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命需要,唤醒权利意识

2021-10-02马秀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14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古典诗词

马秀丽

【摘要】法治思维,作为“人类符合法治的精神、原则、理念、逻辑和要求的思维习惯和程式,它是对于法治比较理性的认知过程”,其核心因素是保障公民权利。作为美术类高中生,让他们更好地行使自己在古诗词学习中学习的权利,不仅是在其心中播下法治文明的种子,滋养艺术生的生命,更是渗透法制文明意识、立德树人,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

【关键词】权利意识;生命需要;法治思维;古典诗词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执教的高中,学生都是美术生,热爱绘画的他们审美能力比较强,个性张扬,平时“权利”意识非常强。然而,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中,几乎放弃了学习和审美的“权利”,古诗词课成了“最难熬”的课。本文试图从法治思维下的“权利”角度作为入角点,尝试唤醒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的权利意识,激发学生积极的生命体验,自觉而快乐地承担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二、美术类高中生古诗词学习现状分析及成因

为调查美术类高中学生在文言和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情况,笔者以广州市美术中学为例进行调查,发出学生问卷600份,回收532份。

(一)现状分析

结果显示,80%的学生反馈“不知何为诗味”。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至上,审美缺失

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文言文教学重知识,弱化审美。

2.学习方式窄化,生命体验缺失

有的教师把重点只放在对字句的理解上,忽略了美感教育。

3.学习类型老化,显性学习独唱

无论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孤独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万丈豪情,都靠“体悟”和“妙悟”。现实中,美术生长期对古诗词漠视和放弃,学习中根本无法享受这种“妙悟”。

4.诗词解读浅化,诗词的超越本质被遮蔽。

(二)问题成因

1.应试背景下高中古诗词的两难之境

2.学习主体——美术类高中生古诗词学习权利的缺失

美术类高中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上比较被动,长期受应试背景下的古诗词教学,美感全无。美术生到高中后,对古诗词敬而远之,加之自我约束力有限,有不少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上表现好的就是被动接受,学习习惯差点的更是全盘放弃。

3.生命观念物化,忽视学生个性

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把美术生“物化”的倾向,表现在:教学中无視学生的生成,纯粹视生命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三、对策

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审美境界,笔者认为以下做法值得尝试:

(一)坚持权利本位,平衡师生关系

在课堂中教师把权利还给学生,把该放的权利放到位,让学生主体真正放开手脚,这样才能打破美术生在古典诗词课堂中固化的僵局。

(二)坚持“生命的需要”,滋养学生生命

马斯洛理论主为人类都有自我实现、追求完美的需求。美术生在自我实现的欲望方面相比较普通学生更为强烈,教师重视发现学生的需要,重视滋养其生命。

(三)教学策略

1.运用合适的情境,唤醒学生扫清语言障碍的权利意识

古诗词学中的第一个困难是语言障碍,读不懂,也没有去读的欲望,如何去理解和感悟?例如,《诗经·秦风·蒹葭》全诗加上标题共97个字,很多人一周内还背不出。如果教师结合自我的体验,运用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体验人生的兴趣,理解字面意是非常容易的。

2.唤醒学生“诵读,体味韵律美”的权利意识

3.唤醒学生“体味意象,观照情感”的权利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美术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拿起画笔,将诗中的意向转为图画,品味、咀嚼、再创造。“立象以尽意”“尽意莫若象”,中国古典诗词以象传情、以形传神。美术类高中学生图文结合,将更容易体悟诗歌情感和审美价值。

4.唤醒学生“追根探源,求证诗人情怀”的权利意识

引导美术生与诗词文本直接对话,可以让美术生对古诗词更有感觉,张扬起美术生体验古诗文的旗帜。

四、结语

基于法治思维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以美术生“生命的需要”为出发点, 强调美术生的学习权利,唤醒学生课堂中行使学习权利的意识,培养审美自信、文化自信,滋养其诗性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孙丹丹.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失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0.

[2]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3]余江敏.论课堂教学对话与教师权威[J].基础教育研究,2013(34).

[4]周守语.论法的人文精神[D].北京科技大学,2004.

责任编辑  邵健丽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古典诗词
“唱”出来的作文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精准扶贫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