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改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29罗雪峰王跃闵李永昌刘映昌杜建平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草酸钙尿路复发性

罗雪峰,王跃闵,李永昌,刘映昌,杜建平

(1.大姚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云南楚雄 675400;2.上海市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上海 200120)

上尿路结石主要指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其发病率占泌尿系结石的80%以上[1]。上尿路结石患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且男性多于女性,该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血尿等,其严重程度与结石位置、大小、活动与是否感染、梗阻有关。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难点之一则为结石术后的高复发率,结石复发与诸多因素有关,包括先天性尿路发育、生活环境、个体代谢及梗阻因素等,而治疗后对相关因素进行及时纠正,是预防上尿路结石复发的关键[2-3]。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构成,并分析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变化的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大姚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泌尿系结石临床诊断治疗学:从指南到临床》[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结石标本在复发前后均进行成分分析者;均经影像学资料确诊者。排除标准:伴有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为结实复发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或者沟通存在障碍者。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此研究。

1.2 方法 ①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初发与复发结石成分构成比较,使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检测结石的主要成分,依照结石主要成分定义结石类型(主要分为胱氨酸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等)。尿酸铵结石、磷酸镁铵结石、碳磷灰石为感染性结石。②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单因素分析,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复发时间、复发次数、结石类型等)。③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文中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结石成分构成)以[ 例(%)]表示,行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复发前后结石成分构成 10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中,经分析患者初发与复发时结石成分均以草酸钙结石占比较高,分别为33.33%、34.31%,见表1。通过对102例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复发前后结石成分构成分析可知,结石成分不变者73例,结石成分发生变化者29例。

表1 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复发前后结石成分构成比较[ 例(%)]

2.2 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分析中,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复发时间<1年或>5年、结石类型为草酸钙、感染性结石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复发时间1~5年、结石类型为磷酸钙、尿酸、胱氨酸结石的患者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单因素分析[ 例(%)]

2.3 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复发性结石成分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复发时间<1年或>5年,结石类型为草酸钙、感染性结石均为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危险因素(OR= 1.626、1.779,P<0.05),见表 3。

表3 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变化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患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则可能有并发梗阻或感染的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且术后结石易复发,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对术后患者进行结石成分的测定,并针对性拟定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风险[5-6]。目前针对结石成分的构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已成为重要内容。

感染性结石的主要成分为尿酸铵、磷酸镁铵及碳酸磷灰石,泌尿系统感染后由炎症反应产生的有机物、结石基质及坏死组织形成以结石为核心的含钙结石[7]。同时,感染性结石患者在对结石进行有效治疗后,注意控制泌尿系统感染,避免出现炎症反应,抑制泌尿系统的感染致病菌生成,进一步降低尿液成分中的磷灰石浓度,可促进感染性结石转化为草酸钙结石,造成患者的结石复发率升高[8]。

本研究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复发时间<1年或>5年,结石类型为草酸钙、感染性结石均为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对于超出5年的结石复发患者,上尿路结石复发时间越长,其可能伴随着患者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发生改变、年龄与代谢水平发生变化,出现成分更加复杂的复发结石,造成患者出现不同成分的复发结石。但是对于复发时间不足1年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依照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最新制定的泌尿系结石相关治疗指南分析,初发泌尿系结石发病的患者术后均需对结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如经治疗结石排净后,一段时间再次检查发现结石复发时,无论复发的时间较长,或是较短,均建议再次对结石成分进行分析[9]。感染性结石与草酸钙结石之间的相互转变最为常见,可能与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关系密切,泌尿感染生成的尿素酶、由尿素分解出的氨和二氧化碳形成钙离子。尿液pH值升高,加速尿液中的磷酸根等成分形成磷酸镁铵。草酸钙结石患者在病情复发时,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可出现尿路感染现象,结石中的草酸钙在碱性环境中通过与磷酸根结合形成磷灰石,磷灰石浓度增加后进一步促进结石成分由草酸钙向感染性结石转化。

感染性结石患者经治疗后,其泌尿系统的感染控制与预防结石的复发同样重要,黄健等[10]研究中选取了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性上尿路结石变化患者与结石类型、复发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且结石类型、复发时间为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患者结石成分改变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印证了本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因此,治疗后定期复查,对预防上尿路结石患者出现病情复发,以及结石类型发生变化意义重大。针对首次出现上尿路结石的患者,应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而对于上尿路结石排净后的复发者,在其复发时间过长或过短时,也应再次对其结石成分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复发时间<1年或>5年,结石类型为草酸钙、感染性结石均为影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发生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可通过对患者定期复查,制定针对性方案预防,进而避免复发性上尿路结石成分构成发生变化,降低复发率。

猜你喜欢

草酸钙尿路复发性
复发性口腔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强化健康认知护理应用于复发性念珠菌阴道炎患者护理中对知识知晓率的改善评价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
草酸钙结石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骨桥蛋白与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关系研究进展
多换睡姿防尿路结石
草酸钙结石的饮食调整
草酸钙结石患者如何调整饮食
消疡饮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