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性组织参与“智力援疆工程”实践研究

2021-09-27张博律

现代营销·理论 2021年8期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摘要:2010年5月,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从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出发制定了保障和 改善民生的相关政策,并作出了具体规划,建立并完善保障援助工作顺利开展的 有效机制。上海市“以人才智力为支撑,着力推进智力援疆”的口号,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叶城、泽普、莎车以及泽普县四个县,宝山区和黄浦区对口支援叶城县,宝山区通过非营利组织“上海睦邻坊社区指导服务中心”開展“智力援疆工程”中人员培训工作,在实践过程遇到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学员内生动力等方面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

关键词:智力援疆工程;非营利组织;新疆叶城

一、“智力援疆工程”概况

(一)国家政策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011年自治区制定了《对口援疆干部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援疆的大好时机,依托援疆省市、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的在资金和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通过挂职锻炼、两地培训等方式,加大对新疆干部人才的培训力度,为新疆培训一批批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优良、具有发展潜力的高素质人才,储备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骨干人才,解决新疆紧缺人才问题,进一步满足新疆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新疆自身人才培训的能力,实现智力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打造新疆自己的培训师资支队伍。[1]智力支援主要是帮助受援方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支援方式。具体表现形式有:对受援方的教育支援教和培训、职业岗位的就业培训、干部的培训、卫生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等。民族地区最缺乏的就是知识,而知识的载体就是各方面的人才,通过智力支持可以改变当地人员的观念和理念,进而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意识。因此智力支援是历次支援最早和最先开展的支援项目。

(二)上海市层面:

上海市作为支援方主要支援喀什地区的四个县:叶城、泽普、莎车以及泽普县;并进一步确定上海的黄浦区和宝山区对口支援叶城县。上海市利用自身在区位以及市场经济各方面完善等优势在产业对接、民生住房的规划与设计等方面支援受援县。

上海市确立了“以人才智力为支撑,着力推进智力援疆”的口号。2010年月6月28日,上海市政府援疆工作规划调研组,来新疆教育厅就喀什地区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进行座谈“十二五”期间用于智力支援的资金约为2.7亿元;增加受援地区 2011 年内高班招生计划,并根 据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确定专业,扩大普通高校定向计划规模,形成对周边县市的人才、教育、文化竞争优势55”。“科层制”由英文Bureaucracy一词翻译而来,也翻译为“官僚制”,Bureaucracy是古尔耐在1745年首先使用。但在中国现实生活、文化氛围中,通常“官僚”一词存在贬义的价值取向,常常将“科层制”同“官僚主义制度”混为一谈,事实上“官僚主义制度”并不是真正的Bureaucracy的组织原则和行为规范,而是我国目前各种行政机构中封建主义等级制的残余,或是虽然与科层制的管理形式有关,但体现的是其消极方面。[2]

二、上海市宝山区援助新疆叶城县培训项目

(一)上海睦邻坊社区指导服务中心概况

上海睦邻坊社区指导服务中心是宝山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一家社会组织,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上海宝山区友谊路1508弄2号1502。全职人员20名,兼职人员若干。

该组织宗旨和主要服务领域是:坚持助人自助,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睦邻活动为载体,培育居民融合意识、公德意识,做到睦邻相知、睦邻相亲、睦邻互助和睦邻互动。主要在社区方面围绕“一核多元”为主体的“四治: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开展调查研究,用社会工作方法指导推进社区营造,督导社区项目管理与规范,策划推广社区治理活动和理念、促进社区教育,承接政府各类人员专业培训,促进提质增能,适应社区发展,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活动,为社区治理创新出力献策等。上海睦邻坊社区指导服务中心坚持内部治理能力的提升,初步建立了科学、严格、规范的内部治理机制,建立了“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团结协作,努力学习”的组织文化,在具体社会工作中,我们坚持“三新四融入”,即坚持“新理念+新媒体+新公益”的运作理念,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创新,融入政府职能转移,融入社区资源配置,融入社区家庭服务。

(二)培训项目概况

2019年中心承接宝山区对口合作交流新疆叶城县的干部来沪培训以及宝山区专家赴当地为当地干部培训,涉及公安、党政、社区、教育、卫生等总计27期来沪培训,以及赴叶培训12期(涵盖社区管理、卫生、教育,农业,电子商务等),总计培训18000多人次。

(三)新疆叶城县概况

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一直是中外商人云集的国际商埠。“两千多年来,包括叶城在内的喀什地区一直是新疆南部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叶尔羌系突厥语,据《西域水道记》,释 ‘土地宽广',一说意为‘崖上的城市,当地流传着此地好客的说法30”

叶城县2010年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454328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农业县,也是我国西部边陲的军事重镇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边境县。“聚居着维吾尔、汉、塔吉克、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蒙古, 俄罗斯等13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占总人口的93﹪,汉族人口占6﹪,其它少数民族占1﹪。[3]

叶城县境内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具有发展旅游事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喀什荟萃了印度、波斯、阿拉伯、古希腊、古罗马、中原文化,其具有东、西方文明融汇的特点,其绚丽 多彩的历史文化和独特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新疆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4]

三、现阶段培训项目存在不足

(一)培训周期弹性不足,难以满足培训需求多元化要求

“智力援疆工程”中的人才培训工作是中央以行政指令的方式要求各地州按要求执行的一项行政任务,也是政治任务。对培训期限做了严格限制,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因此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又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宝山区对口合作交流新疆叶城县的干部来沪培训,同一批次涉及公安、党政、社区、教育、卫生等多部门,既有党政干部,也有专业技术人员,通常培训周期为一周,由于培训需求分析客体具有多层次性,相关部门对参训者的文化水平、知识技能等未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分析不到位,因此采取同一标准培训,部分学员难以吸收培训内容。

(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内容设计难度大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新疆人力资本储量情况很不乐观,新疆人才整体文化素质偏低。15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的仅占10.64%,高中及中专的文化占11.58%,初中文化的占36.10%,小学文化的占30.0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2.36%。新疆人才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给培训内容的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技术班,有些学员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而有些学员甚至不了解该项技术的基本理论,这给培训内容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很难安排教学内容。文化素质较低的学员不能很好地理解新内容新方法新知识,尤其是部分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较低,对于汉语授课内容接受能力较弱。由于新疆 人才整体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许多学员在接受培训内容上存在一定差异,培训内容设计难度增大。

(三)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参训学员接受培训的内动力不足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各民族风俗习惯与内地相比有很大差异。到援疆省市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少数民族,还有少数的哈萨克族和回族,他们的风俗习惯主要是依托伊斯兰文化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他们的饮食禁忌种类比较多,尤其是对动物性食品及其脂类,而且要求比较严格,维吾尔族是一个在生活上是非常严谨的民族。但是,在汉族文化中没有对饮食没有那么多的禁忌,也没有严格的行为准则来规范日常生活习惯。受援地也尽最大努力满足少数民族的需求,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参训人员还是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产生抵触心理,积极性也较低,对于汉语水平较低的民族生来说接受纯汉语授课存在一定难度,这容易使他们失对培训去自信。

四、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训需求机制

1.培训前,开展需求分析调研。人才培训的任务是什么,培训目标是什么,在决定培训有必要进行后,就要分析这项培训任务对于受援地而言复杂程度如何,从而建立全面的培训说明书。最后是人员分析,分析人员现已掌握的技能,已有技能与组织发展所需技能之间的差距。综合分析后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分析结果作为培训内容设计、以形成培训目标的参考依据。

2.培训中,注重发现需求。由于大部分受训者是第一次到内地参加培训,往往对自己的实际需求不是很清晰,这就需要培训者通过沟通和调查主动去发现和识别受训者的实际需求,然后有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和方法,根据受训者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培训方案组织实施培训,同时将培训目 标准确地传递给受训者,让他们相信目标,针对性的学习。

3.培训后,完善跟踪回访。通过介绍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在受援地进行宣讲、实地研讨活动等不同形式对参训人员跟踪回访,实地了解受援地的需求和参训学员受训后所发挥的效用情况,获取最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统计上报,反哺新一轮培训内容。

(二)提升培训内容精准性

1.创新培训方法。通过灵活的培训方法、新颖的培训内容吸引受训者,激发受训者的学习热情,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突出案例教学。培训学员多为基层单位,一线实践经验丰富,因此理论讲授不易过多,更多采取运用实例教授更适合,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学习者和培训者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3.创新培训方法。通过使用专业设备和观看虚拟模型,感受模拟的环境,还可以同各种虚拟的要素进行沟通,通过模拟训练法,培训学员可以与机器共同参与模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运用智能指导系统来指导培训学员对某项内容的理解力,通过这种模拟训练让培训学员在人造环境中不仅能够模拟运用技能,而且能够快速掌握技能。比如:远程会诊中心,不仅仅可以实現远程会诊,还可以实现交流和培训,将这种培训方法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的培训。

(三)激发培训学员内生动力

1.强化训前教育。培训人员通过了解沟通让培训学员明白参与培训的好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提升自己综合能力,从而激发新疆人才对人才培训工作的热情,积极踊跃的参加人才培训。

2.分级授课。由于大部分民考民和民考汉受训者的汉语水平有较大差异,应当根据汉语水平差异,分级分开授课,增配汉语志愿者,实行驻班服务,彬经常组织他们一起讨论,提高汉语水平。

3.落实细节关爱。风俗习惯往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尊重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就是尊重这个民族的情感,在少数民族学员的饮食、生活等风俗习惯,注重细节,设立集中住宿、专用食堂等方式,做好保障,避免因小节、沟通误解等伤害民族感情的事情发生,使他们产生弱势感,对培训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

参考文献:

[1] 艾力.伊明.新疆教育事业对口支援与协作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6 年 7 月 24-26.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援疆办.19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成效显著[J].中国经贸导,2012(5):11-14.

[3] 谢宇辉.浅析舆论援疆文化援疆的路径选择[J].理论探索,2014(382):12-13.

[4] 刘振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维护新疆稳定的基础[J].党政干部学刊,2010 年第 8 期 ,10-11.

作者简介:

张博律(1990—),男,湖北荆门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18级MPA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
浅议非营利组织财务风险管理
从美国非营利戏剧组织看观众培养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人员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及其发展出路
中国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