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洲猪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2021-10-15王雷宏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畜牧兽医发展服务中心233600

兽医导刊 2021年17期
关键词:养猪场病猪猪瘟

王雷宏/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畜牧兽医发展服务中心 233600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为高热、不食、内脏出血等,死亡率可达100%,对生猪养殖业危害较大。在环境中存在有机载体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冻肉冷库中也可以存活几年。此外,非洲猪瘟病毒在病猪的血液、粪便、口腔和病变组织器官中大量存在。非洲猪瘟病毒传播方式多样,可以直接接触传播,接触到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饲料和厨余垃圾也能传播,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接触也会传播,防控难度大。世界上还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产品,只有依靠实验室诊断和完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来预防该病。

1 非洲猪瘟的诊断

1.1 临床诊断在自然条件下,在自然感染状态下,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为4~19d,临床表现有感染毒株的毒力和接触时间的决定,高毒力毒株引发急性和超急性发病,中等毒力毒株感染之后的临床症状多样,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低毒力毒株引发慢性和不明显的病变。此外,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和猪瘟、猪丹毒、高致病性蓝耳病相似,发病后厌食,高热,全身性的出血,怀孕母猪流产,患病后期,脾脏肿大,呈现黑红色。患病者呼吸急促,肺部水肿引起鼻腔分泌大量黏膜。

1.2 实验室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依靠实验室诊断。主要的检测方法包括荧光抗体试验、聚合酶链反应、红细胞吸附试验等,其中的荧光定量PCR 试验为主要的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高和污染率低,对急性和特急性的感染病例检测效果明显。在防控非洲猪瘟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案,在预防阶段,采集血液和口腔组织为样本,随机抽样。在发病初期阶段,采集血液和组织样品检测,避免病毒蔓延。在复养阶段,使用PCR 和ELISA 对猪只进行全面监测。

2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2.1 加强流通环节的管理养殖户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严格流程管理,加大运输环节的监督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改善疫情,从源头上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监督管理部门落实国家的政策,以人民利益和食品安全为出发点降低猪肉制品在流通过程中感染非洲猪瘟的风险。

2.2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养殖户要加强危机意识,发现病猪果断处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完善操作流程,对养猪场环境和周围环境进行周期性监测,加大检测力度,发现可疑或者确诊的非洲猪瘟病例及时上报到上级兽医管理部门,对疑似病猪和确诊病猪扑杀和销毁,防止疫情扩散。

2.3 加强饲料的生物安全管理加强饲料和饲养管理能够减少非洲猪瘟疫情。饲料厂做好厂区内外的生物安全管理,对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定期采样检测,饲料合格才能使用。不断优化饲料加工工艺,杀灭病菌。严禁喂食生猪泔水,以免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2.4 政府严格控制非洲猪瘟政府部门应该严守生猪及生猪产品的调运关卡,加强对猪肉制品的出入境管理,加强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等方式对调运过程中的生猪和猪肉制品进行检测,进出关卡必须证件齐全,防止疫情的扩散。鼓励企业调运猪肉制品,降低猪只在运输过程中染病的风险,对猪只运输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

2.5 提高养殖户的风险意识现阶段没有有效的疫苗控制非洲猪瘟病毒,研发也具有一定难度。为此,养殖户提高自身的防控水平,采取封闭管理,建立疫情隔离带,减少车辆和人员的进出,对进出的车辆和工作人员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包括过硫酸氢钾类和碘化合物等。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如果必须引种,经过严格检疫之后方可混合饲养。新进饲料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使用,按照国家的规定在饲料中加入清热解毒和益气养血类的中药预防该病。

2.6 谨慎恢复养殖对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养猪场,在完成病猪扑杀和消毒工作之后,至少空圈40d 以上。在复习养之前,做好养殖规划工作,先引进检测呈阴性的哨兵猪,饲养45d 之后进行采样检测,在没有出现阳性猪的前提条件下恢复养殖,减少发病的可能。

2.7 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养殖场为了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减少非洲猪瘟的蔓延,对进出养殖场的工作和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有条件的养猪场可采取封闭饲养生猪的方式,做好养殖过程中的隔离防护,减少生猪和野猪的接触。在饲喂饲料的过程中,禁止喂养发霉变质的饲料,禁止喂养餐余垃圾或者泔水。养殖户应该积极配合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定期做好非洲猪瘟的排查和监测,针对在免疫过程中免疫失败和猪只不明原因死亡的现象,养殖户应该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并且上级部门要高度重视。

2.8 防止生猪和传染接触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健康猪和传染源接触之后能够直接染病,因此,要防止健康生猪和传染源接触,有效的切断传播途径,减少疫病的发生。相关的研究显示,我国有些地区的养殖规模比较小,采取的生物安全水平较低,很容易出现非洲猪瘟,应改变传统的散养模式,养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原则,避免从外地引进生猪,如果需要引进的话,应该隔离观察,至少半个月以上,没有任何问题之后才能混合饲养。

2.9 对环境的耐受力强非洲猪瘟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强,非洲猪瘟在自然环境中能够保持很大的传染力,尤其在血液和粪便中的传染性更强,要加强对粪便的消毒和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养猪场要定期的灭虫,在非洲猪瘟高发时期,禁止从外地引进猪种,不要从外地购买猪肉制品。发现疑似病猪之后,养殖户应该首先隔离病猪,然后聘请当地的兽医检查,做好隔离措施可以预防疫病的传播,并且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上级部门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到达养猪场,确诊之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对策。因为非洲猪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当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非洲猪瘟,要加强日常的预防管理。疑似病例确诊之后要封锁疫区,对养殖场的周围的疫情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引导其他养殖户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控制工作,避免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和扩散,不利于我国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 结语

非洲猪瘟是当前我国猪养殖业中比较严重的疫病之一,对猪养殖业的危害较大,具有防控难度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为此,养殖户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外的经验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提高猪场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定期消毒和清洁猪场,加大对生猪和猪肉制品的监督管理,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和疑似病猪,切断传播途径,遏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此外,结合我国中兽医的优势,研究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疫情扩散的中兽药添加剂。

猜你喜欢

养猪场病猪猪瘟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病猪喂药有办法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规模养猪场必备防疫条件及操作规程分析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病死猪处理行为的政府与养猪场户进化博弈及仿真分析
猪链球菌感染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