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真相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与启示

2021-10-12孙凌云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影响力传统媒体

摘要:有关后真相时代的研究被学界广泛关注。后真相时代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研究传统媒体在后真相时代的影响力,针对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提供对策,对传统媒体自身的发展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后真相时代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寻找切入点,促使传统媒体肩负起自身使命,坚守职业精神,更好地进行舆论引导。

关键词:后真相;传统媒体;影响力;传播环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167-03

一、引言

“牛津詞典把‘后真相’评选为2016年度词汇,用来描述‘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1]有媒体称,后真相时代已经到来。学界也愈加关注对后真相的研究,部分新闻传播学者将后真相与媒介技术相勾连,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与相互影响。当前多数学者们的研究都是面向前沿的,但是对处于后真相时代的传统媒体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探究后真相时代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也许能帮助传统媒体打破发展壁垒,促进新旧媒体融合。

二、后真相时代对舆论的负面影响

后真相的具体意思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情况。“后”是一个相对模糊的形容词,可以解释为相对于旧事物来说新发生的一些现象,对于后真相的概念,多数人的解读往往带有负面意义:真相滞后,情绪、认知先行。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后真相时代给社会带来的也并非只有消极影响,应该看到,在后真相时代只是有部分群众对事实的判断更加注重情感立场,而媒体应对这部分群众作出积极正面的引导,传播真实客观的信息,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情绪先行:针对热敏话题的舆论偏向非理性

部分受众情绪先行是后真相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大众沉浸在各种信息解读和价值判断中,一波又一波的信息浪潮不断袭来,大众又需要对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作出反应,而高速率、碎片化的信息有时却无法展示事件的全貌,无法满足受众对真相的渴求,真相获取渠道受阻,部分受众可能作出情绪先行的价值判断。长此以往,真相的价值逐渐消弭。加之沉默的螺旋效应和回声室效应等影响,非理性的声音被不断放大,甚至成为主流。例如,在“刺死辱母者案”发生后,部分媒体在案件证据不足和细节表述不清的情况下,指责断案不公,最后引发对事件始末产生怀疑的网民舌战。现阶段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热敏话题与社会矛盾增多,快捷便利的互联网传播方式也使这些话题和矛盾让更多人知晓,同时增加了情绪先行的非理性言论出现的概率,这些非理性言论的累积就可能影响到整体的舆论环境。后真相时代,真相的重要性消解,部分受众更注重诉诸个人情感,价值判断的标准也由理性向感性偏移。

(二)众声喧哗:多主体、多渠道的传播信息鱼龙混杂

社交媒体的兴盛,使得大众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布信息与观点。然而,即使是信息采集能力较强的专业媒体,也难以保证发布的所有信息都准确无误,更何况是缺乏新闻自律的自媒体。且传播媒介的增加,使受众对接收信息的传播媒介可选择性增多,媒介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争夺稀缺的受众注意力资源,部分媒体就可能通过夸大标题的方式吸引受众眼球,为盲目追求时效性发布未经核实的新闻信息,受众受到自身媒介素养、所处环境等的限制和影响,就容易被其设下的“点击诱饵”所迷惑。2019年1月,咪蒙旗下公众号发布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起轩然大波,咪蒙作为一个在南方都市报工作12年的专业媒体人,深知受众的信息选择心理,经常编纂制造社会矛盾的文章,借此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度。咪蒙这一案例可以看作是多主体、多渠道发布真假难辨信息现状的缩影。社交媒体的发展,虽然对后真相时代所传播的信息泥沙俱下这一问题具有一定催化作用,但是各类媒体仍需坚持对真相的探求,维护新闻媒体的信息权威。

(三)舆论失焦:泛娱乐化和新闻搭车造成焦点偏移

尼尔·波兹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表述在他眼中当时的媒介环境:“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2]而如今,泛娱乐化现象也愈加严重,部分受众在各类社交媒体中对于话题的解读偏向娱乐化甚至失范发言,某些媒体设置的各种偏向娱乐化的议题更可能会引导大众形成娱乐至上的思维,这就可能造成某些严肃话题被娱乐化的解读消解。现代信息传播时效性增强且偏向网格状,新闻搭车现象也时有发生,部分媒体为借助某些带有明显标签的新闻的热度,制造一系列的新闻报道,由此带来的搭车式新闻容易造成受众关注焦点的偏移,忽略问题本身。警惕泛娱乐化,并非抵制一切娱乐化的宣传;搭车式新闻,也非只为盲目追求热度,只是在后真相时代,受众和媒体都需要重新聚焦严肃话题,对新闻深入思考和挖掘,避免舆论失焦。

三、后真相时代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后真相时代的媒介环境复杂多变,一些特点如情绪先行、虚假信息泛滥、泛娱乐化等的确可能会使舆论变得难以掌控,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后真相时代有消极的影响,也有促进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一)揭露社会底层真实困境,推动社会稳定进步

新媒体时代公众对各种话题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即使是情绪先行的争论,往往也能反映一些社会痛症,公众情绪化的表达有时反映的正是群众关注而未解决的问题。随着问题的显露,相关部门就能第一时间了解事实,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政府工作的改进、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秩序的稳定。2021年2月3日,青岛市城阳区棘洪滩街道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春节走访困难户浓浓温情暖人心》的文章,文章配图中困难户老人家里的柜台上竟摆着茅台瓶,引发网友的热议。对此官方给出详细的调查结果:棘洪滩街道北万社区居民杜某某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不是低保对象,不是特困供养人员,是棘洪滩街道确定的春节送温暖临时走访慰问对象,以此回应群众的监督。此处争议也反映了群众对扶贫事业的关注,让扶贫工作落到实处,避免类似“开宝马领低保”的现象发生。政府和媒体对群众关切积极发声,及时应对公众情绪,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稳定进步。

(二)倒逼受众媒介素养提升,促进媒体理性发声

公众具有特定的信息需求,通过获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和所处社会环境的相关信息来获得满足感。而后真相时代各种虚假信息大行其道,假新闻、反转新闻不断,根据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如果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没有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修改自身的媒介期待,当一方媒体发布了未经调查的信息时,公众在检验发现新闻失实后就会降低对该媒体的信任度,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该媒体的受众流失,媒体逐渐丧失公信力继而难以维持。因此,后真相时代的媒体更应理性发声,维护媒体自身公信力。对于清浊同流的信息浪潮,公众也非中枪即倒的靶子,会随着一件件反转事件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继而主动对错误信息进行辟谣和纠错,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不断提升,同时,公众作为媒体信息的把关人也可督促媒体客观真实地传递信息。

四、后真相时代的传统媒体

后真相时代对于媒体的影响有利有弊,各类媒体无序的竞争间接促进了后真相时代形成,而后真相时代的影响最终也反作用于媒体。传统媒体作为有组织有规模的传播机构,它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也是连接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必须保证自身广泛而持续的社会影响。但大量后真相事件的发生,在群众对媒介性质尚未完全分清的情况下,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一定的受众流失。

(一)传统媒体在后真相时代的困境

1.部分传统媒体事实核查缺位致使影响力受损。事实核查是对媒体发布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确认和检查的工作。部分传统媒体为抢夺新闻最优时效性,跳过事实核查步骤,就可能造成新闻的故意失实,最终可能将舆论引导工作引入歧途,而经过层层辟谣后的事件真相浮出水面,公众就逐渐对宣发失实信息的传统媒体产生怀疑。2020年2月1日,微信群和朋友圈中流传出人民日报电子版截图,称“国务院暂停武汉红十字会工作”,当晚,有省级卫视“抗疫情特别报道”引用了此截图播出新闻《国务院:暂停武汉红十字会的工作》再次引发讨论;2月2日,人民网发布辟谣消息《网传“暂免武汉红十字会救灾物资管理”图片不实 为恶意合成》。此事件反映出该省级卫视对播报新闻的事实核查存在漏洞。跳过事实核查,虽能使新闻报道在时效性上大大增强,但却无法保证新闻的真实准确,也摒弃了新闻真实第一性的原则。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在新媒体时代高速流通的信息环境下存活周期较短,一旦被公众核实传统媒体报道失实,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度降低,媒体的说服效果继而丧失,影响力下降。

2.部分媒体工作者新闻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淡薄。后真相时代,部分媒体工作者没有充分发挥把关人角色,将新闻道德置于脑后,为追求经济效益和工作业绩,捏造新闻,制造热点,甚至进行有偿新闻交易。这些行为一旦为公众所知,信任危机将会作用于罔顾真相的新闻记者所属的新闻媒体。获取受众关注度是各个媒体在互联网时代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媒体工作者提高自身合法收入的可取方法,但是捏造新闻、发布有偿新聞等却是违反法律且有损媒体公信力的行为。

3.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话语权分割。传统媒体时代,受到技术设备和专业知识的限制,个体很难将自己的意见公之于众,话语权往往掌握在传统媒体手中。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独家”掌控的话语权被打破,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不仅降低了民众发布信息的成本,也降低了民众参与传播的门槛。自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风生水起,许多优秀的新闻产品产出和热点事件的报道都源自自媒体,甚至有一批著名传统媒体人如罗振宇、马东等从传统媒体出走进而转型。而相比于传统媒体古板庄重的表达方式,伴随着网络文化成长的、自带“草根”属性的自媒体更会把握受众信息选择的心理,利用后真相时代部分受众情绪化的特点,挖掘吸引受众眼球的话题。在后真相时代,在新媒体引发的新一轮话语权“圈地运动”中,新媒体也许占据了先机,但是传统媒体也能抓住机会与新媒体展开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二)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的优势

尽管新兴媒体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浪潮,也更会精准把握用户的心理,但仅凭这些,多如牛毛的新媒体个人或组织也只有少数能在媒体市场长久立足。首先,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来说,具有更强大的内容生产力、专业的信息生产流程。“美国尼尔森评级数据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称,对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媒体站点的分析表明,80%的链接都是美国传统媒体公司;站点内容中仅14%为原创,67%的热门新闻站点的新闻来源于传统媒体;站点人员中13%的人是收集管理员,专门收集传统媒体的新闻。”[3]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媒体拥有强大的新闻原创能力,而新媒体自身没有采编新闻的优势,对传统媒体的信息依赖度高。其次,传统媒体在对新闻信息的采集、调查上会花费大量精力,报道出更有深度、广度、温度的新闻。新媒体虽然占据高时效性的优势,但在所创作内容的社会意义上无法与传统媒体相提并论。传统媒体所发布的一些翔实的新闻报道,不仅能够给予受众临场感,也增强了新闻描述的完整性,更能使读者在阅读时集中注意力、深入思考,克服浅阅读带来的空虚感。在后真相时代,为人们提供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新闻,恰好满足了部分受众克服情绪先行的需求,让思考先行。

五、传统媒体在后真相时代如何应对挑战

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遭遇困境,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继续立于顶端。

(一)严肃事实核查,承担社会责任,重塑媒体影响力

首先,传统媒体可借助新媒体创建事实核查的博客或专栏,利用数据库等新技术进行事实核查。其次,传统媒体人要维护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对信息生产过程层层把关,维护好信息生产传播秩序,强化传统媒体自身的权威意识,面对一些网络媒体为片面追求时效性、刻意引流的新闻信息,及时核查求证,进行纠错辟谣,引导正面的舆论。

(二)加强内容创新、改进传播方式,重夺媒体话语权

后真相时代,各类媒体争夺受众注意力资源,却存在着“标题党”、恶意炒作、捏造事实等不当的行为。首先,传统媒体一直作为新闻生产领域的模范,不仅要生产真实准确的信息,更应该加强对内容的创新,深挖信息内涵,对报道事件进行全方位的调查,了解事件的背景,分析事件的经过,对事件未来发展作出合理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其次,要提升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工作能力,培养媒体从业者信息加工与核查能力,传统媒体从业者自身更要紧跟时代潮流,研究受众心理,转变说教式的宣传风格,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

(三)促进技术合作,完善生产机制,加快媒体融合步伐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双方优势互补,并非二元对立,双方和则两利,争则两伤,因此在后真相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仍离不开与新媒体的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4]因此,传统媒体需吸收新媒体的技术优势,打通双方合作壁垒,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传统媒体事实核查、信息发布等环节,不仅能提高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新闻信息的准确度,还能减少或避免个人情绪因素对事实判断与核查的影响。

(四)加强思想建设,遵循发展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后真相时代虽然有着复杂特点,但是仍属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为此传统媒体也要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明确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传统媒体组织内部严抓思想作风,传统媒体从业者牢记责任与使命,做好党和人民的喉舌。

六、结语

后真相时代,个人的情感和信念日益受到重视,其裹挟的一系列新问题也逐渐浮现,整体舆论环境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媒体在这一时代如何重新认识自身的责任和影响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重塑媒体公信力,打破后真相屏障,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传统媒体自身发展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后真相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传统媒体要在制度、技术、内容、思想四个方面下苦功,借助后真相时代的优势,规避后真相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泳.后真相与政治未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04):5-13,126.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4.

[3] 凌曦.美国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的启示——做内容提供商,实施多平台传播[J].傳媒观察,2011(03):17-19.

[4]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4-08/18/content_2736451. htm,2014-08-18.

作者简介:孙凌云(1999—),男,山东潍坊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闻学。

猜你喜欢

影响力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My Hobby
传统媒体仍是一座富矿(焦点话题)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星空榜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