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拓展训练选项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探析

2021-10-10李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学内容

李伟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宁夏银川 750021)

拓展训练选项课是高职学生体育必修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内容,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全面塑造学生个体、提高团队素质和培养综合职业素养的高职学院体育选项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与拓展训练教材、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有机融合,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基础和课程目标的基础。借助拓展训练独特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未来职业发展,促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内涵与行为要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1 文献综述

张艳在《体育课程参与课程思政的路径初探》中指出,体育课程的开展带有明显的实践性、具体化、潜移默化的特征,在具体的知识及技能学习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传承,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生动方式,是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1]。

谢大静在《高职体育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基本内容教学环节的竞技类活动中自觉接受思政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竞赛让学生感知体育运动的规则、道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敢顽强、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2]。

苏转平在《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程思政中的应用》中指出,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挖掘项目本身所具有的思政元素,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与国家和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同向同行;通过校本特色课程开设,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合作、积极参与、诚实守信的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敢于创新、乐于奉献的精神[3]。

综上所述,高职体育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综合品质教育,有着显著的必要性、广泛的途径和丰富的内容。拓展训练是新兴体育项目,目前高职拓展训练课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开展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极少,但是拓展训练所具备的课程思政元素的多样性是非常显著的,借助拓展训练独特的教学模式,及课程本身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够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效果和思政教育目标。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高职院校拓展训练选项课“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图书、期刊、网站等,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2.2.2 实地调查法

调查本地区部分拓展公司党建方面的产品,收集整理拓展训练“课程思政”元素及课程实施情况。

2.2.3 访谈法

与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交流,指导“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访谈拓展公司培训教练,了解党建拓展的项目、内容与实施效果等。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拓展训练选项课“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最好的课程思政一定是在专业知识精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演绎,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能够从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点,自觉在专业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结合学科内容,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使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合二为一[4]。拓展训练“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合二为一”作为首要原则、指导方向和总体目标。

3.1.1 “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方向

打破一本教材一门课的模式,选用北京大学钱永健教授所著的《拓展》作为课程的主教材[5];根据拓展训练课程立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定位,将宋贤钧等著的《大学生职业素养训练》作为课程理论教材[6];结合课程目标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四个坚持”第七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的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这一价值体系与拓展训练课程目标是一致的。梳理思政元素与课程的内在联系,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拓展训练课程思政的元素。

3.1.2 “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融合

如表1所示,6个课程教学项目的思政元素融入点和预期教学效果,以此所构成的课程内容体系,作为课程的第一个教学模块。在教学中为实现更好的效果而逐一进行主题教学,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个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整体,在这一模块教学实施后,将其作为课程后续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学生基本行为准则和实现课程目标的基础。

表1 拓展训练选项课“课程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

3.2 拓展训练选项课“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3.2.1 教学实施

围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拓展训练选项课为目标,首先在课程目标上拓展训练核心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借助拓展训练课程本身极具可塑性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器材等方面综合进行课程设计,实现拓展训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紧密、有效地结合。

(2)发挥拓展训练教学方式上的优势

发挥拓展训练的体验式教学优势,建立“案例导入+知识引导+小组分析讨论+深度体验+点评+总结归纳+能力拓展”为一体的教学模式。运用体验式学习圈(即体验—反思内省—归纳整理—应用)在教学的体验部分进行理论的铺垫;在反思内省部分进行引导;在归纳总结部分进行补充;在应用部分给予建议,以实现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具体化、针对性和侧重性的教学,最大化地保障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教学实践

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学习难度,建立“总分总”的教学实施模式。先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再逐一开展融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题的课程教学;最后,将思政元素综合融入同一个教学内容之中,以实现课程内容体系与融入元素体系的双向有机统一。

(4)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春》时,考虑到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笔者在阅读教学时先给学生播放了轻柔的轻音乐,伴随着动人的音乐,笔者引导道:“提到春天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来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什么样子吧!”在音乐中,学生的思绪与情感被带动起来,很快便进入了情境,对文本也有阅读的兴趣。这种“留白”的情境创设,可以给学生更多想象与思考的空间,以更好地开展进一步的教学。

运用“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完成线上学习和教师教学空间推送的内容,课中教师进行线下指导和讨论答疑,课后学生完成拓展练习和效果检测。借助云班课、学习通、微信等线上教学平台,扩展课程学习的空间,建立师生深度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主题探讨的参与。

(5)多元化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拓展训练教学与学科教学有很大的差异,无法有直接的结果性收获,需要经过阶段性的学习,在身心方面获得提高进步。为此,拓展训练教学评价不是客观情况的叙述,而是一个综合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过程[7]。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个人评价和团队评价有机结合,倡导“正向激励”构建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

3.2.2 教学资源

(1)教师资源

根据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组建有效的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多年的拓展训练教学经验,具备课程的自主开发、教学器材的设计和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马克思主义教学科学研究部的教师应具备与课题相关的扎实理论知识,对课程思政有着更深入的研究与理解。此外,还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课题的研究者、教学的探索者和实施者。

(2)学生资源

为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骨干带头、团队合作、党员模范等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8]。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

(3)教学场地、器材、设施资源

学校为拓展训练选项课提供的素质拓展基地、充足的教学器材和其他配套设施将保障课程的顺利开展。部分器材因教学效果的需要将进行自主设计与制作,和双解码教学器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素材的设计,制作2套不同颜色的卡片,每套13张。极速60秒教学器材,以国家不同时期、不同方向发展成果为素材,每个内容浓缩成一张卡片,每套教学器材共设计30张。

(4)信息化教学资源

借助微课、云班课信息化教学平台、微信等线上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课前发布预习材料,扩展学习空间,课后线上主题讨论,强化学习效果。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积累,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得到更加高效和有效的运用。目前,已经制作了拓展训练教学部分5集技术类微课,收集、整理和制作了各教学内容,分别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理论引导、课前预习和课后回顾等知识整理和图解。

(5)校企合作教学资源

借助假期企业挂职锻炼机会,通过与企业单位的交流合作,深度了解行业动态,拓展行业认知,及时获取先进、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技术发展方向等一手资料,进而拓宽教学研究方向与科研视野,持续促进教学水平提升、教学内容迭代、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升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基于拓展训练课程专业目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育人目标的一致性,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拓展训练课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将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拓展训练课程的基础、主导思想、教学主线和核心目标,并作为整个课程的第一模块开展教学。

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拓展训练课程紧密融合,强化和明确课程目标,提升课程的价值,优化课程结构,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以实现该课程更好的育人效果。

4.2 建议

一方面应加强授课教师理论学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和开展教学观摩等方面的教师综合能力强化。另一方面,应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进行课程共建,弥补拓展训练课授课教师在理论方面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整轮次的教学实践,记录、归纳和总结课程实施中的问题、现象、学生的反馈等数据信息,不断改进不足、优化课程、完善细节,使教学计划、教案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更加合理和有效。

发挥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学生的现状、环境相结合,促使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此培养学生更好的品质、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