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实践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21-10-11魁玉兰刘亚玲黄泽涵孟子芸胡建莉杨盛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医学生科普医学

魁玉兰,刘亚玲,李 悔,丁 卉,黄泽涵, 李 婷,孟子芸,胡建莉,张 涛,杨盛力

(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2;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2; 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明确提出: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1]。实现全民健康不仅需要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而且更需要的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大力普及医学健康科普知识,从而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医学科普不仅仅是医生的工作,广大的医学生也应积极地参与到医学科普工作中。因为医学生进入大学后, 接受了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教育,同时,思维更加开阔,富于想象力,新知识接受能力强等。作为医学人才,在传播医学科学知识的时候, 医学生的这些特点都为他们参与医学科普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所以医学生有望成为医学科普团队的一股中坚力量[2]。因此,提高医学生的医学科普意识及科普专业能力,增强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有助于实现全民健康,医学院校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的科普能力,使医学生充分运用其医学知识,向民众传播医学科学知识,使其成为医学科普团队的重要力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华中科技大学219名医学相关专业的在校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9人,女生140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问卷调查法对该校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意识以及科普实践经历调查,以不记名的形式进行。问卷题型包括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和开放性题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医学生的基本信息、医学生的科普意识、医学生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意愿、医学生参与或未参与医学科普实践的原因、医学生的医学科普实践成果的统计、分析等方面。为了确保问卷的效果,提前对每一位参与研究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调查结果采用人数、百分比描述,频率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共发放问卷219份,有效回收问卷219份,回收率为100%。参与调查的医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医学生的基本情况

2.2 医学生对医学科普的认知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中,95.00%的医学生认为医学科普重要,5.00%的医学生认为医学科普不重要,表明当代医学生对医学科普重要性有较高的认识程度。调查医学生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关注结果显示,18.10%的医学生对医学科普关注度较高,对医学相关的文章、视频及讲座等的关注频率≥1次/天,34.76%、23.33%的医学生关注频率在≥1次/周和≥1次/月,而23.51%的医学生对医学科普关注度处于较低水平。如表2所示,对不同重要性认知组别的学生进行科普关注度的组间比较发现,认为重要和不重要两组医学生对科普关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医学生对科普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和科普关注度分析

2.3 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实践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中,177名(80.82%)医学生无医学科普相关实践经历,42名(19.18%)的医学生有参与医学科普相关实践经历。

进一步调查分析医学生未参与医学科普实践人群现实原因,占比最高为医学生的主观因素,这一部分人群自我评价不高,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没有很好的条件,其次认为学业繁重缺乏充足的时间及精力参与医学科普工作,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医学生未参与医学科普实践的原因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医学生认为开展医学科普工作所需的条件主要有:医学生自身的能力(写作、绘画、视频制作等)(74.43%)、有扎实的医学科学知识(79%)、有相关老师的指导(67.58%)、有良好的平台(66.67%)、个人的创新能力(68.49%)等。

另外,研究是否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影响因素,将性别、年级、专业等因素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这些因素与是否参与医学科普工作无显著性关系。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2.4 医学科普具体实践情况

针对42名参与过医学科普工作实践的医学生这部分人群,我们开展了科普实践类型、参与年级、参与次数、科普实践活动次数、花费时间等相关实践细节情况,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对参与医学科普人群在写作、绘画、视频制作方面的能力水平进行自我评估,通过与他们参与完成的医学科普作品数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医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完成医学科普作品的数目之间,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绘画能力和视频制作能力与创作的医学科普作品个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如表5所示。

3 讨论

3.1 医学生参与科普工作的现状分析

医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了基本的医学科学知识教育,且对医学科普的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但是其参与度不够高。很多医学生虽愿意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传播健康知识,但是这些医学生中能够真正参与到医学科普活动中的却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医学生对自己的科普能力没有信心,学校对培养医学生的科普能力重视度不够高,平时参加的医学科普活动较少,没有相关专业人士的医学科普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医学科普概念,对医学科普知识的兴趣较低,没有将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普及民众的强烈意识[3]。因此,只有少数的医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医学科普活动中。

3.2 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决定医学生积极参与医学科普团队并完成医学科普工作的因素主要有:医学生自身扎实的医学知识、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绘画能力、视频制作能力、专业的教师指导以及良好的平台等。此外,医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及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等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不一定说明其中的有些因素不是造成医学生参与科普工作的因素,而可能是由于样本量有限造成的。

目前,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工作处于一种有心无力的被动状态,他们虽掌握着一定的专业医学知识,其为大众服务的积极性也较高,但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能够真正参与医学科普活动的人数较少[4]。大多数医学生虽想参与到医学科普工作中,但是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目前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医学生很少。

3.3 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普工作能力的必要性

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普素养不仅可以向大众传播医学知识,帮助大众,而且也可以在进行医学科普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一方面,在网络及新媒体兴起的大时代下,“伪医学”“伪科普”搭乘网络便车进入到民众的生活中[5]。因此,需要大量的医学科普人员为民众辟谣,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工作者的后备军,应该成为医学科普团队的一支主力军。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大众提供医学科普知识, 尤其是常见病的防治及治疗知识, 帮助人们以科学、客观、合理的态度来对待疾病,不被伪医师虚假广告手段欺骗。另一方面,医学生良好的医学科普素养有助于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向大众传播医学科普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大众,提升自身的价值,也使医学生可以查漏补缺,不断完善

表3 影响医学生是否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表4 参与医学科普具体实践情况(n=42)

表5 个人能力与参与科普数目分析

自己专业知识水平[6]。因此,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普素养是一种利民利己的必备素养。

3.4 加强医学生科普工作能力的建议

加强医学生的医学科普工作能力,需要国家政策、学校老师、广大的民众、医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努力和帮助。如果仅靠医学生自身很难提高其创作能力,也很难提高其关注度[7]。以下主要从医学生、医学院校、社会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如何提高医学生的科普能力。

3.4.1 医学生自身

医学科普的基础是专业的医学科学知识,因此,医学生首先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其次,科普形式丰富多彩,医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参与不同形式的科普工作中。医学生平时可以多看优秀的科普文,多写医学科普文,提高自己的文笔。也应多学习绘画技巧及视频制作技巧等,学习科普宣传技巧以及相关软件、媒体等应用技术。还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相关的医学科普活动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普能力,如参加大学生科普志愿活动、大学生科普竞赛等[8]。

3.4.2 医学院校

学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医学生的科普能力,可以举办各种医学相关的科普活动及科普能力培训工作。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题讲座、参加社区科普志愿活动、医学科普演讲比赛、主题日科普征文活动等,提高其医学科普参与度[9]。学校也可以开设专门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10],设置相应的学分制,请相关的教师传授科普技能,讲解医学科普工作的相关知识,将医学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培养出大量具有医学科普工作能力的医学人才。总之,医学院校是增强医学生科普工作能力的重要阵地。

3.4.3 社会和政府

医学生几乎没有临床经验,所以相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医生来说,在民众心中的信任度不够高,但是医学生开展科普工作的时候需要更多的肯定和鼓励。民众可以对医学生的科普工作给予一定的肯定,对医学生保持一定的信任,以此来促进医学生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政府可以对医学科普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提高其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当今社会自媒体手段越来越多样,网络与移动设备已成为医学科普的重要阵地[11],目前大众广泛应用的社交平台和新媒体应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如抖音、快手、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及小红书等,使医学生的科普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使更多的民众受益。

猜你喜欢

医学生科普医学
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转化医学理念结合CBL教学法在口腔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安徽医学》稿约
医学的进步
科普达人养成记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