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实验细节,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执行力

2021-10-11孟凡群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8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乒乓球天气

孟凡群

21世纪科技高速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明显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科学素质的培养要从小抓起,那小学科学课应该怎样上呢?现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理清结构,把握实验的脉络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含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作为一名科学教师,首先应该对不同的知识领域通览教材,理顺科学知识的结构,形成知识地图,既有助于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也有助于各知识概念的细节把握,了解同一知识领域中的实验脉络。

二、注重细节,提升探究的执行力

(一)活用教材,整合资源

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材,让教材为科学探究服务,用教材而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才可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潜在优势。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版教材最大的优势是按照单元主题—课主题—话题的顺序进行编排。以“天气”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探究:第一阶段,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信息描述天气中的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并收集与记录较长时间的天气信息,制作“天气日历”;第二阶段,对记录的四种天气特征的数据进行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第三阶段,对观察与记录的数据进行小组探讨、分析与小结,这样学生就可以对本地“天气”有整体性的大概认识。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按课时进行教学,而是进行单元的整体教学,以“天气日历”作为主线,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本地较长时间里每天的天气变化,并要求学生像气象学家那样去跟踪观察、测量和记录天气状况,通过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的过程,让学生对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模拟实验,精选器材

在模拟实验中,实验器材的选择很关键。“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却是陌生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只是结合恰当的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将抽象的大框架改为具体、熟悉与可操作性的小概念。

教材中是用乒乓球模拟地球,用手电筒模拟太阳,但是实际操作中,乒乓球不方便操作,手电筒的光聚光,与太阳的光芒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用小地球仪替换乒乓球,并把“地球”从地球仪的架子上拆了下来,用我们生活中随后可见的一次性筷子进行固定,地球北极朝上、南极朝下,学生在操作时可以握着筷子控制“地球”运动。与教材中的乒乓球模型相比,“地球”模型更趋向地球原型,更被学生所认同。而在手电筒的处理上,我使用了应急的电子节能灯,这样的节能灯的光是可以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的,更接近太阳原型。

(三)细致安排,关注学生

“昼夜交替现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也是“地球运动”的起始课。这一课,笔者先让学生科学探究,对昼夜交替现象能做比较合理的解释,这样可以为学生后面的地球自转、公转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知识的学习打基础。昼夜交替每天都在发生,这一自然现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而且通过观看电视或阅读书籍,“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的观点早已在部分学生脑中根深蒂固,但是若要学生讲出证据,学生什么也说不出。大多数学生還停留在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地球的运动,他们的认识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明白,在信息有限的情况下,对于一个现象我们可以有多种解释,要想找到正确的科学解释,就必须寻找更多的信息和证据,这就需要通过模拟实验。

“昼夜交替现象”一课课前交流的环节就是想要传达这样的一个信息:“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初步感知“在没有新的证据之前,这些猜测可能都是成立的”。将太阳和地球比作两个拳头是给孩子搭建猜测的梯子,而后面让学生发表观点,提出假说这一环节,教材中只出示了四种假说,而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想象是不可估的,还有很多其他的想法,我也都是一一予以展示。只有有了猜测,才有了探究的目标,为“模拟实验,求证假说”确定了探究的方向。学生选择其中自己认为的假说进行验证,进行科学的探究。整个实验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猜测—提出假说—模式实验—实践验证,而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结束,而是一个延续,为学习“地球运动”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王海英.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课型结构的设计思路[J].基础教育论坛,2016(12).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乒乓球天气
乒乓球悬浮术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Weather(天气)
靠拢的乒乓球
输气管道砂冲蚀的模拟实验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弹道修正模拟实验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