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意义及路径

2021-09-26戴佳朋

人民论坛 2021年25期
关键词:十四五群体主体

戴佳朋

【关键词】中等收入群体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制度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让人民更加富裕,让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时,提出了从2020年到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的目标要求。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提高,意味着收入分配状况持续改善、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只有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基础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让大部分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才能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目标。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破局困境尤显重要和紧迫。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现实意义

绝大多数人的富裕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动态生成过程,社会财富处于“源源不断”生成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中等收入群体的体量。少数人的富裕是一种静止状态的富裕,这样的富裕只会导致坐吃山空,不会长久,更不会实现共同富裕。“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财富才会持续涌现。只有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公平,坚持改革的普惠原则,坚持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公平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企業数量、非公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全国的半数以上,并且解决了超过70%的人口就业。非公有制经济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是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利益的需求正是激发社会各阶层人员去追求、制造、发展财富之恒久不变的根本内在驱动力,也正是对利益和财富的追求造就了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了中等收入群体,这在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稳定内需,释放消费红利,拉动经济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是扩大内需、释放消费红利的主力军,也是建设橄榄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并已经形成了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接连迈上新台阶,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形成有力支撑。中等收入群体不仅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也具备较强的消费能力。中等收入群体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互联网+”的消费模式日益受到中等收入群体的青睐,其方便快捷的消费支付模式契合中等收入群体快节奏的生活步伐,可以满足中等收入群体对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将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我国社会的中等收入群体从职业角度划分,主要是由专业技术人员、各类管理人员和公职人员构成;从行业领域划分,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电煤气油能源生产和供应业等垄断行业和知识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新兴行业,这些行业领域的专业要求较高。在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观念中,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基础上,转而热衷于追求产品的品质,从而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与此相对应,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者已经无法满足于简单的日常所需品,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体现生活品味的商品,对于产品质量、性能等有一定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分析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决好发展质量效益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激发中等收入群体活力,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生产要素在国内国际、各产权主体之间的顺畅流通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其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目的也是“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通过市场运作发展社会财富,培育财富主体增强国家经济实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调动各类主体经营的积极性,优化中等收入群体结构、增强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断培育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为推动共同富裕奠定了强大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明确产权、确认财富主体地位。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主体在市场上进行自由平等交易,其重要意义在于使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严格保护产权,就要确保有能够独立进行市场交易的财富主体,从而保障在市场交易中实现不同商品所有者之间的产权让渡。这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前提。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199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里首次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国家根本大法。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化意味着对私营经济财富主体地位予以了确认,明确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当前经济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确定,其实质是“产权”确权,最大限度保障其财富主体地位,目的在于激发其市场活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要“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随后在200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思想,在2013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由此可见,以各类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为核心的财富主体地位不仅归属清晰、权责明确,而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市场的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

猜你喜欢

十四五群体主体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调查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