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再生策略研究

2021-10-13中国矿业大学罗玉春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村落特色建筑

中国矿业大学 罗玉春

在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乡村地区人口不断地减少,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加,乡村地区的年轻人口的流失和发展迟缓使得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地域文化等呈现出没落的现象。在乡村地区施行有针对性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改变日渐衰退的乡村面貌的有效途径。而乡村振兴的重点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人才技术和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振兴,更是在于对乡村的建设。在中国,不同地区的乡村会存在不同的地域性特点,经过长期的发展,会形成特有的乡村建筑风格,然而,目前乡村建设的现状令人担忧,居民的擅自搭建造成村容村貌严重受损,道路的肆意延伸,也引发了各种乱象,各地的乡村建设“千村一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同地域的乡村如何针对自身特色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乡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影响

传统的农村建筑由于社区的属性单一,且本质上是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组织,具有承载文化的传承、社会保障等多重的功能。但是伴随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封闭式的结构被逐渐打破,原来具有风格独特农村建筑的自然村落被风格统一的城市建筑所取代。城市的高速发达和农村土地的低成本经济效益致使大量进入农村的人口渐渐放弃了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农村住宅普遍滞留,村落的空心化日益严重,阻碍了村落的发展。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村民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传统习俗被渐渐遗忘,传统的技艺也因无人继承而逐渐消失。

(二)认识误区及管理滞后

因为只是关注眼前经济和政治的利益,大多基层的管理人员将整个新农村的建设理解为将整个农村打造成一个如同现代化城镇一样的“现代化乡村”。村委会基层管理人员对于村落环境保护的初级理念、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等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新农村管理的任务仅限于农村基础配套设施的日常维护等几个方面,部分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般没有经过深入的调研,造成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不能满足村民需求、造成村民使用率不高或被闲置的现象。

(三)地域文化的缺失

如今大多乡村千篇一律的现象严重,乡村建设缺乏独特的地域风格。部分乡村追求西式风格,村庄缺少个性特色。一个村庄里既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如图1,又包含现代建筑的现象时常出现,如图2。村中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共生,各村建筑风格形式类似,地域文化丢失严重。有些乡村地区对传统村落没有积极地采取保护措施,造成富有传统特色的村落在改造过程中被破坏、被拆掉,甚至改变了原有的布局,改造成为新的村庄,失去了原有地域传统的风格。

图1 四川巴中玄台村某一民居

图2 四川巴中玄台村新搭建房屋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再生规划思路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乡村建设应该是乡村内部组织的重塑与再生。从规划设计的角度看,乡村建设的主要手法是通过改变乡村房屋的建筑形式、优化乡村基础设施以及改善住户的居住环境。

在城乡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时代大背景下,乡村经济日渐衰落,乡村也在努力地为自身发展找方法。为了迅速推动乡村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出现了乡村旅游、乡村农家乐、乡村民宿区等一系列乡村功能多样化的乡村发展现象。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乡村的再生服务应该探求乡村的本质,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重新认识乡村自身价值,追溯乡村本源,根据当地自身的村落肌理、文化内涵和产业基础,服务于本土的村民,促进乡村再生。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再生策略

(一)乡村再生策略实施框架

策略实施中需要把握五大步骤,即基础普查、详实评估、制定保护导则和管控措施、公众参与。

基础普查如田野调查法,可以细分为基础普查准备研究阶段、开始研究阶段、调查研究阶段、撰写基础调查研究报告阶段、补充调整研究阶段。

建筑师、规划师等相关专业的人员深入探寻这些构成地方性村落的历史文化特征的关键性要素并对其综合分析进行研究。为未来的规划建设工作做好基础性的研究,更好地准确把握这些村落构成地方性历史文化特征的重要乡村性历史文化要素。

乡村性规划环境保护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听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清楚乡村性规划建造中允许和依法禁止的环境保护行为,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可以更加方便灵活地对乡村性规划的实施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

对当地村落和地域特色维护教育进行宣传,倡导村民参与学习,尤其是那些乡村中较为年轻的人,需要他们重新观察他们的村落周边环境。通过重新发现和认识村落的特色,增加他们对村落特色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对乡土环境特色与地域文化特征的保护

目前,很多乡村的规划设计中忽略了对地域文化的表达。很多不合时宜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统一性,乡村景观愈发不完整。在乡村更新过程中,千村一面的现象大量出现,失去了不同村庄的特色和活力。

为了改善这种现象,在一些比较开放的政策支持下,村民可以按照自己喜好和需求对自己的房屋进行改造或新建。但是,因为每个人对美学上的认知和经济利益等多方面的因素,他们不知道如何打造更适合自己适合乡村特色的房屋,使得村庄面貌变得风格各异。

深入挖掘研究其乡土建筑的特点,提出一套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建筑设计方案,展现其特有的乡土建筑的颜色、材料、门窗、结构、布局等建筑设计要素。提出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铺装等元素的提议。文化与乡村的再生要传承与丰富发扬其乡村建筑特色的文化、乡土建筑装饰艺术、社会经济发展的脉络,塑造一个符合其民风文化习俗和其生活方式的传统乡村建筑和聚落文化空间和形态,保留其独有的地域和乡村文化基因,深入挖掘研究其地域的特色和其空间的肌理,传承和丰富其文化场所,提升其文化质量和活力。

(三)因地制宜从技术方法上促成乡村再生

乡村的功能再生与发展过程往往是多层次的,而同时实现对乡村的功能提升再造价值的途径和实践方法也是多样的。因地制宜是乡村多种功能提升实践途径和方法,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乡村实践过程。不同的区域、不同村落的功能提升在初始阶段和成长阶段都可能会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在制定乡村再生相关的规划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地域的差别带来的乡村功能更新发展的模式的不同,要保护和传承社会主义乡村发展地域的多样性,建立有效的乡村发展空间体系,实现功能不同化的社会主义乡村规划。

充分尊重居民场地,以当地村民家庭为设计主体,因地制宜,保护传承当地的建筑特色的设计原则,找到一种使场地与村庄周围环境联系紧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建筑设计理念。要求新建、改建的乡村建筑在体量、形态、空间格局上都顺应村落肌理,使其建筑风格与村落周围整体环境相互协调。

四、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乡村在经济社会中发挥和承担的重要功能和服务角色越来越重要,城镇化的发展是推动我国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个城镇化过程中每个乡村要寻找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找到一条适合自身持续发展的道路。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同时和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乡建中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策略,在实地调研和理论基础上重新确定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理念,并通过制定合适完善的乡村环境规划和布局将其具有当地特色和文化理念的元素充分融入到村落中去,使人们感受到其多种功能和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能够感知到不同地区乡村的不同特质和文化,提升村民对于乡村的认同感,保留村落原有的特色,实现乡村再生。

猜你喜欢

村落特色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