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的教培行业转型趋势与新风口

2021-10-04刘艳

中国商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培机构学科

刘艳

今年的7月可谓是中国教培行业的命运多舛之月,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以及7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双减”政策似乎成为压垮原本就竞争激烈的教培行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政策文件不但信息量巨大,而且各地方执行力度非常到位,一夜之间各地学科类教培机构纷纷关闭停转,资本市场全面唱空。学科类教培行业似乎已经走到了行业的尽头,与之对应的非学科教培似乎要迎来全新的爆发期,但这两者之间是否会有必然的此消彼长的沉浮关系,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

教育去资本化已基本明确

“双减”政策中有一条明确规定,现行的所有关于学科培训相关教育企业,统一从市场部门注销,到教育部门重新注册为非盈利性机构,这是对“教育资本化”一剑封喉。今年7月23日,“双减”政策文件出台前夕,中概教育股在全球资本市场大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龙头新东方大跌54.22%、新东方在线下跌28%、好未来大跌70.76%、跟谁学的母公司高途集团跌63.4%、网易有道下跌42.8%。好未来、高途、新东方三巨头从最高点已蒸发了8000亿元市值。

在此之前,教培行业一直是被资本最看好的产业之一,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中国庞大的受教育人口基础以及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实际上,相关部门早在2018年,即《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改的第三年便开始在政策方面进行收紧。当时,宏观层面对于教育的非营利性、公益性已经有了基础判断,这也是后续一系列调整的基础之一。自此,普惠幼儿园、公立教育改革逐渐起步,中国公立教育体系开始迅速发展。这场教育变革指向的是教育均衡,力图改变教育生态,避免资本对教育的垄断和干预,最终实现为教育均衡“搭桥铺路”。

“现金流吃紧”让教培机构换道超车异常艰难

“双减”政策不是为了让校外教育机构彻底消失,而是规范化严格管理。撬动整个教育生态的复原,根本目标是教育均衡,所以不必人人自危。

其实在线教育行业的转型,在2020年便已经开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在2020年达到新高峰值的3.42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用户增速的持续放缓,2020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增速为27.13%,这是2017年以来的最低谷。增速放缓的市场与火热的资本、创业者构成了一组矛盾,为了在有限的市场中竞争,部分企业在“不规范”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教育市场出现了众多乱象。在这次“双减”的重拳下,教培机构将集体陷入“现金流吃紧”的窘境,这会让教培机构面临要么关闭停业,要么被动转型的境地。

现金流危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机构教育的广告投放已被叫停。“双减”政策提出,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二是机构的上市融资渠道遇阻。“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三是机构的资金遭强监管。根据“双减”政策,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最后,机构要填补退费的缺口。在政策出台前,很多K12学科培训机构都已提前向家长收取秋季班学费,而几乎所有机构都将预收款挪作他用,一旦退费量过大,极有可能面临崩盘的危机。

或許是因为现金流吃紧的原因,一些头部玩家出于优化运作与缩减成本的需求,不得不开启“大裁员”动作。头部玩家们都已进入“紧急状态”,更遑论处于行业腰部的玩家,它们面临的处境更不容乐观,不仅受到头部玩家的层层挤压,也容易被尾部玩家抢夺生源。

资本或将瞄准海外教育市场

不管发生什么,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科技与教育的结合,以及教育全球化发展态势。教育科技行业还是被长期看好的,未来3-5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欧洲是教育科技风投资金的主要流向市场。不同国家之间的区别在于发达国家的资金主要流向高等教育、企业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领域,而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由K12公司在其中主导。疫情之下,全球线上教育和相关搜索词搜索量暴涨30%-50%,不仅加速了教育的在线化进程,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从谷歌搜索数据来看,放眼全球,在线学习相关热词的搜索兴趣指数在2020年3月飙升至近两年来的顶峰,随后有所下降。

从资本的角度看海外教育市场,主要关注三个市场。第一个是印度,市场集中且国家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教育的投入也呈现上升趋势。第二是美国,近年来投资方偏爱TO B项目,但C端需求仍在。第三是东南亚,文化属性与语言属性与中国最为接近,且有大量的低龄人口。中国教育公司在出海时往往会选择语言类的教育,人口大国和高溢价市场对于语言教育的需求潜力更大,印度、美国、巴西、日本、印度尼西亚位于搜索量前五。在中文培训市场中,搜索量最高的用户来自美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和新加坡。对比各语种学习需求,仍然以英语学习为主、多语种为辅。整体来看,中文学习在全球仍未成为主流。对于出海者来说,做好本地化才是持久之道。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未来越来越多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将陆续加入转型行列,新进入者也将面临各赛道“老玩家”的竞争。

短期来看,对于各学科类培训机构来说,“断臂求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间必然经历一系列的挫折与苦难。当然,市场对此次“双减”新政的解读,可能是将热点转向非学历的素质教育,毕竟还有庞大的受教育人口红利,以及庞大的延伸教育市场,兴趣教育、素质教育会不会成为资本追逐的下一个方向,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教培机构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教培转型
被资本颠覆的教培行业大势已去
教培机构里的“清北生”
教培中心把西方舆论铁幕捅了个窟窿(社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