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图书馆读者服务,构建高校智慧图书馆

2021-10-12

科技视界 2021年27期
关键词:馆藏服务质量馆员

田 璐

(成都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0 引言

图书馆是我国高校基础设施结构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可供学生进行各种资料信息的查询及课外读物的阅读等,为高校学生提供相对自由、舒适的空间进行阅读体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以读者为服务中心,不断对图书馆服务模式进行调整与创新,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近年来,随着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渗透,切实帮助各类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工作质量与速率的提升,高校图书馆也应加强科技的融合,积极打造智慧图书馆,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进行管理工作的完善,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1 智慧图书馆的基本特点

1.1 互联互通化特点

智慧图书馆实际上就是以传统图书馆内容为基础,通过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各类资料信息及各个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化,以此构件多维度的连接关系,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速率的全面提升。

1.2 高度集群化特点

智慧图书馆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持,实现馆藏资源的线上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对用户群进行扩充,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速率,这就赋予智慧图书馆高度集群化的特点[1]。具体来讲,传统图书馆的纸质资源相对有限,通过智慧图书馆的建立可以借助集群途径使得资源逐步扩充,如各种电子图书文献以及高校各学科的网络课程等等,以此进一步满足学生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1.3 便利化特点

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融入,为学生读者建立了泛在化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冲破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下空间因素的限制,只有具备移动终端和无线网络即可实现任何时间与空闲环境下的借阅体验。这种无障碍性的图书馆服务方式为广大学生读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1.4 个性化特点

智慧图书馆主要是对传统纸质资料进行整理并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输入线上图书馆平台,实现线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对接,读者结合自身需求在平台点击相应的功能模块,以此获取自身所需信息,满足高校学生读者的个性化借阅需求。

2 高校图书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馆藏资源有限且利用率较低

经笔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藏资源匮乏的问题,智慧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覆盖面较小,特别是对于国外的专业性期刊文献,这部分资源对于当前高校图书馆而言尤为短缺[2]。同时,馆藏图书资源门类不够丰富,且各个高校之间缺乏有效的图书馆信息互通机制,各校之间缺乏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使图书馆服务质量大大降低。

2.2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想要实现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对馆员的服务工作加以规范和约束。但是,当前多数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在管理制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3]。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下,智慧图书馆平台的运行对于馆员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其本着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规范每一项管理工作行为,而此时,智慧图书馆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则得以凸显。

2.3 智慧图书馆服务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设置了图书情报及图书馆相关专业。该部分高校更加重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但是就其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其服务范围只是局限在学校范围内,具体来讲,也就是学生只有在校园范围内利用校园网络才能够对本校线上图书馆平台进行登录和使用。但是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很多时候学生也需要在校外的环境下进行各种图书文献资料的查询和阅读,但是由于高校建设的智慧图书馆系统尚未设置VPN校外访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4]。

3 提高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3.1 丰富馆藏资源

针对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匮乏的问题,高校应适当增加专项资金的投入,对馆藏资源加以充实。可结合图书文献的结构配置需求购买国外高质量的数据库资源,同时,还应积极构建各高校之间的图书馆信息共享平台,并对信息共享机制加以优化,对学生跨校借阅程序进行简化,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而优质的图书借阅体验。而对于馆藏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学校方面应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将阅读内容不再局限在专业知识范围内,同时还应向其他领域扩展,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2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高校智慧图书馆机制的运行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尤其是对馆员工作行为的约束和规范。与传统图书馆的馆员相比,智慧馆员与其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智慧图书馆的运行模式下,馆员需要在具备图书馆管理工作技能的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管理制度中一定要体现对馆员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水平等进行严格要求,明确各部分服务内容及每一名馆员的工作责任与权力[5]。另一方面,应建立科学的馆员培训机制,兼顾图书馆员的数字化、信息化专业技术水平和信息预测与评判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实现馆员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3.3 建立个性化服务模式,扩展服务范围

为打破高校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局限性,应建立个性化的线上图书馆服务模式,进一步突出“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并在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优化,改善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诸如预约服务、图书借还提示服务、垂直门户服务等,更好地体现出智慧图书馆的优势。例如,可利用图书馆终端系统对学生的阅读偏好以及文献资料需求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合处理,以此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主动化服务。另一方面,高校还应构件智慧图书馆信息反馈体系,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服务是双向的,高校在进行图书馆管理的过程中,应搭建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通道,即不仅要向读者提供良好的图书馆服务,还应建立相关的反馈机制,通过听取读者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读者服务质量[6]。

4 结语

图书馆作为高校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满足学生的图书文献借阅需求,高校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渗透,积极打造智慧图书馆,并结合具体问题制定提高智慧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多元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智慧图书馆的应用价值,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

馆藏服务质量馆员
馆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倾听患者心声 提高服务质量
坚持履职尽责 提升服务质量
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提升服务质量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