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小平:塑造上海一妇婴的“腔调”

2021-10-12张晓利

中国医院院长 2021年16期
关键词:腔调妇产科上海市

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被称为“上海大摇篮”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是什么“腔调”呢?院长万小平认为当这样塑造……

想起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以下简称“上海一妇婴”),有一些况味就已经自动浮现。

被称为“上海大摇篮”:数据显示,上海每5~6个新生宝宝中就有1个是在一妇婴出生的。

很有“腔调”:两院区分别位于浦东、浦西的黄金地段,环境优美、设备高端、技术一流、医护有活力、待人亲和。

“网红”医院:多名网红医生诞生,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短视频、科普宣传等,也早已名声在外。

当然,医院多项名片的塑造,有历史积淀,更渗透着当下管理者的智慧。

今年是万小平来到上海一妇婴工作的第8个年头。8年间,医院完成了一步步进阶,迈向了一个个新高峰。连续多年,上海一妇婴分娩量位居国内前列、上海首位,妇科疾病诊疗、产前诊断、危重新生儿抢救、辅助生殖医学等学科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对万小平个人而言,管理已逐渐游刃有余。

回溯过往,不难发现,2013年是上海一妇婴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是年,作为浦东地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医院高科西路院区(东院)正式启用,医院不再蜗居在仅10亩地的长乐路院区(西院),新增了60亩地的发展新空间。

对上海一妇婴而言,这属于“小马拉大车”,西院能带动东院发展,但毕竟规模扩大数倍后,带动效应也会变得不那么强烈。病人流量的导流、人才的待丰盈、运营的挑战、医院品牌的擦亮,等等,都是医院管理层需要面对的现实。

通过40年的临床实践和多年医院管理的经验积累,万小平既练就了妇产科医生的清晰思路,又具备了学科引领的超前视野。近年来,医院的发展,到处能见到他管理智慧的投影。

三甲医院该有的样子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第一”,是医院建院时便有的称呼,后来,也没有叫第二的医院出现,所以一直是“第一”的保健院。“妇婴保健院”在全国各专科医院以二级学科命名的当下,容易被误解为是一所生孩子以及妇婴健康保健的产院……“医院以保健的角度命名,理念其实蛮先进的。”万小平笑言。

采访从万小平以幽默的语调解读院名开始,气氛轻松活跃。

其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创建于1947年,是中国最早的省市级妇幼保健院之一。在以二级学科命名流行起来后,从医院管理和发展角度,万小平进一步明确了医院定位。

万小平眼中的三甲综合医院包含三大职能:疑难危重疾病诊疗、相关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三甲医院的定位不能脱离三个使命中的任何一个,否则便不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三甲医院。

而对上海一妇婴这样的三甲妇产科专科医院来说,可以把“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的“危重”去掉。“危重包含概念比较广,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重要的感染性疾病等属于危重,应到综合医院治疗,就不属于我们范畴。”因此,万小平将上海一妇婴的功能定位为“疑难和罕见疾病、相关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三大定位中,易忽视的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以为是附属功能,其实非也。”曾有人质疑,既然三甲医院以疑难罕见病为主,为何还有那么多普通患者?按照常规思维,普通患者应该到二级以下机构就诊。万小平的解释十分有说服力,“医院还有一个重要功能——人才培养,年轻医生的成长需要大量常见疾病历练。”

上海一妇婴,是上海市首批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每年为基层医院输入成熟医学人才的职责。

在医院功能定位明确的前提下,医院发展的空间和方向也很了然: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用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打造国家一流的妇产科医院、一流的妇产科学科。

如此深入透彻的分析,必然需要管理者对医院的定位想得很清楚才行。无疑,万小平做到了。

特殊时期的重中之重

“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是医院的头等大事,始终放在第一位。因为,疫情防控是医院不可突破的底线,若疫情防控未做好,什么远大理想都白谈。”万小平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虽然我院不是发热病人定点收治医院,但在疫情防控上,同样很注重。”

本轮疫情来袭,上海一妇婴再度重申本阶段医院门诊、住院相关管理规定,以便患者做好相关准备。“疫情未结束,防护勿松懈”的氛围营造得十分恰当。

“其实,疫情防控除了增加了成本,对医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万小平称,疫情给服务的便捷度带来了挑战,如病人和家属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便进不了特定诊疗区域,患者容易火气大,也易引发冲突。“服务好每个来院的患者及其家属”,万小平对全院员工提出了高要求。

作为医院高管,万小平与医院管理团队充分预判疫情防控形势,做好预案和准备:在门诊、急诊、住院部等楼宇入口,安排流调预检岗;注重对包括第三方外包人员在内的全岗位、全口径的防疫培训……每个岗位都很关键,大家荣辱与共。

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院有序开展医疗工作,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保证医院运行平稳。“2021年的主要任务是以疫情防控为首要任务和底线,开好局,向‘十四五’发展目标进发。”“以服务质量的提升,赢得患者的认同和选择。”

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综合)和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妇产科学榜上,上海一妇婴双双进入前十。朝着“双一流”目标奋进时,医院特别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做强学科“三驾马车”

妇科、产科、辅助生殖医学三大领域,是上海一妇婴的主阵地。多维工作,在三大阵地有序铺展开来。如,万小平创新性地进行“4+4+3”学科模式(如图),将科室转变为学科,其中,妇科在妇科肿瘤这一亚专科上得到了迅猛发展;辅助生殖医学科在辅助生殖治疗、试管婴儿技术等领域成绩抢眼。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4+4+3”学科模式妇科4 个亚专科产科4 个亚专科辅助生殖医学科3 个专业方向◎ 妇科肿瘤◎ 生殖外科◎ 盆底与泌尿◎ 妇科急症◎ 早产◎ 妊娠高血压疾病◎ 妊娠内分泌疾病◎ 胎盘疾病◎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 女性生育力保存◎ 种植前胚胎遗传学筛查

今年3月8日,医院正式启用放射治疗科,将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融为一体,形成了女性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体系,成为沪上首家具备完整放疗体系的妇产科专科医院。

与之相得益彰的是,妇科肿瘤临床诊疗中心及科教综合楼项目在浦东高科西路院区也于2020年12月启动。这是上海一妇婴在2013年东院建成启用后的又一次布局升级。该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升级妇产科医学教学体系,提升妇产科专科优质医疗资源在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辐射能力。

另外,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在一妇婴揭牌成立等多项重点工作,都在不断擦亮医院品牌。“医院下一轮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将牢牢依靠科学研究、人才建设和临床转化,做到临床与科研并举。”万小平表示。

他指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是医院发展的基石与支撑。同样,医院创造服务价值也离不开工具,而这一工具便是设备。

近年来,医院人才由不足600名,壮大到了现在的1700人。“学历高、有活力、有冲劲,想干事情、能干事情”是这一批人才的普遍特点。一流的设备,同样俯拾皆是,如,最新一代医用直线加速器、高剂量率三维后装治疗仪,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等。

“一流的设备需要一流的人才驾驭。”万小平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诠释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一妇婴作为三级甲等妇产科研究型医院,手术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将极大程度地提高妇科疑难手术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医院要怎样用好它。

作为妇产科专家,万小平对手术很痴迷,亲自上手操作、研究手术机器人。现在,他已从最初的新手水平,提升到可以对标世界前十名使用者,再到以院长的思维去研究手术机器人来把控质量、逐渐突破。“三五年内把握其内在特征,用出一个‘道道’。”万小平称,“但凡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得精彩”。

其实,优秀是一种习惯。每次手术结束后,万小平都会认真思考和总结手术的每一个步骤,同时对于整个手术团队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他撰写的厚厚20余本手术笔记,已成为带教学生的一手教案。

学科布局清晰,再加上人才和设备的支持,上海一妇婴正在释放后发优势。但万小平也有自己的担忧,“这批人才充满活力的优势也会慢慢消耗掉。”万小平也正在思索对抗这一趋势的良方。

“善良”种出感动之花

4年前,上海一妇婴提出特色鲜明、具有相当辨识度的“善良”文化概念,致力于打造360度关爱妇女儿童的有温度的善良医院。何为善良,如何将善良融入医教研和患者服务中呢?4年来,医院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善良,就是从替别人着想出发,将为他(她)好视为初心。”万小平称,对患者要努力做到百分百的好,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还要有满满的责任心和同理心;对职工要有足够的关心,“职工满意,才会有患者满意”。

在上海一妇婴,善良要体现在每个方面。不妨举数例,以斑窥豹。如,领导班子团结,正能量十足,对职工便是一种善良;为让患者的建议意见有处说,医院特意打造了一个出口,扫描二维码便可“直说”,提出“你敢说我们就敢改”。“一方面,让患者的不满有出口;另一方面,避免了‘灯下黑’,让就医的难点、痛点浮现,为下一步完善提供精准靶点。”

另外,组织孕妈妈“音乐疗愈之旅”、寻找“幸孕大使”作为追梦代言人、征集“好孕”日记传递对生命的期待和温情……此类金点子,不胜枚举。在上海一妇婴,善良在闪光,处处有感动。

采访当日,刚好有一批新职工入职,万小平为他们送上“职场第一课”,将医院的“善良”理念传递给医院的新生力量。

据医院宣传文明办主任高艳介绍,万小平十分重视“职场第一课”,把“扣准职场第一粒扣子”的规则讲得很细致,包括上班时建议穿软底皮鞋,不要制造“噪声”,把安静的环境留给病人,“从形象上体现专业度”;讲究电梯礼仪,在封闭的轿厢里不大声说话,非必要不交流工作,更不要谈及患者病情,等等。

万小平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妇产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获中国医师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工匠、上海市“医德楷模”等荣誉称号。

◇上海一妇婴的功能定位为“疑难和罕见疾病、相关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特殊时期,疫情防控是医院的头等大事,始终放在第一位。因为,防控是医院不可突破的底线,若疫情防控未做好,什么远大理想都白谈。

◇一流的设备需要一流的人才驾驭。

◇医院品牌与医生品牌是互相滋养的;“线上做得好,线下一定做得好”;对年轻医生来说,这会是一条新的成长路径。

1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在公立医院中率先成立了患者体验部,牵头持续改进服务流程,提升患者满意度。

2 作为妇产科专家,万小平对手术很痴迷,亲自上手操作、研究达芬奇Xi手术机器人。

3 2021年2月25日,上海市母胎医学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揭牌成立。

付出总会有回报。2020年,医院光荣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美誉度再度提升。

医疗网红诞生的摇篮

在2019年10月发布的“2019全国医院互联网影响力排行榜”上,上海一妇婴位居妇产科类医院全国第二。

“2019年度好大夫”榜单,上海一妇婴院多位医生上榜,是响当当的“网红医生”。如,深耕习惯性流产的专家鲍时华,在互联网上口碑极好,吸引了五湖四海的求子家庭来到上海一妇婴。

在上海一妇婴,这样的现象也很常见。医生前一个小时还穿着手术衣、白大褂,后一个小时就出现在直播间,出镜担纲“主播”,化身“科普网红”,以通俗易懂的精品内容创新医学科普传播方式、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用心履行医者的社会责任。

2020年6月,上海一妇婴团队携手新华网“新华大健康”栏目、海上名医平台,推出5天总计25场妇产科健康科普直播,全网收听收看人次超过2200万。67名来自产科、妇科、新生儿科、辅助生殖医学科等临床一线的专家接力直播。据了解,在直播前的报名环节,几乎所有的青年医生都报了名。医院就是有这样的氛围与活力。万小平自己也经常在各类科普直播中出镜,带头做科普,为千万家庭送上妇幼健康科普“大礼包”。

上海一妇婴是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在2020年“上海市十大健康新媒体”评选中,医院以新媒体矩阵出击,多个微信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获奖。这对于以健康科普为己任的一妇婴团队,无疑是相当大的肯定。

在万小平看来,互联网移动医疗正在改变着医院的技术创新模式和患者的就医方式,医院必须有所部署并努力适应。他的观点是,医院品牌与医生品牌是互相滋养的;“线上做得好,线下一定做得好”;对年轻医生来说,这会是一条新的成长路径。

在万小平上述维度的部署中,上海一妇婴的“腔调”不言而喻。“善良”理念、三甲专科医院的使命也在每个部署、每个细节中,得以诠释和延展。

猜你喜欢

腔调妇产科上海市
上海市能源经济相关信息
——2022年1-6月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流行语译成古文也有腔调
上海腔调
腔调·愿君日后多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