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名枪印象(9)

2021-09-27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21年9期
关键词:枪弹弹匣机匣

晓枪老王

固定弹仓

毫无疑问,固定弹仓是SKS最为落后的设计。

在栓动步枪时代,桥夹/弹夹是一种最常见不过的供弹具。射手在装弹时,需要把桥夹卡入枪械的引导槽内,用手指把枪弹压入弹仓,并扔掉或者回收空桥夹。桥夹可以一次性装入多发枪弹,大大加快了再装填速度。且桥夹本身只是枪弹的“搬运工”,重量小、结构简单、造价也很低,是一种可靠而划算的优秀设计。

在半自动步枪时代,枪械的容弹量从5发增加到10发左右。但随着容弹量的增加,桥夹装填也变得越发鸡肋。首先,半自动步枪的结构比栓动步枪更复杂。桥夹装填时,枪弹需要从上到下装入,最终装入位于机匣最下方的弹仓内。对于栓动步枪而言,“掏心窝子”的装弹逻辑并不会带来很大的设计难度,但对于结构更复杂的半自动步枪而言,设计难度就要大大增加了。

其实,桥夹装填必然需要在机匣表面设计出巨大的开口,影响机匣的封闭性。栓动步枪是一种人力步枪,就算机匣封闭性不好、容易进杂物,也不至于太影响可靠性——人是最可靠的动力啊!而半自动步枪依赖火药燃气和复进簧储能,动力强大却也非常脆弱,对外界环境高度敏感。总之,对于半自动步枪而言,桥夹装填会降低机匣封闭性与枪械可靠性,本质上就是得不偿失的。

正在使用桥夹装弹的56半。半自动步枪枪身普遍比较高,在装弹时,射手要把枪弹压入到箭头位置,装入深度较大,手指探得很深

法国MAS49步枪在机匣左侧设计了手指让位孔,射手使用桥夹装弹时更为方便,但SKS并没有这样的设计

毛瑟98步枪的托弹簧。这种“之”字形弹簧的簧力非常轻,也相对易于制造。栓动步枪几乎没有任何的供弹及时性要求

正在进行桥夹装填的莫辛-纳甘步枪。栓动步枪结构简单、整枪高度较小,且容弹量偏小、托弹簧较软,和桥夹装填十分般配

56半的攜行具与桥夹。56半的携行具有足足10个“兜”,至少能放10个桥夹,而56冲/81式的携行具却只有3-4个“兜”,只能放3-4个弹匣。桥夹、弹匣配发数量差异一目了然

装上弹鼓的PPSh41冲锋枪。我第一次听说PPSh41需要专配弹鼓时非常吃惊,弹鼓可是PPSh41的特色

此外,栓动步枪是一种射速很慢的非自动武器。射手把枪机拉到最后方时,弹仓内的下一发枪弹会被托弹簧拾高到输弹位置,射手再前推枪机并将枪弹推入弹膛。而半自动步枪不一样,自动机后坐到位后,很快就会开始复进过程,托弹簧必须相当给力,及时把下一发枪弹拾高到输弹位置。把枪弹及时抬高的特性,就是供弹及时性。

栓动步枪的枪机是一个慢性子,而半自动步枪的自动机是一个急性子。半自动步枪的容弹量更大,托弹簧的“负担”也更重。正因如此,半自动步枪的托弹簧要比栓动步枪硬得多。用桥夹给半自动步枪装弹要克服更大的托弹簧簧力,非常费劲。最为糟糕的是,半自动步枪时代,绝大多数半自动步枪都要沿用栓动步枪的5发桥夹,射手需要两次装填才能装满,实际使用中更为麻烦。

因此,更为先进的弹匣装填出现了。射手可以携带多个弹匣,并提前在弹匣内装好枪弹。再装填时,射手可以直接更换弹匣,以增加换弹速度。但弹匣也有自己的缺点。桥夹只是一个搬运工,而弹匣是枪械的一个部件,本身要参与枪弹的供弹过程,形状必然更复杂、体积也更大,制造难度也很高。此外,弹匣本身必须更为结实、不易于变形,重量必然会大幅度增加,成本也会居高不下。受制于成本,弹匣的配发数量一定低于桥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士兵要携带200发枪弹,我们完全可以给士兵配上40个5发桥夹,并嘱咐士兵:桥夹很便宜、不必心疼,用完就可以扔,但却不可能给士兵配发20个10发弹匣,更不可能让士兵随意丢弃弹匣。

除了成本和技术,观念也是一个大问题。早在栓动步枪时代,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容弹量就达到了10发,并使用了弹匣供弹。李·恩菲尔德步枪配发2个弹匣,一个平时挂在枪上,另一个当作备份使用。挂在枪上的弹匣系有一根小铁链,铁链一头拴着弹匣,一头拴着枪身,可以避免弹匣丢失。万一枪械上的弹匣丢失了,另一个弹匣就可以派上用场。很显然,当时的英国人只是选择把弹匣当作弹仓用。

枪械的进步往往是技术和观念的双重进步。技术进步一般非常迅速,而观念进步就要慢半拍。直至如今,弹匣依然也没有解决重量大、成本高、配发数量少的问题。但今天的栓动狙击步枪绝不会重新捡起桥夹装填了,毕竟时代变了。当时间退回到1945年,对于当时的SKS步枪而言,使用桥夹装填+固定弹仓,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SKS之前的苏联SVT步枪已经实现了桥夹装填+可拆卸弹匣的设计,一些更为激进的半自动步枪甚至抛弃了桥夹装填,然而SKS却后退了一步,采用了固定弹仓+桥夹装填的组合。当时的半自动步枪往往有一个通病:弹匣容弹量偏小。比如捷克的ZH29半自动步枪,容弹量只有区区5发。弹匣容弹量小的BUG可以通过换用大容量弹匣的方式修复。而SKS选用了10发固定弹仓,彻底堵死了修复BUG的可能。除了便宜、无需担心丢失之外,SKS的固定弹仓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容弹量偏小,装弹速度慢、难度大,机匣封闭性差等缺点则一个不落。

我猜测,SKS的后退一步的设计可能和苏联的弹匣、弹鼓制作水平有关。相传,苏联人制作弹鼓的水平一直不过关,造出的弹鼓故障多、互换性极差,无法通用。比如,一支PPSh41冲锋枪往往只能使用自己的专配弹鼓,一旦弹鼓丢失或破损,就会面临无“鼓”可用的尴尬境地。苏联在后来的PPS43冲锋枪上,干脆放弃了弹鼓,我国仿制的50式冲锋枪也放弃了原有的弹鼓。而在后来的AK47上,苏联人设计出了堪称人类历史上最结实的弹匣,且弹匣的互换性极佳,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吃亏后的应激反应。但无论有多大的苦衷,在SKS上放弃弹匣改用固定弹仓完全是匪夷所思,至少也算是过激反应了。

并不廉价的SKS

长期以来,我对SKS/56半的第一印象就是便宜。据传,我国生产的56半刚刚出口到美国时,售价仅仅为70美元,堪称是价格屠夫。其他国家出口的SKS价格也非常便宜。即使在今天,一支56半的售价也仅仅在300到400美元之间,比很多玩具枪都便宜。廉价的SKS“养活”了巨大的配件市场。这倒不是说SKS的性能优秀、征服了美国人,而是它实在太便宜了、太适合改装了。只不过相比于原枪价格,这些配件就略显昂贵了。

SKS超低的售价让很多人(包括我)产生了一个错误印象:SKS/56半的制造成本很低。但售价低不等于成本低。根据前文的分析,无论是一体式的木制护木一枪托、厚重而难以加工的机匣盖,还是复杂的前后两段活塞,SKS都不算是一种好加工的枪械,在一些细节上,SKS更是下足了血本。

比如SKS的枪机、枪机框都是亮银色的,表面进行了镀铬处理。但镀铬的前提是,钢件的外表必须足够光滑,否则镀层就很容易脱落。当年的机加工设备根本无法保证镀铬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为了防止镀层脱落,SKS的枪机、枪机框表面必须经过人工打磨,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SKS枪管的弹膛、线膛进行了镀铬处理,这在当时都是十分奢侈的枪械硬科技。

SKS的超低售价完全是“身份”使然:大部分SKS都是以军剩品的身份进入美国民间市场的。更何况生产SKS的国家大多都是穷国,只能靠着生产廉价的商品赚辛苦钱。因此,SKS的售价才变得无比便宜。

我和“老兵”的舌战

我曾经和网络上的一位“老兵”舌战过。当时我发了一个帖子,指出“越战时期美国士兵纷纷扔了M16捡AK”是谣言,并详细解释了一下背后的原因。不知为何,这篇文章让一位“老兵”非常生气。他开始不断指责我。但这位“老兵”没有去指出我的觀点或逻辑有什么问题,而是指责我本人,说了很多“我摸枪的时候,你个小娃娃还没出生”之类的话。更让我意外的是,也许是太着急了,这位“老兵”话锋一转,突然就开始吹嘘自己的经历,说自己在草原上长大、视力特别好、心跳特别慢,是天生的射击天才,曾用56半一枪打爆400米外的酒瓶。这个说法当时就让我懵圈了。

使用56 半在400米外打酒瓶到底有多夸张呢?根据我查阅的资料,在100米上,56半的R50=4.7厘米。

和SKS配套的专用弹匣,注意弹匣前方有一个异形凸起,完全无法和AK步枪通用。异形弹匣也算是固定弹仓后遗症了

SKS无托魔改版,估计只有资深的军迷才能认出它的“原型”了。不过仔细观察下拉机柄,我们还能认出它是SKS

SKS的枪机与枪机框特写。并非所有国家生产的SKS自动机表面都进行了镀铬处理,个别国家可能采用了黑色磷化技术

另一款比较常见的SKS魔改版本,换用了塑料制成的枪托、护木,并增加了一个AK74风格的膛口制退器

R50与R100示意。以平均弹着点为圆心,包含50% 弹着点的圆半径为R50,直径为D50。包含100% 弹着点的圆半径为R100, 直径为D100。一般而言,R100≈2.5×R50

9 holes reviews展示的AK47(左)与56半91米散布,由同一精锐射手、相近时间、同样环境、同样弹药测到,AK47还要更好一些

其实我国的63式可以算作是全自动SKS的精神继承者。下一篇文章中我们会好好批判一下它

也就是说,在100米距离上,优秀射手使用56半,能把50%的枪弹,打进半径为4.7厘米的圆中。按照简单放大的原则,56半在400米处的R50≈18.8厘米(实际上会更大)。也就是说,在400米距离上,优秀射手使用56半,能把50%的槍弹打进半径为18.8厘米的圆内(折合一个小脸盆大小)。

如果这位“老兵”没有吹牛,确实曾在400米外一枪打爆了酒瓶,那大概会有三种可能。第一,他运气特别好,第一枪子弹恰好命中酒瓶,就像你随便扔了一个篮球,却恰好扔进篮筐一样。但56半本身的精度没这么高,这一枪只是他运气好蒙中的,不可能继续打爆第二个、第三个酒瓶,毕竟400米R50≈18.8厘米才是56半的真实精度。第二种可能,是“老兵”打的酒瓶,差不多有液化气罐子那么大,这样在400米距离能用56半做到枪枪命中倒是完全可能的。至于第三种可能,就是这位“老兵”的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出了偏差。

精度一般的56半

虽然“老兵”的事情很可笑,但56半的精度确实是一个都市传说。很多军迷,尤其是中老年军迷都认为56半的精度特别好,但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说法就不一而同了。我也听到过各种奇奇怪怪的说法,有人认为,56半打百米胸环靶,能够做到枪枪10环(折合3~4MOA,和AK差不多,这个精度还是挺合理的),还有人认为,56半能在400米外打电线。电线直径取15毫米,400米折合精度高达0.13MOA,超越了这个世界上任何的狙击步枪。很显然,这样的精度就是瞎吹牛了。

根据我查到的一些文献,56半的精度其实非常一般。文献记载,81式的100米精度R50=3.942厘米,而56半的R50=4.7厘米,56半略差于81式,更低于95式。56半百米R50在4.17至4.49厘米之间,R100在10.00至11.61厘米之间。而56冲的R50在4.8至5.2厘米之间,R100在11.6至13.6厘米之间。对比之下,56半精度稍好,但也仅仅是比56冲稍微好一些而已,和“精度特别好”的印象完全不符。

SKS/56半的精度更高的说法并不是国内独有的。国外著名的《9 holes reviews》节目曾经专门做了一次专业的精度测试,但测试中,56半的成绩并不理想,散布也非常奇怪,测试的结果甚至颠覆了“56半/SKS比AK更准”这一流传甚广的共识。当然,《9 holes reviews》认为56半/SKS虽然精度一般,但更容易打出好精度,毕竟瞄准基线更长、枪械造型细长、卧姿射击时更为舒适。

判定枪械的精度需要进一步的、更多的证据。但目前为止,所有证据,无论是数据还是测试,都无法支持“56半精度高”的结论。

改装全自动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如何把SKS改装为全自动”这件事总能激起大家的兴趣。然而根据前文的分析,SKS改装全自动的前景很不乐观。

首先,SKS使用固定弹仓,且容弹量只有可怜的10发。一款能够全自动射击的步枪,10发容弹量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扔掉固定弹仓,改为弹匣供弹以增大容弹量。容弹量增加后,托弹簧的簧力会变得更大,桥夹装填肯定也会被抛弃。既然抛弃了桥夹装填,SKS机匣盖也要重新设计。新机匣盖要像被子一样盖住自动机,以提升封闭性。

其次,SKS的自动机后坐到位速度很高,达到了惊人的5.2米/秒。巨大的自动机后坐到位速度一定会带来巨大的后坐力与枪口上跳。即使SKS能连发射击,它的连发精度可能会比AK47更差,甚至会差到和M14一个水平。全自动不能只是个摆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拉长机匣、增大自动机行程,以降低自动机后坐到位速度。作为代价,SKS的机匣、复进机也需要重新设计。

最后,SKS的重心十分靠前,这同样不利于连发精度。我们必然会拆掉SKS形同鸡肋的刺刀,以改善重心。此外,SKS的枪管长,造价高,重心靠前,但初速并不高,是一种非常不划算的设计。既然拆掉了刺刀,我们也不必考虑拼刺了,可以大胆减小全枪长与枪管长,以优化重心。这样一来,枪管也需要重新设计。

最终,在魔改了弹仓、机匣盖、机匣、复进机后,我们终于得到了一支还算完善的全自动SKS了,只是代价有点高。最为关键的是,即使是魔改完毕的全自动SKS,它的表现可能还不如AK47,可谓是又贵又烂。看到这里大家也许能明白,为哈没有一个国家选择在SKS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全自动步枪了。

为啥56半当不好狙击/精确射手步枪

对于枪械而言,改行就像被开除一样丢人。比如79式冲锋枪,被军队嫌弃,最终被迫在公安系统中绽放第二春。

改行的枪械通常没有好下场,比如79冲、维拉·佩罗萨冲锋枪等等都是如此。在众多改行枪械中,M14绝对是一个例外——它真正洗心革面,重新做“枪”了。要知道,当年的M14可是被美国国防部长怒斥为“国家耻辱”的,但转行当狙击/精确射手步枪后,M14(M21)偏偏干得不错,算得上是成功翻盘了。

很多人看到M21例子,都对56半打起了主意。美国人搞出了M21,我们为啥不能搞出个56半狙击型呢?实际上,我们国内还真搞出过56半的狙击型。比如我在警察博物馆中就见到过加装瞄准镜的56半,但DIY的风格很重。轻武器博物馆中也展出过加长枪管的改版56半。但归根到底,56半是不适合当狙击步枪的。

核心的原因是枪弹。虽然都是7.62毫米口径,但SKS/56半的7.62×39毫米枪弹,和M14的7.62×51毫米枪弹差距很大。

SKS/56的枪管长度达到了520毫米,发射7.62×39毫米枪弹,初速只有735米/秒,弹头重只有7.9克,且外形肥短矮粗,阻力很大。而M21枪管长度为559毫米,发射7.62×51毫米M118狙击弹,初速达到了850米/秒,弹头重11.2克,外形修长,阻力较小,不仅威力更大,外弹道更为平伸,性能也要好得多。

外弹道是狙击步枪的核心指标。外弹道大致为抛物线,以枪口为起点,抛物线的前半截较为平伸,而后半截非常弯曲。枪械能有效利用的就是前半截弹道,7.62×39毫米枪弹的外弹道不够平伸,是著名的“小便”弹道,在远距离射击时非常吃力。

M21狙击/精確射手步枪。大家千万要记住,它可不是普通的M14,而是重新高标准生产的

SKS与SVD枪、弹对比。虽然都是7.62毫米口径,但7.62×39毫米枪弹实在太弱鸡了,外弹道根本无法和7.62×51毫米、7.62×54毫米R枪弹相提并论

伊拉克的塔布克倒是为数不多的、发射7.62×39毫米枪弹的“狙击”步枪,但这款枪械的“凑合”味十分浓重

北京警察博物馆馆藏的加装了瞄准镜的56半,依然保留了原版的刺刀,瞄准镜的安装位置也很奇怪

轻武器博物馆展出的精确射手版本的56半,枪管进行了大幅度延长,以提升初速和外弹道性能,但依然发射7.62×39毫米枪弹,提升终究有限

VZ52堪称是捷克版本的SKS,它也算一款发射中间威力枪弹的半自动步枪,甚至也和SKS一样设计了固定刺刀,最终也和SKS一样早早退役

在我看来,蒙古的SKS“礼宾枪”是最磕碜的。其他国家的SKS即使不进行镀铬镀镍,至少颜色统一、外观漂亮,而蒙古的礼宾SKS颜色深浅不一,显得破破烂烂

除了枪弹,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M21并不是普通的M14,而是换用了比赛级枪管、更优秀扳机的升级高配版M14,且配用了专用的狙击弹。更好的做工,专用的狙击弹,这两项改进都很花钱。说句不好听的,美国人的M21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相比之下,我们的狙击版56半,颇有铜镍合金加点铅的即视感。

综上,在本就精度不高,且继续使用7.62×39毫米枪弹、不升级做工的情况下,56半很难当好狙击/精确射手步枪。

尴尬的定位

除了以上的缺点,SKS还有一个很严重的BUG——使用中间威力枪弹。中间威力枪弹赋予了SKS很多优点,比如更小的后坐,更短、更紧凑的枪身等等,但也让SKS的定位变得尴尬。从本质上讲,中间威力枪弹就是为突击步枪量身定做的,和半自动步枪八字不合。

当AK47诞生之后,SKS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落伍了。从最核心的威力看,SKS采用了520毫米的超长枪管,长度达到了AK47(415毫米)的125%,可初速仅仅比AK47(715米/秒)多了20米/秒,增幅仅仅为2.8%。归根到底,7.62×39毫米枪弹就是为枪管较短的AK47研发的,和SKS并不配套。至于其它的性能,比如容弹量、可靠性、火力等等,身为半自动步枪的SKS更是无法和AK47相比。

使用中间威力枪弹的半自动步枪天生就是尴尬的,但这种尴尬也是无奈的。当年的苏联人试图研发一款发射中间威力枪弹的半自动卡宾枪,这条技术路线注定是一条不归路。无论设计师西蒙洛夫如何才华横溢,他也不可能写好这篇本就出歪了的“命题作文”。

有时候我在想,不仅仅是SKS,众多半自动步枪的“命运”都很凄惨。在当时看来,诸如SKS之类的半自动步枪更符合人们对步枪的固有印象,也更贴合人们的使用习惯。可身为突击步枪的AK47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是跨越式的。在巨大的进步面前,传统的印象与使用习惯变得不值一提了。从某种程度上讲,SKS是一位被始乱终弃的“好女孩”。人们希望它保守、希望它更像传统的步枪,甚至是像裹脚一样给它“裹”上了本不合适的固定刺刀与弹仓,而当风骚先进的AK47诞生后,人们果断把它遗忘。

总结

总体而言,SKS是一款合格但不优秀,甚至略显落后的半自动步枪。它的确解决了此前苏联半自动步枪的种种BUG,只是属于半自动步枪的时代已经结束了。SKS就像是一位闭关修行的剑客,在痛定思痛之后苦心钻研剑法。有一天,他终于解决了自己剑法中的弊端,破关而出,却突然发现属于刀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有时候我一直在想,SKS能早诞生5年,或许就是另一种命运了。

不过说来也有趣,尽管SKS失去了作战武器的地位,却在另一个地方绽放了第二春。相比于AK47、RPD这些同辈,SKS有一个独特优势——帅。有太多的国家将SKS作为礼宾枪使用。礼宾枪不仅仅是一位“帅哥”,更是国家精神的缩影和光荣历史的呈现。从这个角度上讲,SKS无疑是成功的,其成就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诞生之初,SKS是奇怪的命题作文;在装备之后不久,SKS迅速被AK47取代;在退役之后,SKS却走上了礼宾枪的岗位。从被始乱终弃到早早退役,再到作为礼仪用枪重获新生,SKS的“一生”似乎都验证了一句马克·吐温名言:现实比小说更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毫无逻辑可言。

下期我们将好好批判一下全自动SKS的精秘神继承者——国产63式步枪。 [编辑/何懿]

猜你喜欢

枪弹弹匣机匣
世界名枪印象(8)
美国Brownells公司BRN180卡宾枪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角度动力头在五坐标加工中心的应用
俄罗斯AK12步枪历次改进及最新进展
波兰MSBS Radon步枪
泰勒斯澳大利亚公司研制新型大威力枪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