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1-09-29吴恩荣陈大岭黄晓宇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百分比外周血乙型肝炎

吴恩荣,陈大岭,黄晓宇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检验科,江苏南京 210046)

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后所造成的急慢性肝炎,临床发病率较高,而且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的清除主要依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其主导作用为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毒效应,如果机体的免疫反应不足,则无法有效地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患者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甚至肝衰竭,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预后和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密切的关系,临床可通过观察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水平,判断患者的病情发展方向,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2]。因此本文旨在观察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细胞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为患者病情的判定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南京市栖霞区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6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09例,女性53例;年龄23~69岁,平均(42.51±3.43)岁;急性乙型肝炎43例,慢性乙型肝炎42例,肝硬化39例,肝衰竭38例;HBeAg阳性91例,HBeAg阴性71例。将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4名,女性16名;年龄22~68岁,平均(42.48±3.37)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纳入标准: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入院前未服用抗病毒或免疫调节剂者等。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其他类型肝炎者等。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研究对象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均在其空腹状态下,由同组检验人员抽取,标本量为5 mL,用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库尔特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型号:DxFLEX]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检验时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对照组研究对象与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百分比)、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百分比。②按照疾病的不同类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急性乙型肝炎)、B组(慢性乙型肝炎)、C组(肝硬化)、D组(肝衰竭),观察不同疾病类型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外周血CD4+、CD8+、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水平。③按照HBeAg性质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研究对象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CD4+、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显著降低,CD8+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对照组研究对象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表1 对照组研究对象与观察组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注:NK:自然杀伤细胞。

组别 例数 CD4+ CD8+ B淋巴细胞 NK对照组 50 39.92±3.81 25.49±2.42 21.79±2.06 14.83±1.37观察组 162 32.44±3.13 34.67±3.35 15.58±1.44 11.06±1.09 t值 14.006 17.971 23.898 20.065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观察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 与对照组比较,A组患者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显著升高,CD8+百分比显著下降;B组、C组、D组患者CD4+、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显著降低,CD8+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表2 观察组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P<0.05;与A组比,#P<0.05;与B组比,△P<0.05;与C组比,▲P<0.05。

组别 例数 CD4+ CD8+ B淋巴细胞 NK对照组 50 39.92±3.81 25.49±2.42 21.79±2.06 14.83±1.37 A 组 43 41.35±4.02 23.81±2.27* 23.48±2.23* 16.52±1.54*B 组 42 32.10±3.59*# 33.86±3.27*# 16.94±1.78*# 12.27±1.11*#C组 39 28.81±2.97*#△ 38.15±3.70*#△ 13.91±1.28*#△ 10.36±1.01*#△D 组 38 26.42±2.53*#△▲ 43.82±4.27*#△▲ 11.55±1.04*#△▲ 8.72±0.86*#△▲F值 154.858 288.101 341.869 281.580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观察组患者疾病不同时期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 与HBeAg阴性组比较,HBeAg阳性组患者CD4+、B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CD8+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NK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疾病不同时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表3 观察组疾病不同时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比较(,%)

组别 例数 CD4+ CD8+ B淋巴细胞 NK HBeAg 阴性组 71 36.57±3.54 30.71±2.99 18.95±1.78 10.96±1.05 HBeAg 阳性组 91 29.14±2.80 38.62±3.75 11.34±1.02 11.14±1.06 t值 14.919 14.529 34.229 1.077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我国乙型肝炎的感染率比较高,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危害较大,如果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生存时间。乙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免疫,调动体内免疫细胞清除病毒,如果机体免疫反应不足,则可呈现出慢性化发展,长此以往可引起不可逆的肝硬化发生,最终引起肝衰竭,因此,细胞免疫功能的强弱与疾病的发展、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4-5]。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CD4+、CD8+等细胞亚群,在细胞免疫中具有核心调节作用,主导细胞毒效应;B淋巴细胞是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NK细胞则与抗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还能识别靶细胞[6]。上述3种细胞的水平高低能反映机体的免疫水平,从而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发展、预后,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CD4+、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显著降低,CD8+百分比显著升高,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细胞水平较正常人偏低。在对不同类型疾病的分析中发现,相较于对照组,A组患者的CD4+、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显著升高,B组、C组、D组CD4+、B淋巴细胞、NK百分比显著降低,CD8+百分比显著降低,提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反应较健康人群增强,其原因是当患者初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处于上调和激活状态,各类免疫细胞数量增多,以此杀伤机体乙型肝炎病毒,对清除病毒、控制病情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逐渐降低,主要是因为随着病情的发展,乙型肝炎病毒无法被有效清除,急性逐渐发展为慢性,机体内参与细胞免疫反应的免疫细胞减少、免疫功能降低,则病情进展后,可引发肝硬化、肝衰竭的发生,此时,人体的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免疫细胞的水平也随之逐渐降低,疾病继续恶化[7]。本次研究结果发现,与HBeAg阴性组相比,HBeAg阳性组患者CD4+、B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CD8+百分比显著升高。究其原因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刺激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所导致,此时患者正处于乙型肝炎早期或活动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避免出现慢性持续性感染,预防其发展为肝硬化[8]。

综上,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乙型肝炎的发展,患者免疫细胞水平随之变化,临床可通过对外周血免疫细胞的监测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百分比外周血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关系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外周血G6PD活性检测对于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患者的诊断预后价值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