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与对策研究

2021-10-12刘佳佳闫金光杨雷娟

煤质技术 2021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总量产业结构

刘佳佳,闫金光,杨雷娟,顾 明

(国家节能中心,北京 100045)

0 引 言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是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举措。自2013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开展以降低燃煤污染排放为核心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臧元峰,王强[1]从全国层面出发对国家及地方“控煤”政策的发展与演变进行归纳总结,对“十三五”期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基本预测与估判。王圣等[2]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征、能源结构特征、环境保护现状,以高质量煤炭消费水平为目标,提出我国煤炭消费方面的路径选择。肖新建[3-4]、戴剑勇[5]、谢和平[6]等从多方面对我国煤炭消费情况进行了预测分析。安徽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大省和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总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空气污染等突出问题,分析安徽省能源和煤炭消费情况有利于推动安徽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姚晓芳等[7]分析安徽省能源产业现状,对安徽省2010年和2020年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进行预测,并提出促进安徽省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周瀚醇[8]探讨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的关系,提出要加快安徽省经济发展,必须率先从改善能源利用效率和调整产业升级开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形成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姜波等[9]结合人口、GDP、弹性消费系数等因素对安徽省内煤炭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对安徽省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尚未有文献研究开展安徽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研究,结合影响煤炭消费的因素对安徽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潜力进行分析,从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制定有效的减煤政策等方面,提出安徽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对策措施,对于全省完成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安徽省煤炭消费现状

1.1 能源消费情况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迅速增长,其能源消费也逐年增加。安徽省2012—2018年间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及电力生产和消费量见表1。研究发现, 2012—2018年安徽省能源消费总量呈稳定增长趋势,由2012年的11 015.00万t标准煤逐渐上升至2018年的13 051.87万t标准煤,6年间增长了2 213.91万t标准煤,增长近20.10%,年平均增长率达3.35%。数据来自《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2019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表1 安徽省2012—2018年间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及电力生产和消费量Table 1 Total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electricit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Anhui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18

安徽省能源消费增长率高于国家水平。国家和安徽省能源消费增长率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安徽省能源消费2012年至2018年增长率依次为7.45%、6.18%、2.69%、2.67%、2.94%、2.81%、2.12%。对比同期全国能源消费增长速率可见,2012—2016年安徽省能源消费增长率远高于国家整体水平,仅在2017—2018年略低于全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安徽省节能减排尚存一定空间。

图1 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growth rate of energy consumption

长期以来,安徽省能源自给程度逐年降低,安徽省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可看出,2012年安徽省能源生产和消费情况基本持平,随后出现能源供不应求的情况,至2018年能源缺口达 4 112.52 万t标准煤。

图2 安徽省能源生产和消费图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energ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Anhuiprovince

此外,由表1可知,安徽省自2012年以来其电力生产和消费总量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状态,电力对外供给能力逐渐增强,如2018年安徽省电力对外供给能力已达 590.91 亿kWh,“皖电东送”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徽省的煤炭整体消费总量。

1.2 煤炭消费情况

在2012—2018年全国整体煤炭消费逐年得到控制的大背景下,安徽省煤炭消费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仅2015年较2014年煤炭消费量同比有所下降,出现负增长。全国和安徽省煤炭消费情况见表2, 2012—2018年煤炭消费实物量分别为14 731万t、15 665万t、15 787万t、15 673万t、15 706万t、160 842万t和16 673万t。从安徽省煤炭消费实物量占全国煤炭消费实物量比例来看,2012年占比为3.58%,到2018年占比达4.19%,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2 全国和安徽省煤炭消费量Table 2Coal consumption in China and Anhui province 万t

从煤炭消费增长率来看,2012—2018年期间,安徽省煤炭消费增长速度分别为6.34%,0.78%,-0.73%,0.37%,2.26%和3.67%。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煤炭消费增长趋势有所缓和,2015年出现负增长,但此后煤炭消费出现反弹。与全国煤炭消费增长趋势相比,安徽省与全国煤炭消费增长速率整体趋势一致,但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国家水平。

2 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完成情况

2016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安徽省纳入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重点地区,要求“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再次强调,到2020年安徽煤炭消费总量均下降5%左右,即下降784万t。

2018年安徽省应完成的进度目标为下降314万t。截止2018年底,安徽省实际煤炭消费总量为16 673万t,比2015年增加1 000万t,不降反增,未能完成煤炭消费减量进度目标。考虑到安徽省以煤电为主的能源供给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皖电东送”耗煤快速增长,加之煤化工项目的投产,安徽省要完成“十三五”煤炭消费总量下降5%左右的目标要求,任务非常艰巨,因此对安徽省煤炭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决当前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难题甚为必要。

3 安徽省煤炭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3.1 能源消费结构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安徽省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安徽省2012—2018年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见表3,从表3可看出, 在2012—2018年间,安徽省各类能源消费整体都在逐年增长,能源消费仍主要以化石能源为主。此外,2013—2016年煤炭消费量增加趋势减缓,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量迅速增加。与2013年相比,安徽省2018年煤炭消费量增加了6.43%,石油消费量增加了31.28%,天然气消费增加了90.61%,电力消费增加了39.72%。整体来看,安徽省正朝着清洁能源的方向发展,能源消费格局随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但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耗的能源结构仍未改变。

表3 安徽省2012—2018年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Table 3 Consumption of main energy varieties in Anhuiprovince from 2012 to 2018

3.2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总量影响较大。长期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偏重。2012—2018年间安徽省三大产业GDP占比见表4,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该省三大产业占比发生变化,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逐年降低,其中第二产业占比由2012年的54.64%逐渐降至46.13%,而第三产业占比则逐年增加,但该数据所显示的三大产业比重变化建立在当年现价基础上。然而,由于第三产业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大,第二产业的价格指数上升幅度小,产业结构优化的程度实际并非如此,以上也是导致煤耗居高不下的内在因素。

表4 安徽省三大产业GDP占比Table 4 GDP ratio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Anhuiprovince %

分析第二产业GDP占比可知,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偏重的局面未得到有效调整和改善。国家和安徽省第二产业GDP占比示意如图3所示,与我国整体产业结构对比,安徽省第二产业占比远高于我国整体水平,而第一、三产业仍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安徽省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图3 第二产业GDP占比示意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proportion ofthe secondary industry GDP

3.3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观察和评价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重要指标影响着地区能源消费水平。研究显示,随着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能源消费就会出现下降。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见表5。2012—2018年间安徽省火力发电能源转化效率稳步提升,2018年较2012年提升1.5个百分点,炼焦、炼油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升效果不明显,尤其2018年炼焦炼油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较2012年均有所下降。

表5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Table 5 Energy processing conversion efficiency %

与我国整体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相比来看,安徽省火力发电和炼焦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均显著低于我国整体水平,炼油行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高于我国整体水平。整体来看,安徽省火力发电和炼焦行业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4 政策措施

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等工作部署,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

在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面,2017年安徽省按照国家要求启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于6月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明确严格执行新增耗煤项目、高耗能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制度;7月印发《安徽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实施办法》,再次明确“新上高耗能项目,在报请节能审查时,应当依照国家和省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的规定,先落实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再报请项目节能审查”;12月印发《安徽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控制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并将煤炭消费减量目标按年度分解落实到各市人民政府,强化地方主体责任。为进一步规范用煤投资项目监督管理,2018年6月安徽省发改委印发《安徽省用煤投资项目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全省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一律实行煤炭消费等量或减量替代制度等,从各方面加大力度确保煤控任务的完成和相关后续工作的落实。2019年12月,安徽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集中开展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耗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重点耗煤企业的管理工作,深挖减煤潜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4 对策建议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重视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同时,更要重视经济与环境、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的完成,推动实现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4个方面的建议。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安徽省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近72%,比重过大,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建议从2个方面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①是引导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抽水储能电站项目建设,推进生物质能开发,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②是加大清洁能源消费力度,大力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加快油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天然气规模化利用。

(2)优化产业结构。安徽省的产业结构特点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低,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典型特征,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影响安徽省煤炭消费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从以下方面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①降低第二产业能源消耗总量,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第二产业中能耗较高行业的比重;②加大第三产业发展力度,鼓励能耗较低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转移产业重心,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3)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能提高能效是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之快前所未有,但随着末端治理的空间不断收窄、成本持续上升,须从源头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议安徽省从以下2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提高能源利用率:①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对节能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②开展节能检查和节能诊断,推进工业领域和电力行业等节煤提效,更快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单位能源产量。

(4)制定有效的减煤政策 。为切实解决煤炭消费不降反升的问题,完成好“十三五”煤炭总量控制任务,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完善煤炭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发挥其监督和宏观调控职能,采取措施如下:①认真梳理“十三五”期间拟建成投产的高耗煤项目,进行摸底排序,实施缓建缓投,控制增量和总量;②针对重点用煤企业,建议下达更严格的控煤指标,同时采用先进生产工艺、节能技术装备,促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的进一步实施;③加强后期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高能耗工业企业淘汰项目实施定期监督;④完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问责力度。严格执行《安徽省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工作约谈办法(试行)》,对未完成煤炭减量替代目标任务的市,由省节能主管部门进行约谈并通报。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总量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山西运城:上半年一产增加值总量全省排名第一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在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安徽省沿江城市带第二产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的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