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全课程思政的可能性

2021-09-27赵衍珩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师学生

赵衍珩

内容摘要:充分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所有的课程中,形成全课程思政。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课程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深化课程改革,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形成的课程思政经验充分结合起来,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使得全课程思政成为可能。

关键词:全课程思政 教师 学生 上下联动

思想政治教育不管是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家、那个民族都是不可缺少的任务,在学校教育中,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并配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师,而在其它课程特别是比较专业的理工科类课程中从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管什么样的课程都有情感、价值观的因素,即都是有意识的。所以,所有的课程都可以挖掘出思想政治的因素。本文所指的全课程思政即所有课程的思想政治因素,现就实现全课程思政的可能性,谈一下个人的浅显的认识。

一.什么是全课程思政

要解释全课程思政,先要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所谓“课程思政”,即发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上升到德育的高度,达到既育人又育心的目的。现在,课程思政已经在全国全面铺开,研究者众多,而全课程思政的形成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1.全课程思政

全课程思政就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动员全部教学资源、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主动性,挖掘每一门课程中所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把做人做事的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融入到所有的课程中[1],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

2.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是全课程思政将思政因素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使得专业课程活起来了,为专业课注入了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专业课程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政理论的建设。进行全课程思政建设既不能抹杀专业课的专业性,牵强附会、生拉硬拽地为思政而思政[3],强行说理以至于适得其反,造成学生的反感,更要克服专业课没有思政因素的错误认识。须知,能力是受方向控制的,方向错了,能力越大,危害越大。

3.全课程思政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进行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高、大、上又要朴、专、实,朴即朴素,用朴素、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深奥的理论阐述出来;专即专业,要懂一点专业知识;实即实际,要能结合生活实际,也就是要接地气。要吃得透、拿得准;接得住。关键要懂专业。要想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因素,靠专业课教师自身是不够的,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向专业课教师学习、懂一点专业,发挥思政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优势与专业课教师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全课程思政建设。在这方面,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和案例。

二.为什么要进行全课程思政

全课程思政是一个意识形态范畴的问题,一个人不可能没有政治立场,而具有什么政治立场与教育过程、培养方式有关,在中国,教育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去培养能够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1.党的要求

党始终把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放在首位,实现“三全”育人要求进行全课程思政。

2.新时代的要求

新时代要求有新作为,只有让每一个青年学子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形成合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环境的要求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冲击,在所难免,传统道德受到挑战,特别是信仰迷茫、贪图享乐、校园霸凌、三观尽失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都要求我们必须进行全课程思政。

三.实现全过程思政的基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动文化源远流长。广大教职员工和青年学子在党的领导下健康成长,他们都热爱自己的伟大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进行全课程思政是人心所向。

1.党的坚强领导

党的领导是实现全过程思政的坚强保证。在当今中国,离开党的领导将一事无成。所以,只有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为全课程思政指明正确的方向。

2.精干的教师队伍

广大的教师队伍都是兢兢业业的奋斗在教育一线,他们有爱心、有理想、有知识、有情怀、有抱负,为全课程思政的可能打下了人才基础。

3.良好的学生基础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一颗追求美好、朴实善良的心,尤其是生活在新时代的莘莘学子都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从内心深处都向往着美好的青春梦,为全课程思政的可能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四.怎样进行全课程思政

实现全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在人,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形成合力。所谓自上而下就是:不搞形式主义,真抓实干,领导、组织有序,教学大纲、教材要从上而下进行改革,还要建立督导、评价体系等;所谓自下而上就是:从基层教师做起,针对具体课程挖掘思政因素、总结经验进而形成经典案例,然后推广。这里,主要谈一下自下而上的看法。

1.全员培训,培养教师的思政头脑

要告诫全体教职员工思想问题是头等大事,要防止资本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就必须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真正学的懂、弄的通、灵活用,只有这樣,才能克服专业课教师对思政意识的困惑[4],使每一个教师具有思政头脑,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形成合力。

2.不断拓展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道德情操

你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滴水。在当今互联网大流行、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抱残守缺、困守旧识只能被时代淘汰,作为教师更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求新、求变。所以教师要不断拓展知识结构,不但要有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但要有纵向的知识,还要有横向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还要学会向学生学习,了解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残情(残障学生)的学生的特长,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情,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捕捉到启迪学生的思政因素。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要不怕清贫、能耐寂寞、踏实做人,还要能做得出学问、舒得出豪情。要做到这些,不但要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守则、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公序良俗,还要做到“慎独”,进而成为一个有高风亮节的人、师德高尚的人。只有这样你所捕捉到的课程思政因素才是让学生信服的。

3.以学生为中心

(1)充分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动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从这方面来看是对立的;但是,二者又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要由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评判。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不是空着脑壳进的教室,他们是活生生的有自觉意识的、有思维的人,是教学主体,离开了学生这个主体,则教学关系不成立。所以,教师必须从内心充分认可学生的主体地位。

(2)做学生的知心人。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心理敏感、脆弱问题等,这些问题、情绪都有可能带到课堂上来,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学生的思想情绪变化,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达到心与心的交流[5],进而运用自己的知识架构及时予以疏导、开解,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做学生的知心人,让他们树立信心。这样就顺其自然的铺捉到了思政元素。

(3)实现快乐课堂。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老师。要让学生从不愿听到愿意听、从不愿学到愿意学、从被动学到主动学,就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比如,面对盲生,可以用励志的音乐与之形成共鸣;面对有语言障碍的学生,可以用舞蹈、动漫图画等形象的语言进行交流;面对正常学生,可以寻找他们所关心的现实问题,等等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快乐起来,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价值的体现。

4.加强小组研讨

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課教师组成研讨小组,针对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结合上课的实际问题,及时交流心得、总结经验,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形成文案。

5.定期督导

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定期听课、座谈从中发现问题,找出课程思政的触发点,并及时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

6.专门评价

组织专家团队,建立评价体系,对每一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专门评价,形成经典案例,便于推广。

万物皆有不同,况人乎,每个教师的风格特点不尽相同,都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所捕捉到的课程思政元素也各不相同,但是,再难的事情,总有办法克服,只要抓住思政这个特点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形成课程思政。这样自下而上的课程思政体系基本形成。

自上而下主要是课程的顶层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体现情感价值观的宏观目标,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实际有意识的加以引导,重要的是要结合自下而上形成的课程思政经验,上下联动,如此,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形成合力,全课程思政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张黎声.《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工作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讲座,2020年.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

[3]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30期.

[4]李侃侃.《专业课教师做好课程思政的12345》.讲座,2020年.

[5]周率.《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与实施策略》.活力,2019年2期.

(作者单位: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思政部)

猜你喜欢

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快把我哥带走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教师赞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