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增强鲁棒性的农网低电压解决措施研究

2021-10-09许永

时代商家 2021年27期
关键词:低电压农网解决措施

许永

摘要:近年来,农村电网负荷持续攀升,用户在用电高峰期用电时出现的“马力不足”“低电压”问题日益凸显。为适应新时代供电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要求,以电压质量、优质服务、供电可靠性为抓手,抓牢“三基”、全面推进“低电压”常态化综合治理,逐步解决“低电压”问题,实现提升用户电压合格率、公变出口电压合格率的目标,公司员工通过反复推敲,提出“低电压”治理五步工作法,率先赢得了客户赞誉,提高了企业效益。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基于增强鲁棒性的农网低电压解决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增强鲁棒性;农网;低电压;解决措施

配电网络尤其是农村低压配电网络长期存在“低电压”问题。各地供电企业都在通过各种措施查找原因,再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升配电网末端电压。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12325-2008)相关规定:20kV及以下三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范围为-7%~7%,220V单相供电电压允许偏差范围为-10%~7%,当电压值的偏差超出这个范围,则表示电能质量出现问题,其中以“低电压”问题尤为突出。

一、研究背景

农网低电压的鲁棒性衡量了网络对外界干扰(如蓄意攻击或随机故障)的响应能力,在这种变化下(移除部分节点或边)保持其功能的网络被认为比不能保持其功能的网络更加鲁棒。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重连机制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式,常用于调整网络的拓扑结构以提高网络的鲁棒性。重连机制,即受影响的节点与故障节点断开连接,并以特定的概率连接到另外一个非故障节点。大量重连机制用于提高网络的鲁棒性。基于0阶零模型的重连机制,通过对边随机删除和创建操作,提高网络的鲁棒性。尽管基于0阶零模型的重连机制保持了网络的边数,但会引起节点的度值发生变化,如基于香农熵的重连算法。基于1阶零模型的重连机制通过随机选择两条边进行重连操作,以提高网络的鲁棒性。尽管保持了网络的分布不变,但随機选边难以准确找到合适的节点,增加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如基于最大连通分支的重连算法。

二、低电压成因分析

(一)低压供电半径过长

低压供电半径过长是引起配电网低电压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配电网分布范围广且较为分散,低电压问题在配电网中并不具有整体性,只是配电网中一个或几个较远分支用户出现低电压,且随着供电距离的增加,线路损耗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电压降明显,低电压问题就越突出。

(二)10kV线路末端电压低

在农村配电网系统中,受上级电源点配置不足的影响,不仅增加了10kV线路供电半径,同时还会引起10kV线路末端电压低。据该局相关数据统计,10kV中压线路共347条,所涉线路的平均长度为6.02km,比中压线路的规定供电半径还要长1.02km,直接引起的后果就是,线路末端或分支上的配变电压过低,影响供电质量。

三、基于增强鲁棒性的农网低电压解决措施研究

(一)开展“低电压”治理

回头看常态管理,虽然通过运维加工程治理的策略,消除了“低电压”,但是随着线路负荷、运行年限、环境的变化,季节性“低电压”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地区大功率用电设备逐年猛增,每年的夏、冬两季短时“低电压”问题依然存在。精准立项,保证项目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可实施性。通过对“低电压”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结合“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原则,建立“低电压”治理项目储备,剖析中低压结构问题、针对配变户均容量、供电半径等重点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低电压”问题。闭环管理,针对所有用户、台区出现“低电压”的情况,严格执行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根据PDCA循环法则,做到发现一处,治理一处,归档一处,确保治理过程中不遗漏问题用户或台区。

(二)限制圆特性及控制策略

综合电流限制圆特性和电压限制圆特性的分析,可以得出农网末端的电网模型运行在限制因素下的几何特性为:

由(1)式所描述的电流限制圆特性区域与由 (2)式所描述的电压限制圆特性区域的交集(如图1所示),即该区域为电网正常运行的可运行区域,而其他区域则为非正常区域。显然,可运行区域的大小影响着低电压解决措施应对电网波动的能力,直接决定着解决措施鲁棒性的强弱。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农网低电压问题,就应借助电流电压限制圆特性,确定针对解决农网低电压问题且符合电网限制要求的电网运行电压Ug的大小,使得电网的可运行范围增大,应对电网波动的性能得到改善,最终达到增大解决措施应用范围的目的,切实增强解决措施的鲁棒性。首先分析Ug的变化对外圆的影响,三种不同Ug情况下的对比示意图(如图2所示)。结合图形分析不难得出,Ug逐渐增大,外圆的圆心将在纵轴的负半轴向下移动,如图中所示3种情况的a,b,c点,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外圆为圆1,2,3,在仅考虑外圆和电流限制圆的情况下,电网可运行区域为外圆内部区域与电流限制圆内部区域的交集,显然,从图2中可以看出Ug的变化对该交集区域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接下来分析Ug的变化对内圆的影响,电网最终的可运行区域是在上面仅考虑外圆和电流限制圆的情况下,再结合考虑内圆的限制,即外圆和电流圆交集区域再与内圆外部的交集区域。同理,三种不Ug情况下的对比示意图(如图3所示)。

同样,Ug逐渐增大,内圆的圆心将在纵轴的负半轴向下移动,如图中所示三种情况的a,b,c点,所对应的圆分别为圆1,2,3,随着圆心的下移,内圆也整体随着下移,那么将会导致最终的可运行区域增大。但是当内圆继续下移至其不再与电流限制圆有交集区域时,可运行区域也将不会再增大。因此,所求得的最佳网侧运行电压Ugbest可使得系统正常运行范围为最大,切实增强了解决农网低电压问题措施的鲁棒性。

(三)增加并联补偿装置仿真验证

电流通过配电网线路传输时,会在线路阻抗上产生有功和无功损耗,进而引起负荷电压降低,增加并联补偿装置,对配电变压器进行集中补偿,负荷自然功率因数为0.9,补偿采用动态补偿法,将负荷功率因数提升至0.95,补偿容量由配电变压器最大负荷确定。采用并联补偿装置后,有效提高了线路末端负荷电压,针对功率因数较低类型“低电压”台区,可以采用并联无功补偿装置对“低电压”问题进行治理。

(四)配电自动化规划

①就地型馈线自动化不依赖于主站和通信,动作可靠、处理迅速,能适应较为恶劣的环境,自适应综合型是就地型的一种,具有定值自适应,方式调整不需重设的优点,是通过“无压分闸、来电延时合闸”方式,结合短路/接地故障检测技术与故障路径优先处理控制策略,配合变电站出线开关二次合闸,实现多分支多联络配电网架的故障定位与隔离自适应,一次合闸隔离故障区间,二次合闸恢复非故障段供电。目前线路上用型号为ZW20B-12的柱上断路器做分段开关,该型号断路器为三相共箱式全密封结构,弹簧操作机构,真空灭弧,SF6气体作为外绝缘。产品通过航空插头连接,具备自动化接口。外配PT和重合闸控制器后,可以实现重合器功能。线路上现有需要進行改造的断路器有4个,另外在支线上需新增一个断路器,改造时需要对5台断路器加装电源侧的PT和具备单相接地故障暂态特征量检出功能的新型配电终端。②故障自动定位装置。变电所出口处安装一组指示器,以便于发现故障发生在所内还是所外。无分支的主干线,根据地形条件和周围环境等综合条件来考虑安装间隔,可以每20至40根电杆安装一组指示器;有分支线路的,每条分支线和干线“T”接点的负荷侧,各安装一组指示器;分支线路较长的,可以在分支线1/2处安装一组。③主站功能选择。根据规划以及实际项目安排,气田主站只需实现运行监视、拓扑分析、告警分析、馈线自动化等基本分析应用。

(五)合理配置电网负荷

确保配电网络的电源。供电不仅是电网运行的基本功能,也是电网负荷转移的根本原因。在中压配电网故障的过程中,仍然可以通过双回路,三回路和环网供电等方式来保证电网的连续性。考虑到电网运行过程中双回路和三回路的不稳定性,并且供电过程容易不足,因此尽量采用环网供电方式,将功耗降低到最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环网外的开环用户遇到故障时,应设置2分钟内恢复供电的上限时间,以确保电网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运行。

四、结束语

电压质量直接影响着供电水平,解决低电压对于提高用电质量、减少损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治理过程中应结合具体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有效控制“低电压”所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末端用户电能质量和用电体验。

参考文献:

[1]黄长军.农网“低电压”治理措施探析[J].农村电工,2019,27(10):41-42.

猜你喜欢

低电压农网解决措施
以实例浅谈低压变频器低电压穿越的控制与预防
浅析农网配电智能化改造现状与措施
农网改造的质量管理措施
基于WXH—822A线路保护测控装置的三段经低电压闭锁的方向电流保护测试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农网配电线路线损成因及降损措施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