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作业促进学生发展

2021-09-30朱益明

中国德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作业管理家庭作业布置

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当前,加强作业管理,让广大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广大学校需要立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将作业与学生发展结合在一起,实现作业及作业管理的创新发展,以作业创新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一、作业是教书育人的有效载体

《通知》中提出的第一条“把握育人功能”非常重要。学校与教师必须提升对作业的认识,应将布置作业和学生完成作业看成是培养学生成为时代新人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巩固或者技能训练,更不能将作业作为“管制”学生的方式。

作业是学科育人的内容,是全方位育人的体现。在育人的视域下,学校与教师布置作业,要基于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更要注重正确态度的形成与良好品德的养成等德育的需求,要从是否有助于学生承担责任、自觉学习等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的目的出发。完成作业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效果,而且还能增强学生责任、义务和纪律等意识。作业不是指为使儿童坐在桌子边不淘气、不懒散而给予他的任何一种“忙碌的工作”或练习,作业是指复演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某种工作或与之平行的活动方式。作业是学生的主动操作活动或探究活动,教师布置作业、检查作业与反馈作业都需要考虑态度、过程与结果的整合,要注重引导、指导学生学会承担学习责任和形成学习方法。

聚焦育人的作业,需要探索建立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的作业布置体系。育人导向的作业聚焦每个个体的学习与成长,要求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作业统整,实现作业的因人而异,使作业成为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的路径之一。要根据各年级学生发展特点,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与要求,对作业提出更加细化的要求与规定,积极探索将班级授课制下学科为本的分散性作业统整为一体化作业,寻求作业优化与作业创新,实现作业育人功能最大化。

学生完成作业是学生担当责任和义务的体现。作业是教师引领下教育教学的延伸,但作业并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补充,而是当前学习型社会建设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即通过作业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行为和奠基终身的学习能力。所以,对学生作业的检查与评价不能只看是否答题正确与是否全部完成,更需要了解学生是否認真完成作业(态度);是否独立完成或者寻求帮助(合作);是否有不同想法和建议(创新)。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以应试思维或者形式主义对待作业。

二、科学认识作业与分数的关系

作业固然重要,但作业必须是有效的、高质量的。苏联教育学家凯洛夫在其《教育学》中指出,家庭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方法,具有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的使命。当前,日益增加的教育竞争和教育焦虑导致作业的变化与异化:一些学校与教师以及家长将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为重视教学工作的指标,将作业量作为提升教与学成绩的关键手段,而不重视或者不考虑作业的含金量,导致学生家庭作业增多,负担过重。原因之一在于,人们始终坚信,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之间关系很复杂,并非都是正相关。研究发现,家庭作业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曲线相关、负相关、不相关四种情况,这些结果主要有以下几种:学生做很少或大量的家庭作业往往比那些做中等数量作业的学生表现差;布置家庭作业的频率、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弱的负相关,原因在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量一样,但成绩较好的学生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较少;如果布置的家庭作业有趣、学生认为对其学习有用且喜欢做这些作业,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布置拼写练习之类的家庭作业,对于学生以后的拼写技能没有影响;在低年级阶段,作业对学生成绩影响很小,家庭作业过多会产生反作用,并不能带来好的成绩;当作业时间达到“最佳”时,学生成绩最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成绩反而会下降。

由此可见,作业并不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手段(甚至也不是重要手段),作业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有多种可能性,需要重新认识作业及其价值意义。其实,过去20多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简单刷题、机械练习、死记硬背,都难以保证考试分数的提高。在加快推进迈向教育现代化的新时代,必须以教育创新发展的改革思维,关注教育教学中的作业改革,探索提升作业的教育教学价值功能。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之间的关系、如何科学布置有效作业和如何实施作业反馈等,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点领域。

三、作业是家校协同的关键纽带

家庭作业是家校协同的一个方面。家校协同是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是教育开放发展的需要,也是协同育人的需要。但是,家校协同中的家长参与和支持,必须是主动的、有效的、正面的,而不是被动的、无效的,甚至负面的。为此,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框架下的家校联系模式,即家长配合学校与教师,完成相应的“任务”(批改孩子的作业)。基于家校协同的视角,家庭作业应该成为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纽带,成为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教学合力的载体。

家庭作业要成为家长关心教育的体现。不给家长布置作业,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不关心孩子的教育、学习、作业和进步。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每一位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教育与学习,包括家庭作业。家长通过家庭作业及孩子完成情况,可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与进展,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向;学校需要指导、引导家长科学地关心孩子的学习和进步,要求家长批改和检查孩子作业。

对家庭作业需要有更为合理的认知和界定。家庭作业是学生在家庭中完成的,是学校教育要求在家庭中的体现,必须体现家庭因素,不能只以学校教育规范来要求家庭作业。以家校协同育人视角审视家庭作业,要求家庭作业具有更多的普适性、基础性和价值性,有助于学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有助于家长与孩子建立基于学习的伙伴关系,有利于家长参与和支持学校完成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学校检查学生家庭作业,不能只看家庭作业的结果达成,还需要了解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及行为表现,要让家庭有发言权,这就取决于家校之间的关系。

四、作业及其管理不能“一刀切”

作业改革与作业管理迫在眉睫。必须正视当前中小学生作业过多、负担过重的现象,在认可作业价值意义的基础上,要立足于当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将作业作为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学习方式变革、家长参与教育的统整。

作业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首先,要从增强教与学的有机统一的角度确立作业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让作业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尤其要处理好课堂作业、校内作业与家庭作业之间的關系,每项作业必须都是有目标的学习任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有效果的学习结果。其次,教师布置作业必须基于学生发展、课程实施、教学改进、质量提高的多维目标,作业布置前有研究、作业布置中有指导、作业完成后有反馈,切忌作业的形式主义。再次,作业不只是教师单向教学要求的体现,应该体现出师生互动与生成。在作业设计、布置与实施的过程中,要赋予学生参与的权利,体现学生学习的个别化对待和个性化服务。最后,要将学生完成作业提升为学生创作作品。传统的作业在于巩固已经学习的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强化;现代的作业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聚焦学习成果生成和展示。

作业管理要区别于行政管理。作业管理需要回到学校层面、班级层面与教师层面,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一是作业管理要关注到作业的具体性和差异性。作业布置与学生的学习阶段、学习基础、学习内容等因素关联,更与学科内容与课程标准、教师的思想理念与教学能力和风格、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长素养等有关。对于作业管理,不宜有大范围的统一标准,作业管理中需要有对作业的科学评价。二是作业必须体现学校教育思想和办学特色,是学校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原创”,不是复制他人的成果,或者购买的商品。加强作业管理,要坚持校本的立场,注重提升学校在作业管理上的领导力、统筹力和判断力,建议实施一校一案的作业管理方案。三是作业管理要与课堂教学改革联系。作业是一项基本的学习活动,旨在加强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业管理必须基于教育学常识,以专业视角看待作业、定位作业和布置作业。当前,要从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审视作业现状与探究作业改革;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基础,研判作业的价值意义和实践行为,作业管理改革要真正实现学生从作业中解脱出来,促进学生自由学习和多元发展。

【朱益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作业管理家庭作业布置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体育家庭作业体系的构建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特别号都有了
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个高分子模拟计算网格的作业管理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