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创口愈合、行为、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2021-09-27杨志维李智星郝科兴谷新利胡广东

畜牧兽医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去势创口皮质醇

杨志维,王 静,王 帅,黄 涛,李智星,郝科兴,谷新利,胡广东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石河子 832003)

猪的去势包括手术去势、化学去势和免疫去势等多种方法。在实践生产中,对公猪进行去势可降低其打斗和爬跨行为,在育肥期产生较高的背膘厚和脂肪含量,改善胴体品质,获得更高的经济报酬[1-3]。由于手术去势操作简单,成本和要求相对较低而被广泛应用[4]。但传统手术去势会引发仔公猪强烈疼痛反应,严重影响其福利水平。Prunier等[5]证明手术去势引发仔公猪疼痛,并促使血清皮质醇(COR)浓度在短期内迅速升高,摄乳活跃性降低,出现更多的虚脱、僵硬、颤抖、挠臀、摇尾和抱团等行为[6]。此外,仔公猪去势后开放性创口易发生出血和感染,引发恶性水肿病和肠粘连等问题,进而损害自身健康[7]。因此,如何避免仔公猪手术去势后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提升其福利水平,是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人们对去势工具和程序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用激光替代传统手术刀,有效避免手术创口过大造成的愈合不良等问题[8],通过术前麻醉和术后镇痛有效减缓仔公猪因疼痛带来的应激反应,提升其福利水平[9-10]。然而由于上述操作成本较高,不易在生猪养殖实践中推广应用。包扎是术后创口护理的基本操作,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创口、减少疼痛的效果[11]。本研究针对仔公猪手术去势后包扎在创口愈合、行为表现、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为仔公猪的福利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管理

本试验于2020年6—10月在新疆某规模化种猪场进行。选取同一产房、胎次相近(3~5胎)、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仔公猪224头(11~13头·窝-1)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6窝):对照组(A组,n=72)、去势包扎组(B组:n=74)、去势不包扎组(C组:n=78)。所有仔公猪在5日龄 进行无麻醉手术去势,21日龄断奶时试验结束。试验选择对A组所有仔公猪做假去势处理(仅用手指模拟去势操作);B组所有仔公猪去势后进行创口包扎,用医用绷带将仔公猪后驱臀部创口处做环形缠绕包扎,2 d后拆除;C组所有仔公猪去势后不进行创口包扎。所有去势操作全部由同一名技术人员完成,仔公猪生长环境的温度维持在30~32 ℃,产床的规格:220 cm×240 cm×60 cm,并采用全漏缝地板,饲养员每天固定时间对产房进行清扫,保证圈舍卫生。

1.2 试剂与仪器

测定血清皮质醇(COR)、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等所需ELISA试剂盒,均购于上海江莱生物有限公司。所用仪器包括数字式录像仪(D5,北京群华(VOSONIC)科技有限公司)、单波长酶标仪(Multiskan FC,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0 ℃冰箱(BCD-252 WP3CX,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Fresco 21,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

1.3 方法

1.3.1 手术创口愈合评分 仔公猪去势后,对B、C两组仔公猪创口愈合程度进行评估。在去势后1 h和第1、3、5天,分别对各组中的仔公猪在去势创口红肿出血、化脓糜烂、肠疝(个别疝气公猪去势后导致的肠管从创口溢出)和结痂愈合的程度进行评分。评分标准[12]如表1所示。

表1 手术去势后创口愈合评分标准

1.3.2 仔公猪的行为鉴定 参照文献[13],对试验仔公猪去势后5 d内进行行为学观察。通过数字式录像仪观察记录去势后1 h和第1、3、5天(10:00—13:00,15:00—19:00)的行为,以每10 min为1个时间单位,每天可观察共计30个记录点。分别记录仔公猪在站立、哺乳、按摩乳房、休息、玩耍、探究、争抢乳头和独处、惨叫、抱团、异常排尿、站立不稳、犬坐、恐人等行为的头数,将数据转换成百分比。仔公猪的行为描述[14]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去势包扎后仔公猪的行为谱

1.3.3 生产性能测定 整个试验期间,在第0、5、10、15和21日龄的固定时间称量各组仔公猪的体重,绘制仔公猪生长曲线图。根据称量的体重和试验时间,计算仔公猪的断奶窝重和平均日增重(ADG)。通过各试验组仔公猪的死亡数,计算仔公猪死亡率。

1.3.4 血清免疫和应激指标检测 每个试验组随机选取10头仔公猪,分别于去势前1 d、去势后1 h、去势后第1、3、5天和21日龄的12:00—14:00颈静脉采集血液3~5 mL置于1次性采血管中,室温静置30 min后离心(3 000 r·min-1,15 min),分装上清液于1.5 mL离心管中,置于-20 ℃冰箱保存,选取去势前1 d、去势后第1、3、5 天和21日龄的血清用于IgA、IgG、IL-12、IFN-γ的检测。选取去势前1 d、去势后1 h和去势后第1、3、5天的血清用于皮质醇的检测。

2 结 果

2.1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创口愈合的影响

由表3可知,在去势后3 d内,B组仔公猪在创口并发症程度的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在去势第5天,B组仔公猪在创口愈合程度的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创口愈合过程见图1。

表3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创口愈合的影响

图1 典型仔公猪创口愈合对比

2.2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行为的影响

行为检测结果表明,去势1 h后,B和C组仔公猪在站立、玩耍、探究的行为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消极的玩耍和探究行为可持续至去势1 d后。但在去势第3天时,B组仔公猪的玩耍行为显著高于C组(P<0.05),且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如表4所示。

表4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正常行为的影响

由表5可知,去势1 h后,B和C组仔公猪在独处、惨叫、抱团、异常排尿、站立不稳和恐人的行为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独处和抱团行为可持续至去势1 d后(P<0.01),恐人行为可持续至去势3 d后(P<0.05)。

表5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异常行为的影响

2.3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6和图2可知,B和C组仔公猪的断奶重和平均日增重(ADG)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仔公猪死亡率统计结果显示,在整个哺乳期对照组死亡率为6.94%(5/72),B组死亡率为10.81%(8/74),C组死亡率为14.10%(11/78)。其中去势后5 d内对照组死亡率为0,B组死亡率为1.35%(1/74),C组死亡率为6.41%(5/78)。

表6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图2 哺乳期仔公猪生长趋势图

2.4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血清皮质醇的影响

由表7可知,仔公猪去势后3 d内,B和C组仔公猪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去势后第5天时,B组仔公猪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C组(P<0.05),而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

2.5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由表7可知,在去势后3 d内,B和C组仔公猪血清IgA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去势后第5天时,B组仔公猪血清IgA浓度显著高于C组(P<0.05),而与对照组无差异;在去势后5 d内,B和C组IgG浓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去势前后的不同时间检测结果显示,3组仔公猪血清IL-12和IFN-γ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

表7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血清皮质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3 讨 论

3.1 去势后包扎对创口愈合的影响

对仔公猪进行手术去势,是生产中必要的操作。研究证明,手术去势造成的开放性创口增加感染的风险[15],而生产中发现,创口愈合不良引发诸如红肿出血、化脓糜烂和肠疝等并发症的概率显著上升。本研究通过对去势后的仔公猪手术创口进行包扎,评价结果表明,去势后3 d内B组仔公猪创口并发症程度显著低于C组(表3,图1)。去势后第5天,B组仔公猪创口在愈合程度的评分显著低于C组,表明B组仔公猪的创口愈合更快,提示包扎对创口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从而减少创口暴露对仔公猪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3.2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行为的影响

手术去势后引发的疼痛有一定的持续期,可使仔公猪行为发生改变。研究表明,仔公猪去势当天与疼痛相关的行为改变较为明显,可使仔公猪的独处等行为显著增加,玩耍等行为显著减少[13]。本试验通过观察并统计去势后5 d内仔公猪的行为变化情况,发现手术去势当天可显著降低仔公猪站立、玩耍和探究等行为,而独处、惨叫、抱团、异常排尿、站立不稳、恐人等行为极显著升高。消极的玩耍和探究行为可持续至1 d后,恐人行为持续至3 d后(表4、5),这与已有结果相似[14]。表明去势引发的疼痛反应可导致仔公猪行为紊乱,给哺乳期仔公猪的生产管理带来一定不利影响。去势后5 d内行为学发现,仅在第3天时B组仔公猪玩耍行为明显恢复,恐人行为与对照组仍差异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包扎虽能促进创口愈合,减少感染,但并不能有效降低去势带来的疼痛反应,疼痛反应有一定的持续期。因此,去势后仔公猪行为只能随着时间改变而逐渐恢复。大部分行为在去势5 d基本恢复正常,生产中应对此时间段的仔公猪加强管理。

3.3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睾丸是分泌睾酮的主要组织,睾酮可促进骨和肌肉的生长,抑制脂肪沉积[16]。仔公猪去势后,睾酮分泌减少,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增加,从而改善生猪屠宰后的胴体品质,但对仔公猪ADG无显著影响[17]。本研究结果显示,各试验组仔公猪断奶重、断奶窝重和ADG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已有研究相似。此外,Wuyts[18]研究表明,去势造成的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可以明显增加仔公猪的死亡率,影响猪场经济效益,在实践生产中需严格控制。本研究结果显示,去势后5 d内B仔公猪死亡率为1.35%(1/74),仅有1头死亡,主要是由于母猪挤压所致,创口并未发现明显异常。而C组仔公猪死亡率为6.41%(5/78),均出现明显的创口感染,提示去势创口暴露引发的细菌感染是导致仔公猪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手术去势后,对创口进行包扎可有效阻断细菌感染,降低仔公猪的死亡率,从而提升猪场生产效益。

3.4 去势后包扎对仔公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血清皮质醇水平是评价动物应激的常用指标,当动物所处环境突然发生改变,或动物处于困境和受到人为干扰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系统被激活,增加了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而皮质醇是糖皮质激素的主要成分,在应激状态下其浓度立即升高[19]。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去势后1 h,B、C组的血清COR浓度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之后其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断降低。在去势后第1和3天,虽然两者之间仍变现出极显著差异,但去势组血清皮质醇浓度均呈下降趋势。在去势后第5天,B组与对照组浓度差异不显著,而C组的COR水平尽管已有明显下降,但仍与对照组和B组差异显著,表明C组仔公猪在去势后第5天依然出现应激反应,这可能是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刺激暴露创口所致。可见包扎虽不能降低去势后仔公猪3 d内的短期应激水平,但对其由于创口暴露而引发的长期应激有明显缓解作用。

免疫球蛋白IgA、IgG是机体内重要的抗体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IFN-γ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而IL-12作为促炎细胞因子可以诱导NK细胞分泌IFN-γ等细胞因子提高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20]。因此,检测动物机体的免疫球蛋白、IL-12和IFN-γ的浓度对于动物免疫监控具有重要价值[21]。但是哺乳期仔公猪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无法对抗原刺激产生有效免疫反应[22],其抗体物质主要靠母乳提供,而仔猪从初乳中获取的免疫球蛋白含量随着日龄增加自然减少[23]。有研究表明,当动物发生应激反应后1~5 d内,可能引发免疫球蛋白显著降低[24]。Torrey等[25]发现仔猪断尾和剪耳后,其血清中IgG、IgA等免疫球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Ting等[15]证实手术去势后3 d内可导致仔公猪的免疫功能降低,进而诱发创口感染。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去势后3 d内,仔公猪血清中IgA和IgG含量均显著降低。第5天时,B组IgA的含量明显高于C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21日龄检测结果显示3组免疫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去势手术引发的疼痛应激可在去势后3 d内使仔公猪血清中IgA和IgG含量显著下降,包扎虽不能改变上述过程,但在第5天时可促使仔公猪血清中IgA的含量逐渐恢复,接近于正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仔猪免疫功能,提升其生存质量。

4 结 论

通过对去势仔公猪进行包扎处理可有效促进创口愈合并防止创口感染。同时,包扎对去势后仔公猪行为紊乱、疼痛应激、死亡率和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由于包扎技术操作难度不高,成本较低,可在仔公猪去势术后护理中推广应用,提升仔公猪生存质量,改善其福利水平。

猜你喜欢

去势创口皮质醇
去势方法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心灵创口贴
探讨仔猪去势的替代方案
拿起手机扫一扫,就知道你压力大不大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