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1-09-29公振宇

大医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椎弓经皮椎体

公振宇

(临沂沂州医院骨科,山东临沂 276007)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约占骨伤科疾病的5%,其中胸腰椎是最常见的骨折节段,其次是颈椎和腰椎。脊柱骨折常伴有脊髓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是其最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可获得良好的预后。手术切开内固定是临床治疗脊柱骨折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切开内固定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因此患者康复速度慢,且易发生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经皮椎弓根螺钉微创治疗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在达到开放手术复位效果的前提下,又能降低对腰椎后部结构的破坏,被逐渐应用于临床[2]。因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脊柱骨折患者,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旨在探究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与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临沂沂州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4~67岁,平均(45.55±2.12)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56例,外界暴力31例,高空坠落13例。观察组患者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34~67岁,平均(45.21±2.12)岁;致伤类型:交通事故55例,外界暴力32例,高空坠落1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行对比。纳入标准:符合《骨科学》[3]中关于脊柱骨折的诊断标准者;均为脊柱单节段骨折者;闭合性骨折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严重骨折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本研究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切开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前,医护人员告知患者与家属手术相关事项,明确手术风险与麻醉注意事项,通过CT或X线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患者脊柱骨折位置,术中引导患者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和全身麻醉,在C型臂X线机下定位伤椎,以右脊柱后侧为手术入路,作一纵行切口,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充分暴露脊柱骨折部位,后将椎弓根螺钉植入骨折两侧,进行有效复位固定,并安装连接棒撑开椎体,经C型臂X线机明确复位正确后,对患者手术切口进行彻底冲洗,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严密监测术后生命体征,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同对照组。经C型臂X线机明确患者伤椎部位后,在皮肤表面做标记,并根据标记作一纵切口,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弓根向下穿刺,确定穿刺针的具体位置后,将导丝置入,在C型臂X线机下借助导丝将椎弓根钉拧入椎弓根以固定椎体,安全取出导丝后,在透视引导下确定螺钉位置,后用固定棒平衡加固脊柱,用撑开器完成撑开复位操作,确认复位成功后,用螺帽进行固定,并对手术切口进行彻底冲洗,层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抗感染治疗。两组患者均于术后定期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等临床指标。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应激指标水平变化,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的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③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优:患者骨折愈合,局部无疼痛,关节活动正常且无畸形,可以正常工作;良:患者关节活动度≥80°,偶有疼痛,关节有轻度畸形;差:骨折处未愈合,疼痛较为强烈,关节活动困难,总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3]。④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4]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5],采用VAS评分评定患者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痛感越强烈;采用ASIA评分评定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可分为触觉与运动觉,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损伤程度越轻。⑤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通过X线检查测量得出,其中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体前缘高度/[(上位椎体前缘高度+下位椎体前缘高度)/2]×100%。⑥统计两组患者感染、腰椎不稳、脊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应激指标、VAS、ASIA评分、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为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对照组 100 79.56±12.35 259.26±30.91 8.26±1.18观察组 100 66.51±11.21 52.56±11.21 3.33±0.92 t值 7.824 62.865 32.949 P值 <0.05 <0.05 <0.05

2.2 应激指标 与术前比,术后3 d两组患者Cor、NE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P<0.05。Cor:皮质醇;NE:去甲肾上腺素。

组别 例数 Cor(ng/mL) NE(μg/L)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对照组 100 165.12±21.56 214.12±20.21* 35.51±5.21 67.21±7.55*观察组 100 165.13±21.92 204.56±12.45* 35.25±5.18 42.21±5.35*t值 0.003 4.027 0.354 27.017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恢复情况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例(%)]

2.4 VAS、ASIA评分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ASIA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VAS、ASIA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VAS、ASIA评分比较(,分)

注:与术前比,*P<0.05。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ASIA: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评分。

组别 例数 VAS ASIA评分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100 7.34±0.25 2.72±0.21* 35.56±5.12 43.21±2.04*观察组 100 7.31±0.23 2.67±0.22* 35.34±5.24 48.12±3.21*t值 0.883 1.644 0.300 12.910 P值 >0.05 >0.05 >0.05 <0.05

2.5 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均显著降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5。

表5 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表5 两组患者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

注:与术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伤椎Cobb角(° ) 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对照组 100 24.14±3.21 9.51±2.10* 62.15±3.26 90.51±3.10*观察组 100 24.12±3.28 9.45±2.10* 62.12±3.45 90.52±3.10*t值 0.044 0.202 0.063 0.023 P值 >0.05 >0.05 >0.05 >0.05

2.6 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骨折,可由间接或直接暴力所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腰痛、后凸等,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手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常规切开内固定手术以脊柱后侧为手术入路治疗,具有视野清楚、操作简单的特点,但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同时对周围组织剥离较为严重,易损伤脊柱神经,影响患者术后恢复[6]。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取代了传统手术方式。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在X线引导下对骨折端进行精确复位,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总优良率与ASI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了相较于常规切开内固定手术,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常规手术在应用过程中会导致脊柱骨折患者的周围肌肉和组织被长时间拉扯,从而影响肌肉功能,加大术后发生感染、脊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使患者恢复时间延长,而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可有效减少该情况的发生[7-8]。手术作为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可引起局部肌肉损伤和机体应激反应,有研究报道,创伤、肌肉组织牵拉及疼痛等刺激可导致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与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从而促使Cor、NE等应激因子的释放[9]。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是以导针引导来确定螺钉安置的准确性,且术中剥离组织范围较小,可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减轻应激反应[10]。从本研究结果中可见,术后3 d两组患者Cor、NE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伤椎Cobb角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明显改善脊柱骨折患者脊柱功能,但相较于常规切开固定手术,经皮椎弓根螺钉手术可减轻患者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综上,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椎弓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治疗“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