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三馆合作研究综述

2021-10-07蔺梦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档案馆文化遗产博物馆

蔺梦华

摘 要:文章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梳理了我国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三馆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介绍了三馆合作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的内容,探讨了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三馆合作机制,以期为三馆合作保护地方传统文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9-0105-03

关键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地方传统文化;三馆合作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12年,国家发布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1],“传统文化”一词逐渐成为高频词汇。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以下简称“三馆”)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三个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即Library、Museum、Archive(简称“LAM”或“ALM”),三馆密切合作、整合资源、同策同力,有利于形成共建共享的统一服务模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推动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关于三馆合作的研究成果,笔者梳理了以我国传统文化保护为主题的三馆合作研究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來源和统计方法

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源,检索日期截止到2020年12月20日,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地方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取相关文献6篇;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取相关文献6篇;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文化保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取相关文献2篇;为了避免漏检,以LAM、地方文化、传统文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取相关文献27篇;剔除重复、无效数据后,共获取相关文献23篇。

统计结果显示,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2007—2020年的相关刊物上,数量呈逐渐上升趋势,2016年和2019年达到相对高峰,但总体发文量较少[2],说明我国目前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不高。在这些相关文献中,期刊论文18篇,约占78%;博硕士学位论文4篇,约占17%;会议论文1篇,约占5%。期刊论文是主要研究成果,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研究成果较少,这些研究成果分布在图书情报、建筑及经济等专业期刊上,没有形成研究热点,缺少体系化和有深度的理论支撑。此外,我国有关传统文化的三馆合作实践较少,普遍缺乏体系化建设和完善的政策[3],仅有“北京记忆”“广州城市记忆工程”“深圳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天下湖南”等区域性的数字资源库建设合作。国际上有一些三馆合作的成果案例,如世界数字图书馆,德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门户项目,国际敦煌学项目等[4]。

2 三馆合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 三馆的历史

从发展历程看,三馆的区别并不明显,往往是两馆或三馆综合一体,并非单独发展。例如,古埃及和亚述的皇家图书馆承担着国家档案馆的职能;东汉时期的“兰台”兼具图书收藏和档案收集的职能[5]。三馆都承担着保护、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职能,为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003年,刘家真指出我国可将数字图书馆工程打造成整合中华传统文化资源的平台,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打造成全国性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共建平台,但这两个平台目前存在内容不够标准、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6]。

2.2 三馆的职能

2008年,国际图联发布的题为《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同与合作趋势》的研究报告指出,三馆都具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护历史、传播知识和教育大众的社会职能。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都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都免费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都属于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机构,职能、服务内容、机构性质的一致性为三馆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7]。

2.3 三馆合作的困境

国际上有关传统文化保护的三馆合作起步较早,1962年国际档案理事会在西班牙马德里圆桌会议上讨论了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合作关系。目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三馆合作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管理体制分割。二是相关的立法政策缺失。三是实践案例较少。四是理论研究成果较少。五是专业人才缺失等[8]。数字时代,为了满足民众的“一站式”信息检索的需求,三馆应建立融合的合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 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三馆合作内容

3.1 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财富,主要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是三馆共同的职责和使命。三馆应制订长期发展规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和重组,为公众提供知识服务[9]。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乡土文化特性决定,三馆除要进行技术合作外,还要进行现实层面的合作[10]。口述历史与公共展览的结合可视为将LAM资源呈现给用户的一种创新服务形式,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通过对口述历史方法的合理运用,生动、全面地展现了本土近现代民族史,值得我国学习参考[11]。

3.2 数字资源

三馆关于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数字资源合作主要集中在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方面,但存在管理体制分割、技术标准多样化、版权风险等问题。我国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协作机制。三馆应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利益驱动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资金投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标准规范机制等[12]。二是服务方式。三馆应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馆藏一站式检索”平台。三是管理运行。三馆可将项目管理模式作为区域性的三馆合作保护传统文化的模式,采取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辅的资金保障方式[13]。目前,有关三馆合作建设特色数字资源库的研究多为理论性探讨,虽然部分学者梳理了本地区现有的三馆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现状,但我国依然缺少区域性的大规模实证案例[14]。

3.3 建筑设计

近年来,许多新建三馆集中在同一区域,两馆或三馆共用一个建筑主体。在建筑设计方面,三馆在建设过程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因素。例如,福建省永安市在规划设计三馆一院工程时融入“天圆地方”和“燕城”等传统文化因素,凸显了传统文化特色[15];福建省福清市图书馆、档案馆和科技馆的室外园林景观设计把四大发明和地域文化作为设计主题[16];肖琼芳从“意义危机”的角度探讨了地域特色建筑文化对“三馆一厅”设计的影响[17];李双双从当下中小城市文化建筑复合化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通过独联体式文化中心的建筑设计实现地域文化传承的建议[18]。这些研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研究者属于建筑学界。二是研究内容主要是外观设计和园林设计。

3.4 文创产品

随着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走红,通过文创产品开发推动三馆合作成为新的研究主题。王广三以政府政策为切入点,对三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模式进行了探索[19]。宋宜嘉从历史文化、公共教育和文化推广的角度探讨了三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的可行性[20]。目前,有关三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的研究较少,仅有2篇文献。2017年,文化部确定了154家文化文物单位作为文创产品开发的试点单位,成立了“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21],以期推动三馆合作开发文创产品工作的持续开展。

4 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三馆合作机制

4.1 合作模式

在理论研究方面,李金芮、肖希明把三馆合作的模式划分为五类:一是以政府机构为主导,多类型机构参与合作。二是跨机构部门合作。三是成员自发组织合作。四是基于共同项目成立的跨区组织联盟。五是跨机构全面合作。在实践案例方面,内蒙古民族大学基于信息生态学理论探索了图书馆与博物馆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人员和管理部门的统一,打破了条块分割,建立了藏品信息库和蒙古文数字化平台,为其他机构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2]。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保护和数字资源开发的三馆合作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三馆应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合作。

4.2 合作路径

三馆合作的具体路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订长期发展规划。由于传统文化的涵盖面较广,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因此,三馆应梳理合作需求和范畴,确定合作内容,制订长期的发展规划,打造一支包括政府部门人员、图书馆专家、博物馆专家、档案馆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内的合作团队,共同设计行动指南。二是建立协作管理机制。由于三馆合作缺乏有力的组织和协调部门,合作呈现出自发性、不稳定性和暂时性等特点。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协作管理机制,发挥协同体系的作用,打破管理体制的壁垒[23]。三是搭建数字资源统一平台。三馆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对数字资源的格式、存储方式、加工方式、传递方式等进行统一规定,解决异构系统间的资源集成问题,建立统一的数字资源平台,利用人机交互等信息技术加强与国际三馆合作数字化项目的合作[24]。四是开展社区教育和文化服务。三馆除要合作开展数字化服务外,还要通过直观的形式对公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如开展民间手工艺创作交流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览、联合实施文化遗产普查项目等[25]。

参考文献:

[1]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EB/OL].[2021-07-02].http://www.scio.gov.cn/xwfbh/xwbfbh/wqfbh/2012/0719/xgzc/Document/1190119/11901 19_1.htm.

[2] 李金芮,肖希明.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管理体制模式及其适用性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3):26-34.

[3] 郑燃,李晶.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2(3):69-71.

[4] 郭鹏.国际图博档三馆融合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山西档案,2017(5):24-29.

[5] 王金夫.三馆学略议[J].江苏图书馆学报,1984(2):23-24.

[6] 刘家真.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3):36-38.

[7] 肖永英,谢欣.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合作机制研究進展[J].图书馆杂志,2015(1):29-35,48.

[8] 罗红.LAM(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作内容与模式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6):33-39.

[9] 罗小臣,罗红,曾小红.图书博物档案三馆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整合与服务[J].图书馆学刊,2016(4):43-46.

[10] 吕鸿.基于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3):127-129.

[11] 盛卿,肖鹏.口述历史在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不断发展的民族”展厅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6(5):19-24.

[12] 陆俊,邓瑞芬,胥伟岚.我国LAM资源共享推进机制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11):22-26.

[13] 黄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共建地域文化资源库研究:以南昌汉代海昏侯文化资源库建设为例[J].南方文物,2018(3):279-282,296.

[14] 魏青山,阎晓弟,李娟,等.陕西省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特色数字资源整合研究与思考[J].图书馆,2014(2):92-94.

[15] 林枫.构筑地方特色与传统文化的和谐[J].福建建筑,2007(10):34-36.

[16] 吴剑眉.新中式园林的文化回归:以福清市三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室外园林景观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5(1):72-74.

[17] 肖琼芳.湖湘建筑环境符号的场所语义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7.

[18] 李双双.中小城市独联体式文化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9.

[19] 王广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工作研究:基于《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的视角[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17):101-102.

[20] 宋宜嘉,杨艺,张馨琪,等.三馆融合视角下文创产品类别调研与开发思路[J].图书馆研究,2020(2):62-71.

[21] “全国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联盟”在京成立[EB/OL].[2021-07-02].http://www.shxb.net/news/caiji/2018/1029/16432.html.

[22] 张佳丽.信息生态视角的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整合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山西档案,2016(3):40-42.

[23] 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26-39.

[24] 项欣,祁彬斌,朱学芳.图博档馆藏实体多模交互式呈现的可用性评估[J].图书馆论坛,2019(1):92-99.

[25] 张慧:打破馆际壁垒,促进三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联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J].戏剧之家,2020(21):206-207.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档案馆文化遗产博物馆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博物馆
Tough Nut to Crack
露天博物馆
when与while档案馆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