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梁漱溟思想文化论乡村教育振兴

2021-09-26夏广林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乡村教育梁漱溟乡村振兴

夏广林

摘 要:梁漱溟的思想文化产生于特定时代,扎根于中国本土,力求解决中国教育实际问题。他提出了创建新的教育文化,重塑文化的社会组织,调动农民和知识分子积极参与等。这些思想对现代乡村教育振兴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有利于建设新农村文化,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培养优秀乡村人才,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教育;乡村振兴

梁漱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称为“行动的新儒家”。他主张在中国推行西方文化,必须融入传统儒家文化。他认为中国当时处于危局中,农民是拯救旧中国的出路,提出乡农教育并身体力行在各地推广。在民国一系列社会改造的历史潮流中,梁漱溟思想文化极具特色,是以提高农民素质、以儒家文化来拯救社会。

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梁漱溟少时接触中西方文化和西式教育,苦寻改变中国困境的方法。梁漱溟在成年后,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中国的问题根源。旧中国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危机民族危机加重。梁漱溟认为中国是以农业农民为本的社会体系,发展农村提高农民文化,是当务之急。而乡村社会和农村教育惨不忍睹。他曾指出中国百年近代史,其实就是乡村破坏史。农民生产遭到破坏,农村经济受到西方工业经济的冲击已近崩溃。那时的掌权者通过沉重的税收剥削农民,加之连年自然灾害,农民生存都成问题。农村社会的崩溃和生产的停滞,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此外,农村教育也形同虚设。民国主要的教育重心在城市,而农村还是私塾,并且教学的内容已跟不上时代需求。民国政府对农村教育缺少扶持,农村教育体系将近停滞。因此,梁漱溟提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

二、乡村教育思想内涵

(一)创建新的教育文化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文化失调。梁漱溟提出西方文化是源于工业文明,适合先进工业化的城市。而中国是农业社会,此文化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之需要。纵观学习西方文化浪潮兴起之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却并不理想。中国文化被批判和打压,遭到严重的破坏。优秀的儒家文化,具有普世价值的精神统统被抛弃。西方文化提倡的民主、自由、科学等,并未完全开启民智,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梁漱溟提出要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创造一种新的文化。他将这种新文化的创造方式称之为“老根新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文化的根,根腐烂了,新文化无从生长。西方先进文化是新芽,代表重生和希望。中国文化要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推陈出新,创建新的文化来满足中国社会的发展。

(二)重塑文化的社会组织

中国文化之所以失调,是因为没有考虑到社会组织结构的改造。西方资本文化是只考虑个人价值利益的个人本位和阶级对立的社会组织结构。而中国文化形成是在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的社会组织结构上,指的是以家庭亲子血缘管理、伦理道德关系维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中国社会资源未被垄断,人人各司其职,有自己的工作维持生活。当时中国社会秩序也不是靠强权和法律维持,是依靠伦理道德,礼俗相交。但是一味学习西方文化让中国社会组织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旧社会组织结构已破,新社会组织结构尚未建立,中国的文化出现失调。因而,希望通过重建社会组织结构,振兴乡村教育,唤醒民众达到救国目的。

(三)调动农民和知识分子

梁漱溟认为乡村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乡村要取得发展,必然少不了农民的身影。只是农民自身有其局限性。农民数量虽然多,但是文化素质不高,很难在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农民不主动,没有觉悟去关心社会民族大事。因此,要启迪民智,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知识分子有知识、有能力关心国家和民族,是时代潮流中的领先者。两者结合起来,知识分子应该主动参与到农民生活中,扎根农村。同时可以教授农民知识和技术,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修养,为乡村发展提供动力。

三、乡村教育振兴启示

從1924年到1937年,梁漱溟在当时国内多个省份进行了乡农教育实验。中国的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三农”,旨在补上农村发展的短板,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梁漱溟在乡村教育实验的理论和实践,为现代乡村教育振兴与长远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建设农村新文化

梁漱溟认为农村教育要得到发展,必须以文化为动力。针对近代农村发展,他提出要创造适合的新文化,这对现代乡村发展仍然适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腐蚀,农村文化处于一个矛盾的状态。此外,农村教育和城市区别不大,没有乡土特色。因此,农村现在亟须树立乡村文化自信,培养农民文化精神支柱,才能促进乡村教育发展。首先,要凝练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农民对它的认可。根据乡村发展建立文明乡风乡约,提高农民道德教育。其次,结合农村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创新文化内容。比如挖掘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最后,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和建设乡村文化设施,如农村农具演变与文化的展览,建立农村图书室。

(二)完善乡村教育体系

梁漱溟多次在演讲和文章中提到乡村教育应有不同类型,如民众教育、学校教育等。首先是学校教育的完善,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农村学校教育发展。学校教育是面向农村儿童青少年的,是培养未来农村发展储备人才的,因而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发展极其重要。其次是社会教育的完善。现今,应根据各地农民的知识水平,进行扫除文盲和提高农民科学知识的教育。最后是加强对农民职业培训。因材施教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教育。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提出了终身教育。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农民依靠传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不一定能满足现代农村发展需要,只有不断在社会中学习才能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促进农村发展。

(三)培养优秀农村人才

梁漱溟认为乡村教育和乡村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优秀人才。知识分子掌握知识、技术,又有能力,可以在乡村建设中起到耳目、喉舌和头脑的作用。农村产业在不断发展更新,农村最终要走上现代化道路,但是现在农村急缺人才和科学技术。培养农村优秀人才,有两个途径。一是优秀人才下乡从事农村教育,如大学生村官、干部下基层等。二是加大对农村优秀人才的培养。优秀人才下乡虽然短时间能帮助农村发展,但是并不一定长期扎根农村,农村的发展最终还得靠农民自己。所以要在农村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各种教育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四)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梁漱溟认为社会的不平等有很大程度受教育影响,而大多的教育都集中在城市,为工业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农村被忽视了。他认为农村是否发展,由农民的素质决定,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必须解决现在农村的问题。一是农村教育落后,教师资源与设施和城市相差极大。要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与资金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二是农村教育的对象存在偏差,应该面向所有农村人。青少年接受农村教育是必需的,但普通青年农民也应该接受教育。梁漱溟认为农民正处于精神破产的状态,如农民对法律和科学知之甚少,对民主和社会漠不关心,要避免现代农民也出现这样的现象。因此要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让农民自觉成为农村的主人,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继而推动整个中国发展。

梁漱溟的思想文化是应时代需求,为社会民众考虑而产生的。通过分析其乡村教育思想,可以发现对现代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要重视乡村教育发展,通过教育发展乡村;完善乡村教育体系,多种教育共促农民素质的提高;建设农村新文化,以文化为农村发展的内动力;结合知识分子和农民的力量,同时培养农村优秀人才,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振兴。

参考文献:

[1]张慧慧.乡村振兴视角下梁漱溟乡建理论研究[J]. 南方农机,2020,51(14): 93-94.

[2]张达乾.浅论梁漱溟乡村建设运动中的教育思想[J]. 学理论,2019,795(9):111-112.

[3]吕甜甜.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四个意识”及其时代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 2020, 48(18): 239-241,244.

[4]刘湘桃.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对当代乡村民众文化的启示[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 133(1): 12-15, 26.

(作者系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乡村教育梁漱溟乡村振兴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