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训练中的呼吸运用

2021-10-11李春朝

魅力中国 2021年32期
关键词:歌唱者牧歌换气

李春朝

(深圳市龙华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引言

蒙古族作为我国能歌善舞的一个名族,草原风情孕育着无数的少数名族儿女,他们在草原中辛勤的生活劳动。而蒙古族人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多样的形式以及丰富是内涵都代表着他们直抒胸臆和对音乐的喜闻乐见。古族民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望着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的山川,从此景中抒发着他们对感情和生活的景象描绘。蒙古族人民借景抒情歌颂了歌颂草原生活,赞颂英雄人物等等。在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等地区最为流行的歌曲--《牧歌》民歌,最早在《东蒙民歌选》出版,在1948 年安波、许植、胡日编辑出版。《牧歌》民歌作为蒙古族人民最为真爱的一首民歌,此歌宽广悠长、旋律优美生动,同时歌颂了蒙古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及对家乡的真挚情感,从而体现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荣威一体的关系。

一、呼吸的重要性

在歌唱中,合唱作为歌唱者的一种表现形式存在,在合唱团中呼吸对于音色、音质、音准、力度变化、音区转换等等的转化形式尤为重要。在歌唱中,呼吸的形式很多,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有很大的差异性。歌唱中对呼吸性有着很强的要求性,他必须掌握一定的呼吸技巧。而我们生活中呼吸作为我们生存的标识,自然呼吸去就可以,只是身体的一种自然生理活动。

在合唱中呼吸存在差异性的不同主要表现。生活中,人们通过语言作为感情的一种交流,交流者可根据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大小,两者能够舒适的相互听到交流的内容就可以,对呼吸没有可以的技巧要求。而在合唱中却截然不同,合唱中要要以歌唱者要以音响为乐音,他需要根据音响的程度来体现感情,表达艺术的一种境界。同时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因此唱的呼吸有着其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与方法,必须通过后天训练从而达到服务歌唱艺术的目的。

合唱呼吸与声乐呼吸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但声乐演唱是个体,所以在呼吸时,针对气息的处理需要根据乐曲的强、弱、急、缓来设定体现歌唱者的一种自身表现力。而在合唱团中,首先人数从个体变成群,那么在合唱中呼吸就不能像声乐演唱中自由呼吸,而是要根据作品的乐句、歌词、强弱等来换气,在合唱中急呼急吸、缓呼急吸、缓呼缓吸、循环呼吸四种呼吸方法作为最常用的呼吸方式。

二、发声训练中呼吸的运用

在歌唱中,呼气是对发声产生总打影响的,发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气息。而振动的刹那间即为“起声”,在起声中可分为两种,分别为“硬起”和“软起”。而在呼吸中两种有很大的差异性,“硬起”是以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气流在肺部冲击发出比较紧迫的发声;“软起”为肺部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硬气”作为“软起”的发音前提基础下进行,同时保持了气息上下进行的一个状态,是控制发声的基础。

因而对于许多中国传统歌唱者来讲,学习正确的掌握中国传统歌唱音乐艺术声音呼吸,乃是他们学习中国歌唱艺术呼吸音乐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一种艺术知识基础。更好的音乐进行对我们歌声以及呼吸时的速度时间控制的有效管理只有歌声才是你可以认为是最好听的声乐,呼吸时的控制速度是我们继续歌唱的最大力量原动力。声乐歌唱界历来一直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这种规律性深呼吸在整个声乐歌唱训练过程当当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它确实可说是一个作为歌唱者首先也就是说应该知道必须首先学会的一项作为歌唱者的基本功。

三、《牧歌》中呼吸的运用

(一)曲式结构

《牧歌》一段演奏曲形式是由各4 小节的两个重音乐句组合构成的一种方整性一段演奏曲式,五声部的d 宫四小调式。第一阶段乐句上行旋律以弦乐属音"5"为旋律骨干声发音,音调在"3~7"之间旋律回旋起伏往复、悠扬飘逸.第二乐句全部结束在旋律属性主音上,形成半终止.第二阶段乐句反向的上下行,以旋律宫音"1"为旋律骨干声发音,在"5~1"之间回旋起伏缓缓流淌,低回婉转.第三乐句全部结束于旋律主音,形成全部半终止.

(二)呼吸运用分析

合唱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混声。在混声合唱中,每个人的呼吸声部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他是根据歌唱者对艺术风格的情况而定。《牧歌》呼吸旋律差不多是没有不同的,其中区别产生主要是在声部的装饰声和伴唱声的变化,主要是正确的把握好主辅声部各呼吸点以及辨别清楚其气口大小呼吸点区别的要点共性即可。《牧歌》中的每个旋律声部与主辅旋律之间的差别,常常表现在声音起伏、动静结合变化的过程中,然而这种交替结合也对合唱呼吸带来较大的困难。如果把握不准每个旋律之间的进呼气节点,将很难演唱好。《牧歌》其对合唱着自身对声部的气口大小、呼吸快慢控制很严格。

在《牧歌》的声部乐句中常见提示中,在呼吸和换气点的旋律时一般都表明提示。同时在艺术的演绎中,不同风格的乐段或不同声部中的呼吸方式演绎出的《牧歌》效果会截然不同。乐部声部呼出的快慢方式直接影响歌曲的欢快、悲伤情绪的演绎,快吸快呼或快吸慢呼方式一般出现在欢快、活泼、激扬、热烈情绪演唱中;慢吸慢吐的呼吸方式一般出现在自由舒缓、柔美、浪漫、痛苦的情绪演奏为主;循环呼吸的方法一般作为合唱艺术独有的较长音中,呼吸技术的快慢是演奏的方式,在演唱中控制好呼吸的换气方式。

(三)《牧歌》中具体分析

《牧歌》的第一小节首先就运用到了起声呼吸,保持激起的气息紧张度下进行发声前用缓吸气的状态,然后再开始唱。在这个几个小节内首先缓慢吸气,然后再缓慢的吐气,在吐气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均衡,让整个声音状态保持在一条线上,音量也是一样的,保持同一音量。

当女高在唱“翠绿的才地上”这一段旋律时,前面休止的小节,是给足够的吸气时间,在唱到“哎”的时候,前面有一个换气记号,那也就是说在这个地方是需要换气的,在唱合唱的时候呼吸换气一定要严格按照谱子上来。从这个地方到后面,会用到急吸缓呼的方法,瞬间吸气,然乎匀速的吐气。

在这一段旋律中,就可以根据歌词或者连音线对呼吸做不同的要求,首先女高部分,有唤起记号,女低部分,没有换起记号,从歌词何以看出,“撒”字这个地方进行换气,也就是第二小节换气,男高也是一样的,在第三小节进行换气,那其实这三个声部是依次的主旋律声部那这个地方就是三个声部进行轮流呼吸,也叫声部进出呼吸。

在这几个小节中,运用到了循环呼吸,循环呼吸是个体的气息不够时,需要换气,在合唱中要求队员们轮流的换气,使合唱音效表达流畅。

结论

总之,能够正确的控制运作呼吸是作为歌唱中必要的条件之一,呼吸也是合唱中最重要的训练环节。在呼吸的训练中,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单最终遵循的原理都是对合唱者所控制气息的运作方式。我们将创造科学的方法为歌唱者在合唱事业中夯实基础,为合唱团长远的发展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歌唱者牧歌换气
牧歌飞到天安门
我是人体的“换气站”
永远的牧歌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哼着田园牧歌,遇见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
泳池“飞鱼”换气记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学自由泳
清晨别急着开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