、姜皮10g、桑皮15g、大腹皮15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8g、桂枝18g、茯苓15g,水煎取汁100ml,一次灌服,每日2 次,连用2~3d。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5~20mg/天,连用5d,饮水中加入食醋。

6 预防控制

6.1 加强技术培训对全区养猪场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2 建立养殖档案做好生产、消毒、用药、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免疫记录要规范详实,档案材料分类保存,确保有据可查。

6.3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进猪一周前要清理保育栏,圈舍、墙壁、地面等彻底清扫,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彻底消毒,空舍七天后再进猪。

6.4 做好分群与调教工作仔猪进保育舍要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养密度要保证每头仔猪0.3~0.4m2,对仔猪要进行三定位调教,训练仔猪定点排便,采食和睡卧。

6.5 重视保温和降湿仔猪转到保育舍后,舍温应保持在28℃~30℃,然后逐渐降温,每次降温程度不要超过2℃,舍内应保持干燥(湿度应在50%~60%),经常要通风换气。

6.6 科学饲喂饲喂时多餐少喂,逐渐过度,有条件的场户在饲料中添加0.5%~1.0%的谷氨酰胺和益生素。

6.7 药物预防保健在饲料中添加紫苏叶粉,白头翁粉,按每吨饲料添加三公斤量使用,可减少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在转入一周内,饮水中添加21-金维他,转入前注射长效土霉素和亚硒酸维生素E 1ml。

6.8 免疫预防仔猪出生7~10 日龄注射水肿病灭活疫苗,发病率降低10~20 个百分点。

6.9 重视驱虫提高饲料报酬在转入保育舍3~4 周内选择阿苯达唑伊维菌素进行集体驱虫。

6.10 生猪贸易出售生猪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申报产地检疫,生猪交易禁止在本场内进行,没有完成交易的生猪禁止运回本场继续进行饲养,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隔离措施。

猜你喜欢

水肿病断奶水肿
仔猪水肿病的营养调控及预防方法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不同部位的水肿,可能是不同疾病的征兆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一例猪水肿病的诊断及防治
Hunter—Gatherers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何谓“开鬼门”和“洁净府”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