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张琴

2021-09-29顾一灯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艺术节儿童文学少女

去年年底,修筑两年的大学食堂终于对外开放。本科刚入学时,那里摊贩密布,售卖各种吃食,被戏称作CBD。食堂未竣工时承继了这个名字,我们路过脚手架时称它CBD二期,顺便怀念一下再也吃不到的一期美食,如煎饼和凉皮。防护网撤走后,它换了个暖心的名,叫做家园,经营甚广,据说能容纳万人。

家园四层卖火锅、西餐和糕点,中央摆了一架钢琴,西洋牌子,价格不菲,全天插电,谁想弹都可以试试。第一天校内各大高手还在矜持,第二天便纷纷手痒,琴声从早响到晚。我们在四层自习,常见这样的场景:典型的理工男穿着格纹衬衫和牛仔裤,背着巨大的书包来到这里,包往地上一搁便开弹,竟是宫崎骏动画的配乐合集,赢得满堂喝彩。听众尚未听够,他却停了手,抱歉地冲大家一鞠躬,说下节要去上数学分析,先告退了,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看他弹琴的时候,我想到一些小时候的事。

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人。第一次意识到这一点,是在小学一年级。我被分去民乐班学琵琶,不情愿,也学不会,和老师闹得很不愉快,老师断言我天生辨音有问题,我便成了民乐班历史上转出去的第一人。之后每次音乐课考试,于我都是最煎熬的时刻,在全班人面前跑着调唱《青春舞曲》,简直是对我的公开处刑。唯一一次躲开大家的嘲笑是男女合唱,和我搭档的是个微胖的男生,他有一双明亮的圆眼睛,声音洪亮又很会唱歌。他安慰我说没事,一直盖过我的声音,我才逃过一劫,至今仍对他心存感激。

我因此崇拜会乐器的人。

一中每年十月都有校园文化艺术节,那是所有能歌善舞的人登台亮相的时刻。高二那年,班主任想让我们班出个节目,我便写了小品剧本,叫《谁动了我的阿迪》。作品选拔时,有个组一拳砸碎了几百块钱买的道具,而我们组颇为寒酸,甚至还穿着校服。演出后,我们怯怯地将剧本交给音乐老师。没想到,我们竟获得了最终演出的机会。不知道是不是那几页手写的字迹打动了她。

排练那天,我在学校礼堂遇见一个男生。

他已经不记得我。我们擦肩而过时,他正和同学聊天,披一件黑色羽绒服,手插在兜里,没向我递来眼神。但我认出,他似乎是我在民乐班的班长。小时我常逃琵琶课,却爱到阶梯教室外看他们学钢琴。犹豫良久,不敢确定,害怕认错人的尴尬,终究没上去打招呼。但眼神不自觉地往他身上瞟,想着如果真的是他,当年的许多人都变了样子,可他依然面容白净,眉清目秀,与当时无异。

上台前男女都需化妆。舞台灯光强烈,吃人五官,人脸需要厚重的粉底和妆容才能现形。男生同样坐在观众席上,乖乖等人打扮。我从未有过这种经验,粉底在脸上点了数十个点,却抹不匀,脸都是花的。一个陌生的女孩来帮我,一边抹一边说实验班的女生都一心扑在学习上,不会搞这些,引来她班同学一阵笑。我觉得难堪,闭着眼任她摆布,还不得不咧开嘴角做出自嘲的、不在意的样子。就在这时,我听见有人喊一个名字:“陈杉。”我睁开眼,看到男生站起来,应了一声“哎”。女生便笑:“你脸上都是什么啊,在画画吗?”

原来真的是他。

那天下午的艺术节上,陈杉弹了德彪西的《月光》和《棕发少女》。他穿着白衬衫、西装裤,彬彬有礼地在台中央一鞠躬,才走到钢琴前坐下。手一抬一落,月夜便经百年的时光流转,从他手下流淌而出,像一首恬静的、水下藏着波澜起伏的诗。他那样优雅,弹得又动听,班上学生捧场,掌声一波接一波地响。下一个是我们的节目,我在侧边候场的地方望着他,久久出神,竟忘记背词。

一中的校园很大,我很少遇见他,但我始终记得他的名字,也记得那两首曲子,每每想起,眼前便浮现出夜色里的杉树林。云层缓缓飘移而来,月色渐变幽微,又渐渐从雾气一样的云层背后显现。神秘的棕发少女,穿梭在林丛之间。从那以后,我竟爱上了听古典音乐。不为自己弹一曲,也不为剖析其中的乐理,只是一种单纯的喜欢,从追光灯下心潮一瞬的波动蔓延开来的喜欢。

之后再写小说时,我的女主角總有棕色的头发。

在家园听过一天钢琴,我突然想再听一遍德彪西的这两首曲子,便不抱希望地上网搜索,带了那届艺术节的关键词。我发现,陈杉竟把视频上传到了B站。我重新看了一遍,才发现许多失落的细节。比如他那天不仅穿了白衬衫,还配了西服,打了领带;比如礼堂条件简陋,只能靠两支立在旁边的话筒收音;比如他额头前边翘起来的一撮头发;比如他的细框眼镜;比如他专注投入的表情。

陈杉还上传了一些大学时演奏的视频。大学里的人各忙各的事,再没有那么多听众,也没那么真挚的喝彩。从背景画面我得知,他在某所大学的工学院读书。他上传的更多是平时练琴的片段,穿简单的卫衣,戴棒球帽,没追灯照着,画质也粗糙,却更动人,让我想到在家园食堂开宫崎骏专场的男生。他弹经典的曲子,亦炫技,也玩流行歌曲。那是远比艺术节丰富的音乐世界。

我后来才明白,或说相信,舞台下和演奏厅外才是音乐更广阔的天地。穿燕尾服的绅士固然令人仰慕,来食堂吃饭顺便弹个琴的男生却更可爱。它的力量不在于高阶殿堂,某个契机的弹奏便会引发人心的共振,让寻常人也向往便步入这个世界。这是一种或许并不动人心魄,却细水长流的力量。谁会想到呢,在北京第一次逛音像店,我便买了德彪西曲目的演奏专辑,它的封面是一幅莫奈的画。

我点开他的简介。“这个人很懒,除了自己什么都没留下。”紧接着是他的QQ号,说建了个聊钢琴的群,感兴趣可以来加。明明改过简介,却仍留下了那句系统默认的话,倒显出一种别致的幽默感。我搜索QQ,发现他现在竟也在北京某个互联网大厂工作,我们有十几个共同好友,近六千人赞过他的空间,礼物墙上新添了不少礼物,奶茶、小气球、蛋糕云云。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的手悬在屏幕上方,不知道是否该加他为好友,觉得冒昧,也觉得唐突。可又莫名地想给那些念想一个交代,关于音乐,关于他,也关于自己。犹豫不决时,我突然想到那张专辑的内页。他这样形容《棕发少女》:“光线正投射在少女的棕发上,人的柔和与头发的光泽感紧紧纠缠。”突然觉得是在写我的心境。原来时空的丛林里穿梭的不只是棕发少女,还有属于每个人的宿命。

编辑/胡雅琳

顾一灯,北京大学法学和经济学双学士,现居北京。小说、散文见于《中学生百科》《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十月·少年文学》等期刊,曾获第六届香港华文青年文学奖、第七届周庄杯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奖三等奖及第八届二等奖,作品多次入选《儿童文学选刊》等选刊及《中国儿童文学年选》等选集。

猜你喜欢

艺术节儿童文学少女
A Glimpse of the Art Festival遇见艺术节
一击即中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刊首语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加拿大担任今年北京艺术节主宾国 派百人艺术团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澳大利亚瀑布音乐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