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城市群相对优势产业转型及差异研究

2021-09-30谭慧雯张璇

中国商论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产业转型比较优势

谭慧雯 张璇

摘 要:产业转型是城市经济转型的核心,产业升级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长江三角洲26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区位商的方法对比较优势产业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差异和转型后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半数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发生变化,以第二产业为优势产业的城市居多,以第三产业为优势产业的城市占少数,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从行业分析,建筑业与制造业是大多数城市第二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分析发现城市之间的产业转型存在一定的区域特征。

关键词:比较优势;长江三角洲;区位商;产业转型;优势产业

本文索引:谭慧雯,张璇.<变量 2>[J].中国商论,2021(19):-163.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1)10(a)--03

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快、发展规模大、发展路径复杂化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1],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城市转型的原因,并且认为政府担任着重要角色[2,3],而中国城市从社会主义城市向后社会主义城市转型,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4]。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区具有相对优势产业的城市,利用区位商的方法,从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产业下细分的行业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产业的变化特征与变化动力,发现近半数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发生变化,具有第三产业优势产业的城市占少数,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不断增加。从行业分析,建筑业与制造业是大多数城市第二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协调长三角产业的升级、推动长三角经济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长三角区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前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基本一致,三产比重变动明显。

1.1 产业区现状

上海市是全球的金融中心之一,相对于江苏、浙江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集群而言,上海的产业集群已转向高级化,并转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江苏省产业通过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形成集聚,呈现中心辐射型的产业集聚特点。浙江的产业发展首先通过大量小企业的空间集中在一起,而后形成产业集聚以及集群,符合马歇尔式产业区。安徽省产值超100亿元的8个较大的产业集中在安徽的支柱产业上,产业结构具有优化趋势。

1.2 产业结构现状

长三角地区在产业上的结构大不相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江苏省由于注重实业的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选择发展的模式也是以实业为主,发展集体经济,累积大量资金,对于后期工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浙江省从1980年开始,就打造出各类产业的不同市场,如小商品中心义乌等,形成了大量的从商人员,累计了充裕的资本;安徽省的第二产业发展得益于安徽省把投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作为吸引外来投资的重点,不仅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得到了发展,而且形成了基础建设和加工、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2 相对优势产业变化分析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1.1 研究区域

本文通过国家对行政区划分的标准,研究的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研究对象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9个地级市,浙江省8个市,安徽省8个市[5]。

2.1.2 研究时间

本文选择2003—201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原始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8年长三角的省份与地级市的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在网上公布的数据。

2.1.3 研究方法

本文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方法,使用区位商的计算方法,用以判断一个产业的专业化和相对优势性。

区位商的计算公式如下[6,7]:

其中:LQi为区域产业i的区位商;ei为区域中产业i的就业量;et为区域就业总量;Ei为全国产业i的就业量;Et为全国就业总量。通常是数字越大呈现的专业化越强,具有相对优势的特性就越大。

2.2 实证分析

2.2.1 三省一市相对优势产业

从选取的2003—2018年长三角区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区位商来看,第二产业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具有相对优势,尤其在2003年,第三产业还未发展时,第二产业很显然具有相对优势。上海市的金融中心地位,使得其在第三产业极具相对优势,浙江省2008年之后、江蘇省2012年之后在第三产业减少其相对优势。单独来分析安徽省,我们看到其第三产业在当地并未具备优势地位,说明第三产业在安徽省专业化程度并不高,如表1所示。

2.2.2 城市相对优势产业

如表2所示,长三角在产业结构整体上呈现的是逐渐向二三产业倾斜。

(1)相对优势产业转型比例近半数。从表的26个城市中,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城市没有发生变化的占半数,在这些城市中,以第二产业为比较优势产业的有江苏省的9个地级市,浙江省有8个,安徽省有5个,因此造成了江苏省的第二产业具有极大的优势,专业化程度较高,我们可以发现长三角第二产业具有相对优势的城市集中连片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块状或区域集中特征。

(2)在这些城市中,有7个城市在第一产业的相对优势产业区位商在降低,而处于相对劣势的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的区位商在增加,滁州市、安庆市、湖州市、金华市、台州市、南通市、盐城市的第二产业区位商在上升,这些城市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保持第二产业为相对优势产业。以第三产业为比较优势的城市有:杭州市、宁波市、舟山市、合肥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南京市。

(3)相对优势产业变化。升级为第三产业为相对优势产业的城市有宁波市、铜陵市、池州市、湖州市、台州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实际上,上海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也远远大于第二产业,其中宁波市由不具有相对优势转型为具有比较优势。转型升级第二产业为相对优势产业的城市有滁州市、铜陵市、安庆市,第二产业区位商增强。主要分布在安徽省,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城市之前的第三产业也并没有形成相对优势,在空间范围更具优势,与江苏省的第二产业集聚地较为相近,滁州市与南京市距离较短,承接南京市的第二产业的转移,因此第二产业的区位商逐渐增加,并形成比较优势。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产业转型比较优势
加快水稻技术创新 促进优势产业发展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优势产业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